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牡丹原文|翻译及赏析
注释
⑴牡丹:著名的观赏植物。
古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后以木芍药称牡丹。
一般谓牡丹之称在唐以后,但在唐前,已见于记载。
⑵庭前芍药:喻指宦官、权贵。
芍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毛茛科,初夏开,形状与牡丹相似。
妖无格:妖娆美丽,但缺乏标格。
妖:艳丽、妩媚。
格:骨格。
无格指格调不高。
郑虔《胡本草》:芍药,一名没骨花。
牡丹别名木芍药,芍药为草本,又称没骨牡丹,故作者称其无格。
⑶芙蕖(q ):的别名。
《尔雅释草》:荷,芙渠。
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
郭璞注:(芙渠)别名芙蓉,江东呼荷。
⑷国色:倾国之色。
原意为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花色卓绝,艳丽高贵。
李濬《松窗杂录》:上颇好,因问脩己曰:今京邑传唱牡丹花诗,谁为首出?脩己对曰:臣尝闻公卿间多吟赏中书舍人李正封诗曰: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
上闻之,嗟赏移时。
吴钢、张天池《刘禹锡诗文选注》认为此为作者用来喻指革新人士。
⑸花开句:说明唐代观赏牡丹气极盛。
李肇《唐国史补》卷中: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
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
为耻。
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
元和末,韩令始至长安,居第有之,遽命劚去,曰:吾岂效儿女子耶!《买花》: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京城:一般认为是指长安,但刘锬编的《咏花古诗欣赏》、鲍思陶等编的《中国名胜诗联精鉴》以及谢明等编的《历代咏物诗选读》认为此诗中的京城是指洛阳。
白话
庭院中的芍药花艳丽虽艳丽,但格调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净倒是明净,却缺少热情;
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国色,是最美的花,当它开花的时候,其盛况轰动了整个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