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

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


3.Wright-Giemsa染色法 WrightGiemsa染色法结合了Wright染色法和Giemsa 染色法的优点。在Wright染液配方的基础上, 每1.0g Wright染料添加0.3g Giemsa染料。染 色步骤与Wright染色法相同。
【方法学评价】血涂片染色的方法学评 价见表1-12。
(3)染色方法与结果判断:染色方 法见表1-11-1。
2.Giemsa染色法 (1)染色原理:与Wright染色法基 本相同。Giemsa染色法加强了天青的作 用,提高了噻嗪类染料的效果。 (2)试剂:染液放置越久,其染色 效果越好。
(3)染:Giemsa染色法的步骤与方 法见表1-11-2。
【方法学评价】良好的血涂片是血细 胞形态学检查的前提。血涂片制备的方法 学评价见表1-7。
【质量保证】薄血膜推片法的质 量保证项目与评价见表1-8,血涂片质 量问题及可能的原因见表1-9。
(一)染料 1.碱性染料、酸性染料和复合染料,其组成与特 点见表1-10-0。
(二)染色方法 1.Wright染色法 (1)染色原理 1)物理吸附与化学亲和作用:血涂片染 色过程既有物理吸附作用,又有化学亲和作用。 由于血细胞内不同结构所含有的化学成分不同, 对各种染料的亲和力也不同(表1-10)。
【质量保证】染色过深、过浅与血 涂片中细胞数量、血膜厚度、染色时间、 染液浓度、pH密切相关。Wright染色的 质量保证见表1-13。血涂片染色不佳的 原因及纠正措施见表1-14。
谢谢!
2)pH值的影响:血细胞多种成分属 于蛋白质,由于蛋白质系两性电解质,所 带电荷随着溶液的pH而定。因此,血细 胞染色对氢离子浓度十分敏感。
染色时常用缓冲液(pH6.4~6.8)来调节 染色时的pH值,以达到满意的染色效果(表111)。
(2)试剂 1)Wright染液: Wright染液是由伊 红和亚甲蓝溶解于甲醇而成。甲醇的作用: ①溶解伊红和亚甲蓝。 ②具有很强的脱水作用,可以固定红 细胞形态,提高对染料的吸附作用,增强 染色效果。 2)磷酸盐缓冲液(pH 6.8)
(2)厚血膜涂片法:取新鲜血液1滴于载 玻片的中央,用推片的一角将血滴由内向外旋 转涂布,制成厚薄均匀、直径约1.5cm的圆形 血膜,待自然干燥后,滴加数滴蒸馏水,使红 细胞溶解,脱去血红蛋白,倾去水,血涂片干 燥后即可染色并用显微镜检查。
本方法特别适合检查疟原虫、微丝蚴等。
2.自动涂片法 目前有许多型号的自 动血液分析仪,配备有血涂片仪和染色仪, 可以按照检验人员的指令执行自动送片、 取血、推片、标记和染色等任务。
血涂片的制备与 瑞氏染色基本原理
血涂片制备与染色 外周血涂片检查是最有益的血液系统疾病 检查手段,能为临床提供大量的信息。 因此,血涂片制备和染色的质量直接影响 血细胞形态的检验结果。 一张合格的血涂片应该是厚薄适宜,血膜 头、体、尾分明,分布均匀,两侧留有一定的 空隙,边缘整齐。
一、血涂片制备
(一)载玻片要求 制备血涂片使用的载玻片要有很好的清洁度。 新载玻片常有游离碱质,应用铬酸清洗液或10% 盐酸浸泡24h,然后再彻底清洗。 已用过的载玻片可在含有适量肥皂水或合成洗涤 剂的水中煮沸20min,用热水将肥皂和血膜洗去,再 用自来水反复冲洗,擦干或烤干后备用。
(二)血涂片制备方法 1.手工推片法 (1)薄血膜推片法(表1-4-2):临 床常用的方法,主要用于观察血细胞形态 及仪器法检测结果异常的复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