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表面活性剂辅助酸催化溶胶-凝胶法制备高强度超亲水二氧化硅减反增透纳米粒子涂层

表面活性剂辅助酸催化溶胶-凝胶法制备高强度超亲水二氧化硅减反增透纳米粒子涂层

- 5 盐酸, 使其以 1 ∶ 3 8 ∶ 1 ∶ 5× 1 0 的摩尔比混合, 在6 0℃下, 搅拌 9 0m i n后, 正硅酸乙酯发生部分水解, 冷
却至室温。向所得溶胶加入 7 2m L盐酸、 0 4m L水和 4 6 6m L无水乙醇, 使生成的 S i O 溶胶浓度达到 2 1 0m o l / L , 在室温下搅拌 1 5m i n 后, 再在 5 0℃下放置老化约 3h 。加入 1 0 6 0m L乙醇进行稀释, 使稀释 后溶胶中的 n ( T E O S ) ∶ n ( E t O H ) ∶ n ( H O ) ∶ n ( H C l )= 1 ∶ 2 2 ∶ 5 ∶ 0 0 4 。最后, 再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 C T A B , 2 充分搅拌 1h , 得到粒径约为 4n m的 S i O 纳米粒子透明分散液, 作为涂膜用溶胶溶液。 2 1 . 3 涂层的制备方法 采用浸渍 提 拉 法 在 玻 璃 基 片 上 制 备 涂 层。首 先 将 玻 璃 片 用 氧 等 离 子 体 ( O 0 0~ 2气 流 量 8 1 0 0 0m L / m i n , 1 0 5W) 处理, 再将其以一定速度浸入充分搅拌过的 S i O 溶胶液中, 停留一定时间( 以下简 2 称停留时间) 后, 将其以同样的速度从 S i O 溶胶液中提拉涂膜。将干燥后的涂层基片在 7 0 0℃高温快速 2 加热 2 0 0s , 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备用。 1 . 4 涂层硬度的测定 硬度测试采用英国 E l c o m e t e r 3 0 8 6M o t o r i s e dP e n c i l H a r d n e s s T e s t e r 完成。用不同硬度的铅笔测试涂 S E M, 工作电压 5k V ) 检测涂层是否 层硬度, 由于涂层在裸视下看不出是否划破,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被划破。
, b 张志晖 a 贺军辉 a 杨巧文 b
a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功能纳米材料实验室 北京 1 0 0 1 9 0 ; b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北京 1 0 0 0 8 3 )
摘 要 以正硅酸乙酯( T E O S ) 、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氨( C T A B ) 、 盐酸( H C l ) 、 乙醇和水为原料, 通过溶胶 凝 胶法提拉涂膜, 再经 7 0 0℃快速淬火 2 0 0s , 制备了二氧化硅( S i O ) 纳米粒子涂层。研究了 C T A B浓度、 提拉速 2 T A B质 量 分 数 为 2 5 %, 提拉速度为 度、 停 留 时 间 和 提 拉 涂 膜 次 数 对 透 射 率 的 影 响, 结 果 表 明, 当 C 1 0 0m m/ m i n , 停留时间为 6 0s , 提拉涂膜 1次得到的 S i O 纳米粒子涂层透射率最高, 可达 9 5 9 %。该涂层具备 2 超亲水性并能耐受 6 H铅笔刮痕测试。实验还表明, 在S i O 溶胶液中加入 C T A B , 通过其与 T E O S部分水解生 2 i O 溶胶的微观结构, 从而提高了涂层的透射率和亲 成的物种的相互作用, 可以改善酸性催化条件下形成的 S 2 水性。 关键词 酸催化, 溶胶 凝胶法, 减反增透, 超亲水, 耐磨性 中图分类号: O 6 3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0 0 5 1 8 ( 2 0 1 3 ) 0 7 0 7 9 4 0 7 D O I : 1 0 . 3 7 2 4 / S P . J . 1 0 9 5 . 2 0 1 3 . 2 0 3 5 4
胶 凝胶( s o l g e l ) 法制备的二氧化硅( S i O ) 纳米粒子涂层由于具有高的机械强度, 引起了广泛关注。由 2 酸性催化获得的 S i O 溶胶形成的涂层与基片间以 S i —O —S i 化学键结合, 附着力较强, 可以形成高强度 2 S i O 溶胶易于形成线形链式结构, 形成的涂层孔隙 的功能性纳米结构涂层。然而, 在酸性催化条件下, 2 率较低, 折射率较高, 其增透效果和亲水性往往达不到实际应用的要求, 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文尝试通过加入表面活性剂来增加涂层的透过率及亲水性能。采用酸催化溶胶 凝胶 ( a c i d ) 法, 在形成的 S i O 溶胶中加入一定量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氨( C T A B ) , 然后运用提拉 c a t a l y z e ds o l g e l 2
增透涂层具有密度低、 介电常数小、 折射率可调和热稳定性高等特性, 在光学和光电子材料、 滤光 器、 传感器、 汽车玻璃、 太阳能电池及微电子集成电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在光学器件表面镀一层
