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 阿长与《山海经》

9 阿长与《山海经》

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 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纯朴热情、善良仁慈、 关心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同情、尊敬、 感激和思念之情。
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喜欢“切察”的毛病 “大”字的睡相
令人厌烦的规矩 教给“我”许多道理
不大佩服 抑
认为麻烦
“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 全体都震悚起来”
震惊、感动,从而“发生 新的敬意了”。
3.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 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却是“我”渴慕已 久的,而且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 来的,凝聚了长妈妈对“我”的爱。
文中“伟大的神力”两次出现各有何含义?
(1)“我一向只以为……她还有这样伟大
小结:长妈妈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 更有着纯朴、善良、仁慈的美德。
文章虽然围绕长妈妈写了诸多琐事,但并不是详细记述所有事件, 而是有详有略,请同学们说说,课文略写了哪些内容,详写了哪些内容, 为什么这样安排。
➢ 喜欢“切察”的毛病 ➢ 限制“我”的行动 ➢ 令人厌烦的规矩
略写
➢ 教给“我”许多道理 ➢ 讲“长毛”的故事 ➢ 谋害隐鼠 ➢ 名字的由来 ➢ 睡相粗俗 ➢ 买《山海经》
感情浓烈:“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 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 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写作时的追忆与感慨,这 其中是不尽的深情怀念。“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 的魂灵!”这一句,是作者对长妈妈最深情的祝祷。
大词小用:文本中不乏夸张的语句,如“但到憎恶她的时候,—— 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中用到了 “憎恶”“谋死”二词,并非真有这二词所表现的程度,只是为了 夸张地体现儿童的心理,表达“我”对阿长的愤怒与不满;又如 “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中“空前”与“敬意” 二词,所包含的是两种视角的含义,从儿童视角来看,是“我”那 时信以为真的天真;从写作时的成人视角来看,也流露着对阿长迷 信的调侃。夸张性词语往往不仅有它表面的含义,更有其符合语境 的深刻意义。
3.通过上述分析,你的眼里也一定出现了一个“阿长”的形象,阿长是 怎样一个人呢?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可用“阿长是一个______的人”表 述。(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方面说,可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 以自己概括,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各抒己见)
阿长是一个黄胖而矮的人; 阿长是一个别人不注意姓名的人; 阿长是一个喜欢切切察察的人; 阿长是一个睡相不好的人; 阿长是一个限制“我”行动的人; 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的人; 阿长是一个烦琐之至的人; 阿长是一个迷信的人; 阿长是一个善良的人; 阿长是一个朴实的人; 阿长是一个热情为“我”着想的人; 阿长是一个具有伟大神力的人……
精读阿长为“我”买《山海经 》部分, 体味深情。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时,“我”是怎样想的?表现了什么心理?
“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说明对 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没抱什么希望,只是 说说而已。
2.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 什么反应?
的神力。”
有调侃的意味
(2)“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称颂、敬佩
根据课文内容分析阿长形象。
称呼的由来 ——地位低下
喜欢“切察”的毛病 ——饶舌多事
“大”字的睡相 元旦的古怪仪式 一肚子的烦琐道理 讲“长毛”的故事 谋害隐鼠
买《山海经》
愚昧无知 纯朴善良 关心孩子
真诚热情
课文将“叔祖”与长妈妈进行了对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诙谐幽默:本文刻画阿长时常用幽默笔调,如“她于是 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 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 所谓的福橘”。这里的幽默来自对照强烈的心理描写。 “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 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我想,这 实在是无法可想了。”这里的幽默来自对人物缺点的夸 张表现。除此以外,童言无忌的表述,一本正经的荒诞, 对常识的荒诞表述,都产生了一定的幽默效果。
关于“写作时的回忆”,如“长妈妈,已经说过, 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 保姆”。这里“已经说过”很明显地表明作者是站在 “成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又如“一到夏天,睡觉时 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 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 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这里就是 “童年的我”的叙述角度。
对,是“美女蛇”的故事,说这个故事的人 是长妈妈。长妈妈是谁?为何她能说出如此丰富 有趣并让小鲁迅担忧一阵子的故事来?她到底是 个怎样的人?答案就藏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中,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阿长与〈山海经〉》。
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 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 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 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如“我热得醒来的时
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 在我的颈子上”一句中,十分生动地体现了小鲁迅的无 奈,又从这细节中见出长妈妈的胖与睡相的粗俗。
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如长妈妈买回了《山
海经》后“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这个心理活动写出了“我”的吃惊。正是这种吃惊的心 理,前文中一切反面描写都成了长妈妈伟大品质的反衬, 引起了另一心理活动——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略写 详写
表现中心 的需要
叙事写人散文,若叙多件事,必然有详略之分,否则 一概详记,不仅可能犯啰唆毛病,也可能导致逻辑上主次颠 倒。
本文略写部分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全面的多角度了解,真 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且部分略写内容,看似写长妈 妈的毛病,实际也有诸多趣味,如给“我”灌输各种礼仪禁 忌等,读来令人不禁莞尔一笑。这些略写事件,它们起着反 衬作用,来自不能削弱“我”对长妈妈的敬意。
霹雳 震悚 粗拙 孤孀
【诘问】斥责、反问。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惧惮】害怕,畏惧。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切切察察】细碎的说话声。
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2)介绍身份名字,暗示卑微的社会地位。
第二部分:(3-18)从童年视角出发,围绕我的感受,记叙阿长的言行举动。 第1层(3-5)以“我实在不大佩服她”为基调,写粗俗率性的行为习惯。 第2层(6-12)描述阿长那些令“我”很不耐烦的礼节规矩。 第3层(13-18)“我”对阿长“空前的敬意”由产生到消失的过程,刻画满 腹轶事讹传、迷信可笑的形象。
2.文章所述的事件虽然有详略特点,却仍是诸多琐事,而文 章读来完全不显杂乱,似乎有一条固定的线贯穿在其中,你 觉得这条线是什么?
明确:是情感线,文章所述的事件虽然琐碎,但是由于情感变 化穿插在其中,又使文章结构十分清晰,读来也十分自然。
3.请说说贯穿在文中的情感线主要是如何变化的。
纵观全文,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不大佩服——不耐 烦——空前敬意——敬意消失——新的敬意”。
9 阿长与《山海经》
R·七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学习通过典型事件及欲扬先抑表现人物品格 的写法。 2.准确理解长妈妈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 3.理解作者儿时读长妈妈的感情态度的变化及 其原因,体会作者情感。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吗? 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 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 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这段话中 的故事是什么故事?说这个故事的人是谁?
讲“长毛”的故事 谋害隐鼠 买《山海经》
空前敬意
敬意消失
新的敬意

