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 (共23题;共55分)1. (2分) (2018九上·六盘水期末)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 大米酿酒B . 菜刀生锈C . 湿衣服晾干D . 食物腐败2. (5分)化学研究的对象是()A . 实验B . 物体C . 运动员D . 物质3. (2分)(2018·高安模拟) 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 酿酒B . 织布C . 火药应用D . 瓷器烧制4. (5分) (2015九上·武汉月考)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 人的呼吸B . 水结成冰C . 玻璃破碎D . 活性炭除异味5. (2分) (2017九上·惠山月考)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 取用少量液体B . 过滤C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D . 加入块状固体6. (2分) (2017九下·武汉开学考)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A . 计算B . 测量C . 实验D . 推理7. (2分) (2019八上·新泰月考) 下列对科学探究认识错误的是()A . 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B . 科学探究应独立完成,不需要合作C . 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D . 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获得结论、交流评价等环节8. (2分) (2017九上·沭阳月考) 用量筒量取液体,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1毫升。
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A . 小于9毫升B . 大于9毫升C . 等于9毫升D . 无法确定范围9. (2分) (2019九上·临泽期中)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B .C .D .10. (2分)(2019·中山模拟)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 . 称量NaOHB . CO2性质检验C . 添加酒精D . 制取CO2并验满11. (2分) (2017九下·海安月考)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 红纸剪成窗花B . 棉线织成衣服C . 钢丝制成鱼钩D . 玉米酿成白酒12. (2分) (2018九上·乐东月考)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 .13. (2分) (2017九上·襄汾期末)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B .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C . 遇到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逃离火灾现场D . 食盐溶液中再加入食盐,溶液质量一定增加14. (2分) (2019九上·宝安期末) 小明在进行理化操作考试中抽到了“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气体”的试题。
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 . 检查装置气密性B . 添加大理石C . 组装发生装置D . 检验CO215. (5分) (2019九上·青浦月考) 下列仪器中,不能用来盛放化学试剂的是()A . 量筒B . 滴瓶C . 细口瓶D . 广口瓶16. (2分) (2016九上·商河期中) 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 . 对着干冷玻璃片呼气C . 硫在氧气中燃烧D . 将鸡蛋壳放入白醋中17. (2分) (2018八上·大庆月考) 实验室加热约 150 mL 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A . ①③④⑤B . ②③④⑥C . ①③④⑥D . ②③⑤⑥18. (2分)(2017·安庆模拟)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 . 闻气体B . 稀释浓硫酸C . 点燃酒精灯D . 铁丝在O2中燃烧19. (2分)(2019·江津月考) 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现象叙述错误的是()A . 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B . 蜡烛熔化产生“烛泪”C .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D .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20. (2分) (2019九上·十堰期末) 化学实验中处处表现出颜色变化美。
下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不符合事实的是()A . 蜡烛燃烧,火焰呈黄色B . 将湿润的石蕊纸花放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纸花由紫色变为红色C .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白色烟雾D . 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火焰由淡蓝色变为蓝紫色21. (2分) (2019九上·姑苏期末) 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蜡烛燃烧实验。
经测定,燃烧至熄灭过程中,容器内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A . 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B . 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C . 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D . 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22. (2分) (2018九上·莆田期中)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 . 取用固体B . 加热液体C . 倾倒液体D . 点燃酒精灯23. (2分) (2019九上·峄城月考)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A .B .C .D .二、填空题 (共4题;共12分)24. (1分) (2019八下·行唐开学考) 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有________,(填序号)因为在这些变化过程里,都没有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有________,(填序号)因为在这些变化过程里,都________.①干冰升华;②钢铁生锈;③食物腐败;④蔗糖溶于水;⑤动物呼吸;⑥石蜡熔化;⑦米酒发酸;⑧植物的光合作用.25. (3分) (2019八上·泰安期中) 如图,加热密封锤形玻璃泡内的碘颗粒,观察到玻璃泡内充满紫红色气体。
(1)该变化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碘由固态变为气态时,分子间的空隙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26. (3分) (2019九上·伊川月考) 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在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验证氧气性质实验时出现下列情况,请帮他们分析可能的原因。
(分别写一条)①试管炸裂。
________②发现氧气不纯。
________③乙同学用纱窗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
________27. (5分) (2018九上·宝坻月考) 根据下面实验进行填空:(1)小红对着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她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由此说明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填化学符号);(2)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说明呼出气体中含有一定量的________。
(填化学符号)三、简答题 (共1题;共4分)28. (4分)(2018·诸城模拟) 生活中选择适当的清洗剂可以得到更好的清洗效果,根据下表完成问题。
名称洗洁精洁厕灵炉具清洁剂污渍爆炸盐有效成分或功能清洗油污盐酸氢氧化钠过碳酸钠(1)使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的功能。
(2)以下物质可以使用洁厕灵清洗的是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铁锈b.油渍c.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3)若将洁厕灵与炉具清洁剂混合,可以发生如图1所示的化学反应。
图中a微粒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污渍爆炸盐”的主要成分为“过碳酸”(2Na2CO3•3H2O2),俗称固体双氧水,它既有碳酸盐的性质,又有双氧水的不稳定性和氧化性,是很好的消毒剂,广泛应用于洗涤、印染和医药等领域。
“过碳酸钠”的制备流程如图2:①过滤操作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_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在上述流程中,向反应前的H2O2中加入稳定剂的作用是________。
②在“过碳酸钠”中加入下列物质时,不会导致“过碳酸钠”变质的是________A.稀硫酸B.硫酸钠C.二氧化锰D.澄清石灰水四、实验探究题 (共1题;共4分)29. (4分) (2019九上·开州月考) 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发现问题)小明将一支燃烧正旺的蜡烛轻轻地吹灭后,发现烛芯处产生了一缕白烟。
(提出问题)小明想,这缕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猜想与假设)大家展开了热烈讨论:小亮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
小光猜测:白烟是燃烧产生的水蒸气。
小明猜测: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颗粒。
(搜集证据)回忆已有知识: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水蒸气是无色气体;石蜡是白色固体,具有可燃性。
查阅有关资料:烟是固体颗粒形成的,雾是小液滴形成的。
石蜡的熔点、沸点都很低,很易液化和汽化。
(1)实验探究: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
小亮得出结论,白烟是二氧化碳。
②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
小光得出结论,白烟不是________。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白烟,发现白烟燃烧,火焰顺着白烟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________的假设提供了证据,同时可以排除________的假设。
(2)(结论与解释)由以上探究可知:________的猜想是正确的。
小亮在实验时确实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但他的结论错误,原因是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23题;共55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二、填空题 (共4题;共12分)24-1、25-1、25-2、26-1、27-1、27-2、三、简答题 (共1题;共4分)28-1、28-2、28-3、28-4、四、实验探究题 (共1题;共4分) 29-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