1 ] 折射率较低的涂层形成最简单的单层增透涂层 [ 。增透涂层主要是利用涂层界面的干涉消除或减少光 2 ] 。到目前为止, 已就增透涂层的增透作用 学器件表面的反射光和杂散光, 从而增大光学器件的透射率 [ 3 4 ] 5 6 ] 和机械强度, 进行了较多的理论 [ 和应用 [ 研究。关于增透涂层的制备方法, 由于溶胶 凝胶( s o l g e l )
法具有生产工艺简便, 所得涂层的均匀性和光学性能好等优点, 被认为是制备高透射率光学增透涂层最
7 ] 8 1 0 ] 有效的方法之一 [ 。在光学增透涂层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1 1 ] 凝胶法的催化剂主要有酸性催化剂( 如盐酸) 和碱性催化剂( 如氨水) 。通过酸催化溶 用于溶胶
第3 0卷 第 7期 2 0 1 3年 7月
应用化学 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O FA P P L I E DC H E M I S T R Y
V o l . 3 0I s s . 7 J u l y 2 0 1 3
表面活性剂辅助酸催化溶胶 凝胶法制备高强度 超亲水二氧化硅减反增透纳米粒子涂层
图1 C T A B的差热曲线和热失重曲线 F i g . 1 D S Ca n dT Gc u r v e s o f C T A B
7 9 6
应 用 化 学 第 3 0卷
S i O 溶胶液的涂层在 5 0 0~ 6 0 0n m之间的最大透射 2 率达到 9 3 0 %, 而由 C T A B质 量 分 数 为 2 5 %的 S i O 溶胶液所得涂层的最大透射率达到 9 5 9 %。因 2 此, C T A B的加入使酸催化溶胶 凝胶法形成的 S i O 2 纳米 粒 子 涂 层 的 透 射 率 提 高 了 2 9 %。由 酸 催 化
2 结果与讨论
2 . 1 C T A B含量对涂层透射率的影响 为了考察煅烧前后膜中 C T A B质量分数的变化, 对膜进行了差热分析, 并研究了其在空气中的热失 重情况, 如图 1所示。从 D S C曲线可见, 在4 7 0℃出 现一个较大的放热峰, 而从 T G曲线可见, C T A B在 5 0 0℃ 已 完 全 分 解。所 以, 涂层经过 7 0 0℃ 煅 烧 2 0 0s 后, 膜中的 C T A B应已完全去除。 T A B质量分数的 S i O 溶胶液所 图 2为用不同 C 2 得带涂层的玻璃基片( 以下均简称为涂层) 的透射 光谱。在 4 0 0~ 6 5 0n m范围内, C T A B质量分数分别 %、 1 5 %、 2 0 %、 2 5 %和 3 0 % 时, 得到的涂层 为0 的透射率均高于玻璃基片本身的( 9 1 6%) , 但当 C T A B质量分数为 3 5 % 时得到的涂层的透射率则 低于玻 璃 基 片 的。其 中 C T A B质 量 分 数 为 0 %的
1 2 ] 法涂覆于玻璃基底表面, 所得涂层经过 7 0 0℃快速淬火处理 2 0 0s 后[ , 得到具有减反增透性和超亲水
性的高强度涂层。
2 0 1 2 0 8 1 7收稿, 2 0 1 2 1 2 0 4修回 8 6 3计划) ( 2 0 1 1 A A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 5 2 5 ) , 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性项目( K G C X Y W 3 7 0 , K G C X 2 E W 3 0 4 2 ) , 中国科学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院光化学转化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 通讯联系人: 贺军辉, 研究员;T e l / F a x : 0 1 0 6 4 8 6 0 2 8 5 ;E m a i l : j h h e @m a i l . i p c . a c . c n ;研究方向: 功能性微 / 纳米空心球的自组装制 备及应用
1 4 1 5 ] T E O S 生成 S i O 溶胶 凝胶机理 [ 可知, 酸催化的 2
S i O 溶胶为线形, 而线形 S i O 易于分布于 S i O 粒子 2 2 2 之间, 使涂层的透射率降低。 由于从 C T A B质量分数为 2 5 % 溶胶液所得涂 T A B含量的涂层的透射率, 层的透射率高于其它 C 所以对该涂层的结构、 亲水性能和硬度进行了测定。 图3 A和图 3 B为不含 C T A B溶胶液中 S i O 纳米 2 粒子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由图可见, 其中既有 尺寸从 4n m到 8n m的粒径大小不一的分散 S i O 纳 2 米粒子( 图3 A ) , 也有尺寸达 9 5n m的 S i O 大颗粒。 2 图3 C为 C T A B含量为 2 5 % 溶胶液的 S i O 2纳米粒 子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3 D为图 3 C的局部放大像。由图 3 D可见, 生成的 S i O 纳米粒子具有良好 2 的分散性, 这可能是由于 S i O 纳米粒子被 C T A B均匀包覆造成的。在全图范围内随机任选 5 0个 S i O 纳 2 2 米粒子, 统计其粒径分布, 发现多数粒子的粒径集中于 3~ 4n m范围内。因此, C T A B与 T E O S部分水解 形成的物种( S p e c i e s ) 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生成的 S i O 纳米粒子尺寸小且尺寸分布均匀, 最终导致涂层的 2 高透射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