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在三道洼中心校全体师生大会上的演讲——杨景田青少年朋友们:以前老师给你们讲过关于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
今天我要向大家讲的是:如何树立正确幸福观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幸福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对幸福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什么是幸福?幸福在哪里?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这些问题是每个现实的人所不断思索的。
但对问题的答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这就是每个人的幸福观。
下面,我围绕“幸福”这个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讲解:一:幸福是什么?人们对幸福有哪些认识。
人人都向往幸福,然而真正的幸福是什么?怎样的生活才算幸福?又怎样去寻找幸福?关于“幸福”,《现代汉语词典》里给出的解释是:生活境遇称心如意。
《辞海》的解释是: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叫幸福。
其实这样的解释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应当说,幸福是对自身综合状况的心理反应,它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自我评价,如果这种感觉自我评价,使自己感到称心如意就是幸福,反之就不是幸福。
幸福其实很简单,只要心灵有所满足,有所慰藉就是幸福。
比如说,你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就是你的一种幸福;你每天得到父母的关爱也是你的幸福;当你被评为三好学生受到学校表彰奖励的时候是你的幸福;还比如,健康的活着,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也许你并不富有,但你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也许你没有超人的地位,但你有一个温馨美满的家;也许你并不出名,但你有一个宁静而不受干扰的生活。
或许你享受着这种幸福,但是你没有发觉。
幸福的感觉与人的心态密切相关,幸福代表你对生活的态度和理解。
如一家《晚报》开展“什么是幸福的调查的活动”记者随机采访了街上的行人:一个有钱的穷人说:“有钱就是幸福”。
一个匆忙的富人说:“有闲空就是幸福”。
一个下岗的工人说:“不上班就是幸福”。
一个失去父母的年轻人说:“父母在就是幸福”。
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说:“能看见,就是幸福”。
一个捡破烂的人说:“多捡破烂就是幸福”。
一个小学生说:“每天都有好多作业,没有作业就是幸福”。
通过如上采访调查可知每个人对幸福的看法都不尽一致。
所以说,幸福也是一种心态。
用最通俗,易懂的话说,心灵得到满足和安慰,精神与心理感到高兴和快乐就是幸福。
二.要珍惜身边的幸福在这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年代里,我们的生活充满着幸福,但还有部分人对身边的幸福没有感觉,还时时感到不满意,真可谓身在福中不知福。
在解放初期,贫苦农民处在渴望温饱的生活层次,那时的少年儿童有的五六岁还没有衣服穿,冬天只能围着破被子,蹲在炕头上,守着火盆取暖。
有的孩子即使有衣服穿,也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的破衣服。
一年只能过年吃上一顿像样的饺子。
零食只有夏天自家园子里的瓜果,或田里那些可吃的野菜。
入冬到开春,一天两顿差不多都是酸菜、土豆、大萝卜这三样菜。
除了过年能吃上两顿肉外,平时一年也吃不上一顿肉,大多数家庭的孩子因经济困难而念不起书,只能在家里放猪或帮助父母下田干活。
那时的孩子是多么渴望能吃饱穿暖,又多么渴望能去学校读书。
但因家里贫穷却不能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
现在家家户户都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所有的少年儿童都能入学并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
生活上不但吃得饱,而且吃得好;不但穿得好而且穿的美。
大部分儿童从小喝牛奶、吃肉、鸡蛋。
一年四季水果不断还有什么果冻、雪糕等等。
想想过去看看现在可以说你们身边充满了幸福。
但我们很容易忽略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小幸福与感动,老是去在意那些不足或不满意的事,内心充满不平与不忿,还总觉得自己不够幸福。
人,重要的是怎样去比较,把我们的童年与父辈们的童年生活相比,我们的生活什么时候都是美好的、光明的,是幸福无比的,我们应该为自己有这样的幸福而感到满足并要很好的去珍惜身边的幸福。
怎么去珍惜身边所谓幸福呢?答案是:自觉遵守学生守则和道德行为规范,认真学习,勤奋工作。
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用自己的优异成绩和实际行动去回报社会、回报父辈们给我们创造的美好幸福,不辜负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培育和父辈们对我们的希望,这就是珍惜身边的幸福!三.怎样去追求幸福?有的人希望得到幸福,但不去追求幸福,还有的人享着幸福,却不去很好的珍惜身边的幸福。
这样就很难得到幸福。
那么我们怎样去追求幸福呢?我们知道幸福它主要来自每个人的自身感受,那么我们就应该学会控制自己内心感受,来获得幸福。
掌握良好的心态,去追求我们的幸福。
我认为:要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就应该做到如下几点;一是,要有一颗道德心。
有道德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道德是人生幸福不可缺少的精神资本。
道德和幸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不道德的人是不会有真正幸福的。
每一个社会成员要想过上幸福生活,就应该努力锻炼,并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和麽炼自己的道德意志。
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应该毫不动摇的践行道德,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他人,最终你也会得到快乐和幸福。
二是,要有一颗良好的事业心。
事业能够给人带来幸福和满足感,比如,当有人因为工作忙而感到烦恼时,产生这样那样抱怨的时候,无数人正在为找不到工作而苦恼,其实真正到了不需要你的时候,那种失落感和孤独感,可能远远大于工作给你带来的烦恼。
国外做过一个实验;把100名25岁至45岁的人,好吃好喝地养起来,每天可以看电视,逛大街,在家里呆着,什么工作都不让他们参与。
但两个月后有20%的人要求退出。
半年后,70%以上的人都不想再过这样的生活了。
在记者采访参加这项实验活动的人时,被采访者普遍认为;实验带给他们的感觉就是,他们是没有用的人,是被社会遗忘的人,好像失去了人生价值。
因此,在我们现在可以学习,可以工作的时候,就要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好好工作,不仅如此,还要以一种对学习、对工作、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
