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医精神病学鉴定ppt课件

法医精神病学鉴定ppt课件

8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第18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 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 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 轻处罚。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 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 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9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 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 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 轻或者减轻处罚。
11
控制能力:行为人对自我选择或者不选择 实施为刑法所禁止、所制裁的某行为的能 力。
辨认能力是控制能力存在的基础。当辨认 能力丧失时,控制能力也丧失;但在某些 精神障碍影响下,虽有不同程度的辨认能 力,也可能丧失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12
责任能力分级、评定原则 医学标准与法学标准相结合,医学标准是 基础,法学标准是准则,缺一不可。 无刑事责任能力 严重精神障碍的精神病人 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 限制刑事责任能力 精神病人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能 力
16
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 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18周岁以上的成年公民; 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 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者。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 为的精神病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 包括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 为的精神病人; 民事活动必须由法定代理人代为进行
17
民事行为能力的评定原则 医学标准与法学标准相结合 医学标准: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性质、严 重程度、可能的预后等 法学标准:意思表示能力,即是否具有独 立判断是非和理智处理自己事务的能力 无民事行为能力 严重的精神障碍 完全不能辨认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不能 正确地做“意思表示”,不能保护自己 的合法权益
13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非精神病人,精神病已愈、缓解或处于 间歇期 实施危害行为时其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 存在
14
民事行为能力(civil capability)
指公民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 承担民事义务,从而设立、变更或终止法 律关系的资格,即一个人的行为能否发生 法律效力的资格。
包括公民以自己的行为独立进行民事活动 的能力,如结婚、离婚、订立遗嘱、财产 继承、签订合同、服兵役、参加选举等; 及对自己过失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15
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条规定: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 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 活动”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 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 健康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它民事活动由 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他的法定代 理人的同意”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刑法中“精神病人”涵义广泛,指各种精神障碍
病人 “间歇性的精神病”指具有发作特点的精神障碍,
发作间歇期精神表现正常,如情感性精神障碍、 癔症、癫痫等
10
辨认能力: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 和后果的识别能力。 辨认能力障碍体现:病理性动机驱使、 目的荒诞离奇、对手段和后果的违法性 缺乏认识等 影响辨认能力的情况主要有:幻觉、妄 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意识障碍,智能缺 陷,感知觉障碍等
3
鉴定人:应具有以下资格之一
具有五年以上精神科临床经验并具有司法精神 病学知识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
具有司法精神病学知识与鉴定能力的主检法医 师以上人员
同时,必须经过政府管理部门的考核,取 得合法的鉴定人资格和执业证书
4
鉴定对象
刑事案件的被告人、被害人; 民事案件的当事人; 行政案件的原告人(自然人); 违反治安管理应当受拘留处罚的人员; 劳动改造的罪犯; 劳动教养人员; 收容审查人员; 与案件有关需要鉴定的其他人员。
鉴定结论 以鉴定书的形式作出
7
刑事责任能力
概念:简称责任能力,指一个人具有了解 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并自觉地 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能 力,即一个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是犯罪主 体的构成条件,只有具有责任能力的自然 人才可能成为罪犯,无责任能力的人实施 危害社会的行为并不构成犯罪
法医精神病学鉴定 概念
法医精神病学:应用现代精神病学的理论和方
法,研究并解决精神疾病与法律之间有关问题的 学科。
法医精神病学鉴定(forensic psychiatry) :
又称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是指应用现代精神医学 理论和技术,遵从法定程序,对涉及法律问题的 当事人的精神状态和法定能力进行评定,为委托 鉴定机关提供专家证言
5
鉴定程序
委托鉴定:由司法机关以及其它法人单位,向 鉴定机构提请鉴定要求并提交委托书,并提供 真实详尽的案件材料和医学材料,包括案情简 介、个人情况、病史资料、知情人或证人调查 材料等
鉴定方式: 一般为直接鉴定,包括门诊鉴定、住院鉴定、 院外鉴定; 间接鉴定 特殊情况下
6
鉴定方法 材料审阅、精神检查、心理测试、体格检查和 神经系统检查、脑CT、脑电图及其它实验室检 查 针对鉴定的目的与要求,依据法律和精神病学 知识,进行分析讨论,作出鉴定结论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法定能力:法律上行使某种权利与承担某 种义务的能力。主要包括:刑事责任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诉讼能力、受审能力、作 证能力、服刑能力、自我防卫能力、劳动 能力等。法定能力评定的总体原则是医学 标准和法学标准相结合
2
法医精神鉴定的法定要求
鉴定机构:必须由专门的鉴定机构来承担 《刑事诉讼法》(1996年)第120条规定: “对精神病的医学鉴定,由省级人民政府 指定的医院进行” 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部 2001年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对鉴 定机构、法律责任、管理和年检等都做出 了具体规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