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宪政与民主的区别在哪里

宪政与民主的区别在哪里

宪政与民主的区别在哪里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中有过这样的表述:“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

”如果从学术的角度,既然宪政就是民主,为什么民主之外,还要宪政这个词。

今天,从我看到许多关于宪政与民主的论述中,都是将两者当一个政治概念来表达。

比如,我所敬重的胡适先生,也有这个问题。

1950年代,胡适在《四十年来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留下的抗暴消毒力量》中这样论述民主:“…民主的真正意义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民主的生活方式,千言万语,归根只有一句话,就是承认人人各有其价值,人人都应该可以自由发展的生活方式。

一切保障人权,保障自由的制度,根本上都只是承认个人的价值,根本都只是要使得那种承认个人价值的生活方式成为可能。


胡适与毛泽东,可谓政治上的两极,但在宪政与民主的表述上,却如出一辙。

毛泽东那句话如果可以精简,即“宪政就是民主”。

胡适的表述一经压缩,即“民主就是宪政”。

然而,在政治学的范畴内,宪政就是宪政,正如民主就是民主。

两者有着明确的制度分工,无法淆同。

这里不论毛泽东而只论胡适,试看胡适先生问题何在。

第一句,“民主的真正意义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这句话来自胡适的老师杜威,没有问题。

如果可以补充,民主的真正意义更重要的是一种政治生活的方式。

第二句,“民主的生活方式,千言万语,归根只有一句话,就是承认人人各有其价值,人人都应该可以自由发展的生活方式。

”但,这句话如果“归根”,就不是民主而是自由。

只有自由,方才承认人人各有其价值,同时人人也都可以按照他自己认可的方式发展。

这种自由是个人生活的自由,并且这种自由与民主无关。

毕竟民主关注的是国家政治生活,这是个人生活之外的公共生活。

胡适这里不免把属于私人领域的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混为一谈。

第三句,“一切保障人权,保障自由的制度,根本上都只是承认个人的价值,根本都只是要使得那种承认个人价值的生活方式成为可能。


这一句承第二句而来,亦即承自由而来。

一种什么样的制度才能保障人权和自由呢,答曰:保障人权和自由的制度不是民主而是宪政。

民主是一个人的政治权利,这是推选由谁掌控国家主权的权利,亦即国家主权的行使者,必须经由民主的方式亦即选票才能产生。

如此,民主的含义是看一个国家的政治权力掌控在谁手里:比如,是君的手里,还是民的手里。

但,国家主权无论掌握在谁的手里,它既然是权力,就有侵害权利的本能。

为防止侵害,必须对它进行限制。

这种限制权力(无论君主权力还是民主权力)的机制即宪政。

宪政与民主的区别在哪里,就其制度分工而言,民主是如何生产权力,宪政则是如何限制权力。

显然,限制权力不是目的,目的是保障权利。

明乎此,胡适先生说“一切保障人权,保障自由的制度”,就不是民主制度,而是也只能是宪政制度。

胡适先生这里的表述显然是“错把杭州当汴州”,亦即错把民主当宪政。

把民主当宪政的错误在于,民主不但不负责保障人权和自由,反过来,它还有侵害自由与人权的可能。

美国开国时代的汉密尔顿有过这样的表述:把所有的权力赋予多数人,他们就将压迫少数人。

把所有的权力赋予少数人,他们就将压迫多数人。

后者如果指的是寡头政治,前者所说正是民主政治。

想想苏格拉底的饮鸩而死吧,这正是民主对自由(个人信仰自由)的侵害。

这种侵害所以发生,正在于没有宪政对民主的制约。

所以,胡适的错误在继续:“民主的生活方式,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好像是少数服从多数,其实他的最精彩的一点是多数不抹煞少数,不敢不尊重少数,更不敢压迫少数,毁灭少数”。

固然,少数服从多数是民主;但多数不压迫少数并尊重少数,肯定不是民主是宪政。

如果没有宪政对民主的制约,多数压迫少数或个人,几乎百分百。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当胡适先生说:“尊重少数人的自由,尊重每个个人的自由……才是民主的真意义。

”容我为胡适纠偏,这不是民主的真意义,而是宪政的真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