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文库()/工作总结范文/工作总结
〔新任政协主席在政协会议上的表态发
言〕
各位委员、同志们:
今天,政协**县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隆重开幕了。
这是全县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在此,我代表县委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委员和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
刚才,大家的掌声让我很温暖。
这掌声传递着对我的祝贺和问候的呼应。
这掌声也传递着对所有应邀参加政协会议同志的热情欢迎。
更重要的是,这些掌声传递着对大会的责任和期待。
我祝福也坚信,这次政协会议和即将开幕的人代会必将是一个集思广益的盛会、团结务实的盛会、凝心聚力的盛会。
在感受掌声温暖的同时,我想到了产生掌声的巴掌。
巴掌可以用来抽打,表示抗议和批评。
巴掌可以用来鼓掌,表示喝彩和祝福。
巴掌到底是适宜用来抽打,还是适宜用来鼓掌,这需要放置于一个环境、一个时序、一个阶段里做出
具体的判断。
前段时间,有群众给县委写了一个帖子。
标题是“县委的问责之路到底能走多远”,这个帖子是一个很好的提醒。
鞭策着我们坚定不移地转变干部作风。
从中也让我们看到了干部群众的思想状态。
干部和群众的认知有明显的距离。
一些干部认为,对干部的管理太严了,而一些群众则认为还远远不够。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构成了认识的分歧。
这种分歧是如何产生的呢?实际很简单:群众渴望更多的监督权、话语权,所以运用了批评;干部努力办了,改变了,渴望理解和认同,所以寻求赞同和鼓励。
巴掌不大,可以容天容地容人。
巴掌的哲学,是批评和鼓励的统一。
巴掌在抽打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如果抽错了地方,自己的手也会被抽疼,甚至会受到伤害。
在突破**的进程中,**的干部需要民意的抽打、需要批评,但也需要掌声,需要鼓励。
如果群众只是一味地批评,干部会感到疲惫,群众也会感到心累。
如果群众在批评的同时,也经常地给予鼓励,干部会更加振奋。
**的民风也需要进一步提升,有些问题已经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损害。
但要看到**的民风也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
因此,干部在批评民风的同时,还要让掌声响起来,善于批评,懂得鼓励。
让干部和群众互相欢呼,最终紧握双手,实现心灵和感情的交融。
善于批评,懂得鼓励,就要认同客观差异性。
举个例
子来说,有的人特别能吃辣,有的人就不能沾一丁点儿辣,到底哪个好呢?可以说,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所谓的优劣,没有所谓的是非。
对于这些差异性,我们要主动地认同,不能视而不见。
对于那些不能吃辣的人,要找一个川厨为他做菜,他肯定受不了。
对于那个喜欢吃辣的人,要找一个杭帮的厨子给他做菜,他肯定会有意见。
可以看出,在方式方法、口味取舍上人与人是不一样的。
我们充分认识到了事物的客观差异性,就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待人处事,充分地尊重他人的个性,以正常的心态来舒展和挥洒自己的个性。
善于批评,懂得鼓励,就要认识和把握复杂性。
有些事情,看似简单,做起来难。
因为很多事情,很难有标准答案。
对于某一个问题,不同的人,很可能得到的答案完全是不一样的。
就像盲人摸象,有的说是根柱子,有的说是堵墙。
就是让同一个人来看,选择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来看也是不一样的。
就拿网络上炒得比较热的关于是否在**上“一元大公交”问题。
很多网友讲,应该早点上大公交,以此作为县委、县政府是否真正为民的一个标准。
从命题上讲,它应该是对的。
但是从实践的层面来看,就很难说它是对是错。
第一,一元大公交,谁来上?网友说,政府来上!政府为民啊,政府应该来投资。
撇开经济上是否可行不论,政府是否能够支撑这么大的一个投资?而且,政府投资上大公交,势必要将小公交、出租车挤垮,也就是政府的投资逼迫着民资让出
市场份额。
从一个地方发展的规律上讲,这等于是政府垄断,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还怎么去鼓励民众创业,怎么去激发一个地方经济的活力呢?又有人说,政府招商引资,让客商来投资建一元大公交,这个答案是对的。
可是,天下有免费的午餐吗?所有的投资人都不是慈善家,都是要有回报的,没有回报的投资不叫投资。
在**城区建一元大公交,有什么回报和效益?如果没有的话,哪个客商愿意来投资?又有人说,政府应该打击出租、小公交,他们收费太高。
我们不能因为过分主张个人的生活权利,就牺牲其他人的生活权利。
所有生命的价值都必须得到尊重,出租车的存在有它的合理性,我们不能因为个人在一元大公交的需要,而否定其它交通方式。
从大方向上讲,**的大公交当然要上,要积极创造条件上公交。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条件显然还不够成熟。
所以说,所有的问题都不能强加一个标准答案。
你的表达,我一定会予以尊重,但是否完全按照你的意愿去办事,会受各种因素的限制。
每一个提出问题的人都可能自以为是地强调自己答案的正确性,就容易产生矛盾,这种矛盾的复杂性在短期内是化解不了的。
我们认识了事物的客观复杂性,就容易理解一些矛盾是一个地区发展、一个事物发展的必然阶段,就能面对复杂性,慢慢地解决它,既重视它,又不要太着急。
这也是我们常讲的,既要重视社会的稳定和谐,又不要背负稳定和谐的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