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政策导论》模拟题

《公共政策导论》模拟题

《公共政策导论》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是(B)
A.系统议程 B.政府议程
C.公众议程D.社会议程
2 下列行为中,属于公共政策诉求的是( B )
A.学生要求学校减免学费B.农民要求政府减轻负担
C.工人要求工厂增加工资D.公众要求传媒关注生态环境
3 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A )
A.政策问题的认定B.政策目标的认定
C.政策方案的认定D.社会问题的认定
4 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是(C)
A.林德布洛姆 B.西蒙
C.德洛尔D.戴伊
5 政策主体制约、禁止政策对象的行为,这使政策对政策对象具有(B)
A.沟通功能 B.管制功能
C.监督功能D.平衡功能
6 当代中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政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A)
A.政策执行 B.政策研究
C.政策制定D.政策分析
7 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D)
A.立法决策B.行政决策
C.司法决策 D.政党政策
8 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C)
A.利益表达B.利益综合
C.政策制定D.政策执行一人一
9 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B)
A.政策评估B.政策制定
C.政策执行D.政策终结
10 对策论,作为政策分析的创造性方法之一,又被称作( C )
A.脚本写作 B.头脑风暴法
C.博弃论 D.个人判断法
11 以下组织院于强制性公共组织的是(C)
A.学校B.工会
C.行政机构D.妇联
12 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C)
A.阶段性周期B.功能性周期
C.反复性周期D.结构性周期
13 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
度,是件估(D)
A.政策效率B.政策效益
C.政策效能 D.国应的充分性
14 “上政策”是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它主要表现为(D)
A.象征式政策执行 B.残缺式政策执行
C.替代式政策执行 D.附加式政策执行
15 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C)
A.拟定政策方案B.评估政策方案
C.确定政策目标 D.择定政策方案
1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D )
A.合议制B.合议、三权分立制
C.民主集中制D.合议、民主集中制
17 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
构建模型是( B )
A.外在创始模型 B.动员模型
C.在创始模型 D.自发模型
18 政策的核心取向是(D)
A.功能取向B.过程取向C.结构取向 D.目标取向
19 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A)
A.渐进主义模型B.理性主义模型
C.规范最佳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20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B)
A.拉斯韦尔B.伊斯顿
C.戴伊D.安德森
21 我国企业利改税的政策属于政策终结形式中的( A)。

A. 替代
B. 合并
C. 分解
D. 缩减
22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风斯下矣。

”这句话体现了下列( A )的观点。

A. 传统理性模型
B. 有限理性模型
C. 渐进模型
D. 小组意识模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23 具体政策最典型的特征是(B)。

A. 稳定性
B. 变动性
C. 合法性
D. 合理性
24 定型化政策不同于下列哪种政策(C)。

A. 程序性政策
B. 例行政策
C. 反馈政策
D. 常规政策
25 公共政策的广义合法性是指( D )。

A. 公共政策符合宪法
B. 公共政策符合法律
C. 公共政策符合行政规章
D. 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可和接受
26.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B) A.拉斯韦尔 B.伊斯顿 C.戴伊 D.安德森
27.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A)
A.渐进主义模型 B.理性主义模型 C.规范最佳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28.政策的核心取向是(D)
A.功能取向 B.过程取向 C.结构取向 D.目标取向
29.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B)
A.外在创始模型 B.动员模型 C.在创始模型 D.自发模型
3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D)
A.合议制 B.合议、三权分立制
C.民主集中制 D.合议、民主集中制
31.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 C)
A.拟定政策方案 B.评估政策方案 C.确定政策目标 D.择定政策方案32.“上政策”是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它主要表现为(D)
A.象征式政策执行 B.残缺式政策执行 C.替代式政策执行 D.附加式政策执行33.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是件估(D)
A.政策效率 B.政策效益 C.政策效能 D.国应的充分性34.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C)
A.阶段性周期 B.功能性周期 C.反复性周期 D.结构性周期35.以下组织院于强制性公共组织的是( C)
A.学校 B.工会 C.行政机构 D.妇联
3/ 5
36.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 A)思维规则和手段。

A.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 B.自觉性、客观性与直接性
C.自觉性、概括性与直接性 D.概括性、间接性与主观性
37.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应当说强调"( C) "。

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A.不闻不问 B.积极介入
C.公事公办 D.退避三舍
38.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C)
A.直觉思维 B.创造性思维
C.灵感思维 D.豁然开朗思维
39.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B)
A.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
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B.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
释为合乎理性的。

C.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
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D.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
合乎理性的。

40.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B)。

A.社会主体知识化 B.社会组织层级化
C.政策信息公开化 D.民主参与大众化
41.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C)。

A.基础型政策理念 B.发展型政策理念
C.理性型政策理念 D.综合型政策理念
42.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A)。

A.公共决策权力多元化 B.公共决策体制扁平化
C.公共政策信息公开化 D.公共政策秩序稳定化
43.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 D )。

A.社会问题 B.公共利益 C.公共事务 D.公共问题44.(A)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

A.公共利益 B.政策方法论 C.政策过程 D.公共问题
45.公共利益是公众( B )的资源和条件。

A.共同拥有 B.共享 C.独享 D.共同创造
二、不定项选择题
46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ACD)
A.政治环境 B.自然灾害 C.经济环境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D.社会心理环境 E.生态环境
47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有(ABE)
A.关联性 B.主观性
C.单一性 D.静态性E.动态性48 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有(BDE)
A.选民 B.立法机关
C.利益集团 D.行政机关E.领袖人物
49 政策依其涉及的社会内容的不同可以分成以下类型(ABC)
A.政治政策 B.文化政策 C.经济政策
D.基本政策 E.元政策
5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策结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有(ABCE )
A.人大决定 B.基本法律 C.一般法律
D.地方性法规E.宪法
5/ 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