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弗莱堡案例

弗莱堡案例

弗莱堡案例分析(一)简介弗莱堡位于德国西南边陲、靠近法国和瑞士的弗莱堡(Freiburg im Breisgau)是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布赖施高县的一座城市,也是德国最古老也是最具旅游吸引力的城市之一,位于黑森林南部的最西端,人口约20万,拥有林地5138公顷,林地面积占市辖区总面积的43%,属德国拥有最多林地的城市之一。

20世纪进入70年代后,世界对于能源的需求大增,建造核电站在当时颇为流行,德国城市弗莱堡计划在当地建造一个核电站,以满足能源的需求,但这一计划遭到弗莱堡市民的强烈反对。

没了核电站,城市能源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弗莱堡人经过考虑,发现弗莱堡位于德国日照最充沛的区域,是一个适合发展太阳能的地区,于是这一无污染的新能源成为了发展方向。

太阳能技术在当时仍较为落后,弗莱堡在这一方面也没有深厚的基础,一切几乎从零开始,没人知道这条路究竟能走多远。

也有人质疑这条路是否能够走得通,但经过深思熟虑,弗莱堡还是选择了这个新兴的行业。

当时弗莱堡提出的计划是,不仅要使太阳能成为能源的来源,更要把它打造成为一个产业。

转眼近40年过去了,当初的选择被证明是明智的,太阳能成为这座城市最重要的产业之一,而弗莱堡也被称为“太阳能之都”,拥有全欧洲最大的太阳能开发利用研究机构,已经形成了太阳能研究所、太阳能企业、供货商和服务部门一体化的太阳能经济网络,很多人认为弗莱堡是德国最温暖,阳光最灿烂的城市。

作为绿色城市的典范,弗莱堡在气候保护、能源利用、城市规划、垃圾处理等各方面都给予我们启示,值得思考与借鉴。

(二)弗莱堡规划1. 用地规划:节约用地,提高城市容积率,强化城市公共空间系统:2006年,弗莱堡用地规划(The Land Use Plan2020)通过后,随后就面临尽量缩减土地的要求,其中包括缩减30ha的建设用地。

在景观规划2020(Landscape Plan 2020)中体现了市议会和市政府关于自然环境和景观规划的设想:必须通过对自然环境的保存,保留对人类和动植物均有价值的生存空间,划定永久非开发区域来保护周边的森林。

提高城市容积率,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对于城市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提高容积率的同时,优质的城市公共空间和绿化景观空间成为提高城市环境的关键环节。

2020用地和景观规划(The Land Use and Landscape Plans 2020)同时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了设想,决定了弗莱堡将来的城市风光。

高质量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弗莱堡文化、历史和美学特性的重要元素。

新街区公园Seepark和Dietenbach的建设曾经是弗莱堡建设日程上的重点,现在城市建设的重点转变为如何将这些街区公园有效地联系起来,并和城市融为一体。

2. 交通规划:设计高效的城市公交系统,鼓励非机动车(如自行车)出行:弗莱堡在交通规划上充分运用了有轨电车交通,并使之成为主要的交通方式,包括其主城区和后来与之相接的新建城区。

从1982 年至1999年,这个城市的自行车出行量占整个交通量的比重由15%上升至28%。

同时,公共交通由11%上升至18%。

相反的,机动车行驶的距离则由38%下降至30%。

时至今日,与德国其他的城市相比,弗莱堡的机动车辆保有量最低,仅为423辆/1000人。

城区沃邦(Vauban)和城区里瑟菲尔德(Rieselfeld)均为弗莱堡有名的环保节能的可持续发展区域。

其中,和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的新城区沃邦(Vauban)建成以后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模范区”。

这里原为弗莱堡南部的军事用地,居民积极参与了这个区域的规划决策过程,确定这里为汽车禁驶区,住宅均为节能建筑。

这个军事区域1992年被关闭,1993年由市议会购买了38ha闲置用地,用于规划建设一个与环境融合、具有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新型城区。

保持一个无机动车通行的新城区中心并且限制个人轿车是这个新城区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

新城的规划也是围绕有轨交通展开,严格控制街区有轨交通站点的距离,方便人们使用公共交通。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规划了一系列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例如长达3公里的有轨电车通往弗莱堡。

另外,为了鼓励自行车出行,建设了500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并且增加了5000个自行车停车空间。

正是由于这种便捷的公共交通,有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生活在沃帮的家庭70%选择了无私家车的生活方式。

在这些没有私家车的家庭中,81%曾经拥有过私家车,57%的家庭是在搬到沃邦居住以后很快放弃了他们的私家车。

里瑟菲尔德(Rieselfeld)新城区项目从1991年开始建设实施,计划容纳10000居民,规划定位为短路径功能混合城市,为低污染的交通方式如公交、步行系统创造了条件。

整个新区自行车和步行者优先,建立了与有轨电车7分钟到达城区中心的系统。

新城区机动车限速30km/h。

3. 配套设施规划:营建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社区:里瑟菲尔德项目的社区建设深入各个层面,建成后具有明确的区域特征。

在发展概念方面,政府与公众取得一致:不能低密度、无限度扩张,应形成建筑高度适中的、有相当密度的城区:居住、休闲、工作、市场等各种功能混合。

在这个项目中,街区的社会和文化属性在前期定位中就相对确定下来,使之成为一个吸引人值得入住的区域。

其引人关注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各种娱乐、服务、教育设施和有轨电车交通与主城区较新住区先行建设,在居民入住之前,这些设施已基本建成。