尽心尽力学好每一门学科,高标准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这样做,不但是追求幸福,也是珍惜自己身边的幸福。
三是要有一颗平常心。
一个人只有内心平和才能体会到幸福。
如果我们把自己当千里马,就可能经常抱怨自己没与上伯乐。
只有把自己当做一头普普通通的老黄牛,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因此,我们每个人应该常怀一颗“平常心”,首先要学会辩证的认识自己,对自己有个客观,公正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把心态放平,把位置摆正。
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树立自信而乐观的学习和工作态度。
其次是要提醒的发现自己的不足,要敢于自我剖析,善于自我反思。
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和存在的不足,都能正确的,积极的面对。
再次,是要善于激励自己。
在本职工作中和自身生活中多一点谦虚,少一点盛气;多一点自励,少一点反负;多一点奉献,少一点抱怨。
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心态更加健康,使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更有质量,使自己的生活更有品味。
四是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宽容大度、与人为善。
那么别人对我们更加宽容,更加有善,我们才会体会到幸福。
从这个角度讲,对人宽容就是对自己宽容,就是为自己缔造幸福。
五是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和美德。
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到“衔环结草,以谢恩泽”,再到“乌鸦反哺、羔羊跪乳”。
我们有着深厚的感恩文化传统也深深的滋养着每一代人。
学会感恩是追求幸福的捷径,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处事哲学,也是一种智慧品德。
因此,以感恩之心,对待党和国家,爱岗敬业,顾全大局,以感恩之心对待工作,竭尽全力做好、做实、做细每件应作的事。
创造更好的学习成绩和工作业绩。
以感恩之心对待别人,关心体贴他人,随时伸出自己热情之手,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
常怀感恩之心,才能换来心灵的健康,才能感到幸福的降临。
六是要有一颗奉献的心。
有一位在河北石家庄打工的河南省的打工妹,名叫单晓霞,2002年被查出乳腺癌。
饱受病魔折磨的她,不仅没有怨天忧人,反而毅然决定,死后捐献自己的眼角膜,她说;“我要把眼睛留在这个世界上,让他人看到光明。
”2004年她当选为“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
人的价值的实质在于其对社会的贡献。
如:雷锋,他在奉献自己的时候,是常常幸福的,也是心甘情愿的。
他常说:“为人民服务就是幸福。
”作为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奉献不仅体现对社会、对他人的无私给予,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学习和工作都做不好,何来奉献精神?总之,人类在对幸福的永恒追求中进步。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对幸福的追求史。
只有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把握追求幸福的手段,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四、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对当代青少年来说,培养和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无疑对他的人生具有重要意义。
但在追求幸福的同时要认真搞清楚什么是人生的真正幸福,应当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幸福,通过什么方式去实现人生幸福,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对我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是十分有害的。
追求人生幸福必须与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划清界限。
否则,在追求人生幸福的名义下,将人生幸福庸俗的等同于感官快乐或者金钱物质的享受,将会迷失人生方向,失去人生目标。
这与正确的幸福观是格格不入的,如有的人认为吃好、喝好、穿好就是幸福。
还有的人说,吃喝玩乐并有花不尽的钱才是真正的幸福。
像这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似的幸福观是错误的幸福观,因此有的人在这种错误幸福观的驱动下,去盗窃、抢劫、诈骗,结果不但没有得到所谓的幸福,反而成了人们的罪人。
那些思想修养好、意境高的人,他们对快乐和幸福就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马克思说:“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使自己变为更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们是伟人,那些为大多数人们带来幸福的人,他们是最幸福的人”。
恽代英说:“只有奋斗给我们出路,而且只有奋斗可以给我们快乐和幸福”。
雷锋说:“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奋,发愤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
张海迪说:“我只有为人民服务时才真正品尝到生活的乐趣,懂得了生命的意义”。
他们告诉我们:只有能为人民做好事,做贡献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
他们的幸福观,才是正确的幸福观。
通过如上的讲解使我们了解了幸福的真正内涵和什么是正确的幸福观。
显然,当代中国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有志于报效祖国,在奉献中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当代青少年,必须努力探究幸福人的真谛。
只有在合理的价值目的性引导下,人的这种幸福追求,才会接出丰硕的果实,才能有一种真实的人生价值及其真实的幸福感受。
青少年朋友们:为追求真正的幸福,我希望你们要从现在做起,自觉遵守小学生守则和道德行为规范,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在德智体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为追求真正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谢谢!2010年6月日(我要求你们听后,好好回味自己的生活,并以“珍惜拥有”为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可以作为学校的一次征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