第2课时
细读感悟
1.人物描写是最常见的表现人物形象的方式,请从人物描 写的角度探究作者是如何描写阿长的。
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如“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 恭喜!”这几个“恭喜恭喜”中明显藏着长妈妈无尽的喜悦,结合长妈妈前 夜对小主人叮咛的话,可以看见这个不幸的人既藏有美好的愿望,而愿望又 如此容易满足的形象特征。又如讲“长毛”故事时语言的荒诞,体现了长妈 妈的无知可笑。
明确:突出了长妈妈对“我”的热情和关心,将长妈妈买 来的《山海经》说成是“最为心爱的宝书”,突出“宝” 的特殊意义——视“长妈妈”给“我”买书的伟大神力为 “宝”,视《山海经》的内容为“宝”。
品味语言,揣摩其中作用 本文的语言有的含义深刻,有的诙谐幽默,有的感情浓烈,还 有不少词语以“大词小用”的形式出现,细品味之,妙趣无穷。 请找出相关语句,仔细品味,然后说出你的理解。
【代表作】 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小说集《呐喊》《彷徨》; 散文诗集《野草》; 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等。
相关介绍
《山海经》: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 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 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全书现存18篇,其余 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 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
含义深刻:“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 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 的神力。”这是“我”听了长妈妈给“我”讲了长毛的故事之 后的心理反应的一段文字,作者以儿童的心理来认识长妈妈的 “伟大神力”,实际上是对长妈妈的愚昧迷信以一种苦笑进行 讽刺。当长妈妈给“我”买回了《山海经》之后,“这又使我 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 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段文字中“发生新的敬意”,是对长妈妈能做成“别人不肯 做,或不能做的事”的“伟大神力”——对青少年的关心爱护 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的歌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