其配套服务设施非常完善,包括社区中心、超市、教堂、幼儿园、孩童游乐中心、运动场地、体育馆、会议中心、小学校、中学校、运动俱乐部、日托儿所等,并以学校作为各社区中心。

在城市绿化空间设计中,设计了分布广泛的丰富景观,并与城市公园紧密连接。

尽管大量居住建筑都是在网格布局上的3~5层建筑,但由于景观绿地的良好布局,整个地区呈现出绿意葱葱的城市风貌。

相较其他规划措施,这些建设似乎显得和低碳没有直接联系。

但实际上,这恰恰是低碳社区营建的关键之一。

如果没有配套设施和公共交通、公共城市空间的先行置入,入住的居民只能通过长距离的驾车出行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在生活不便的同时,与低碳理念相违背,增加大量能耗和碳排放。

更为严重的是,错误的规划建设步骤在潜意识中提倡了高碳排放的生活理念,这才是影响深远,难以消除的。

4. 开发模式:政府和议会主导,居民参与规划建设:里瑟菲尔德作为欧洲有名的生态城区,其开发模式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总的说来包括以下几点:新区规划前期,公众参与被纳入。

同时该区提供各种居住模式和开发策略,总体上50%的住宅建造将获得政府资助,另50%的住宅为私人财产房,使社会各阶层居民的需求得以满足。

以保证未来新区社会结构的均衡和稳定。

整个开发过程由市议会取代私人开发商来进行控制。

允许居民组成社区团体进行开发,而不是让在社区内没有长远利益的开发商进行主导。

当地政府控制地段的出让,倾向于出让小地块给社区团体,而不是出让给大地块给开发商。

规划设计师允许个人在整体的设计框架下进行个体设计,因此建筑设计具有相对灵活的自由度。

5. 推广节能建筑:利用新型可再生能源,提高建筑的节能效率:建筑能耗的降低和使用新型可再生能源,是城市节能的主要策略之一。

这其中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新建节能建筑和改造现有建筑。

例如,弗莱堡是公认的德国环境之都和太阳能之都,是世界环境科学和太阳能研究的中心之一。

这个城市大量运用太阳能,从体育馆的屋面到社区住宅的屋顶都覆盖着太阳能板,甚至对于某些住区而言,产生的电能超过了居民使用的需求。

太阳能社区和它的附属商业设施太阳船由著名的太阳能建筑师罗尔夫·迪师设计,是弗莱堡旗帜性的太阳能社区。

2004年建成,共约16000平方米,59套公寓。

建筑师罗尔夫·迪师和他所在的城市弗莱堡一样,为节能的先锋,每年有大量的生态旅游者来这里参观他的设计,例如有名的向日葵住宅。

这个城市向世人展示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展示了运用太阳能作为常规能源,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同时,降低建筑能耗也是建筑节能的主要方面。

为了确保建筑的低能耗,每个房屋建造者都必须在一份低能耗建造合同上签字,保证房屋为低能耗建筑。

另外政府资助并鼓励住户安装太阳能设施。

同时其法律规定其社会性住宅必须为被动式住宅,之所以被称为被动式建筑,是因为“被动式建筑应该满足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不用外来的能耗加热和制冷,建筑自己加热和制冷它自身”。

6. 节能安排措施:垃圾处理自1991年起,垃圾回收利用在弗莱堡已成为行为准则。

城市采取各种物质刺激手段控制垃圾量,包括对使用环保“尿不湿”提供补贴,对少扔垃圾的住户实行降低垃圾处理费奖励,对居民自做垃圾堆肥进行补助等等。

从2005年起,不可回收性垃圾被运往南郊20公里处的TREA 垃圾处理站焚烧。

TREA有很高的环保标准,保证了垃圾处理的安全性。

垃圾焚烧过程产生的余热,可保证两万五千户人家的供暖。

城市百分之一的用电,亦来自于利用垃圾发酵产生的热量。

2008年的垃圾处理规划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规划把控制垃圾量视为首要任务,其次是垃圾的回收利用,最后是垃圾的焚烧。

控制垃圾量和垃圾的分选处理,体现了从“易拉罐”的消费方式向注重环保、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进化过程。

弗莱堡城市清洁服务公司(ASF)从1994年起,即与学校和市生态环境站共同举办讲座和参观活动,表演“垃圾游戏”,培养少儿的环保意识。

此外,还举办各类竞赛活动,在课堂上进行环保教育。

(四)结论营造低碳社会,更为重要的是每个生活在其中的人的参与,人的行为才是关键。

在一栋绿色建筑建成以后,能否真正的节能并达到低碳排放,使用者的行为理念和正确使用才是其中的关键。

如何引导人们开始低碳生活有多种方式,首先要让人们对于行为的碳排放有具体而直观的概念,才能进一步形成低碳排放的行为理念,不能仅仅停留在宣传口号上。

对设计师而言,低碳设计是一个从城市尺度、建筑尺度以及人的尺度全方位的思考,这不仅仅是技术的运用,更是一次设计理念和简直标准的更新。

在规划建设的实体——城市、建筑的方方面面逐步实现低碳的同时,以正确的方式引导人们产生和拥有低碳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才是成功的关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