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历史专题训练:世界格局的变化

九年级历史专题训练:世界格局的变化

世界格局的变化一、选择题1.东欧剧变的实质是A.世界社会主义发生较大的变化B.东欧国家发生分裂C.东欧各国执政党和经济制度走向瓦解D.东欧各国共产党、工人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2.下列有关东欧剧变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②罗马尼亚是通过突发性事件和流血冲突发生剧变③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④其他东欧国家通过自由选举的和平方式发生剧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 D.①3.引起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共同历史原因是A.西方国家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C.戈尔巴乔夫改革引起东欧和苏联执政党的分裂、蜕化和改组D.美苏争霸的影响4.标志着苏联完全解体的是A.《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公布B.“八一九”事件发生C.《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D.叶利钦及其支持者掌握政权5.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说明①社会主义必须与各国的国情相结合②社会主义的彻底失败③西方国家不会放弃“和平演变”战略④苏联模式的失败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6.1990年3月,苏联宣布实行总统制,其目的在于A.放弃党的领导地位B.使党和国家政权分开C.提倡“民主化”和“公开化”D.制止民族分离运动7.导致“八一九”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A.戈尔巴乔夫改革引起人们的思想混乱B.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无法打开局面C.《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公布D.苏联共产党放弃执政党地位8.美苏冷战的两极世界格局瓦解的标志是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B.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C.苏联领导人放弃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9.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诸原因中,应吸取的最主要教训是A.坚持马列主义理论B.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C.防止西方“和平演变”D.必须搞好经济建设10.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的特征是A.明显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B.美国借助于北约组织插手各国事务C.日本提出建立以日美欧为主导的国际新格局D.局部地区的武装冲突时有发生11.引起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的根源是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B.第三世界的崛起C.欧洲联盟、俄罗斯、日本、中国的作用D.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12.南斯拉夫解体后引起这一地区局部战争的原因有①冷战结束后,东西方力量失衡②地区性霸权主义引发战争危机③美国企图独霸世界,插手他国事务④被两极格局掩盖的民族矛盾激化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3. 两极格局瓦解后,即将建立的新的世界格局,同两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两大格局相比,最大的不同是A.通过大国之间的斗争和妥协B.不是由主要的战胜国主宰确立C.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演变过程D.取决于世界各国的综合实力14.邓小平在1989年曾说过:“可能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这说明,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说明①多极化格局是一种新的冷战形式②冷战的形式结束,但其战斗并未结束③中国面临西方国家的威胁④苏东剧变后,一种新的强权政治正在抬头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15.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下列各项中不是这一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因素的是A.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B.东欧剧变、苏联解体C.美、日、西欧经济三足鼎立D.第三世界日益崛起16.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是①经济全球化②区域经济集团化③知识经济④可持续发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7.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A.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得到普遍认可B.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的推动C.国际金融的发展D.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运作18.1995年11月正式运转的世界贸易组织是A.以经济全球化为中心的多边贸易组织B.以区域经济集团化为基础的多边贸易组织C.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的多边贸易组织D.以知识经济为载体的多边贸易组织19.当今世界各国实行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选择是A.经济全球化B.C.知识经济D.可持续发展20.20世纪60年代中期成立的欧共体,向着经济政治联盟的方向发展,并决定在90年代实现“欧洲联盟”计划,说明①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不断加强②世界经济走向区域集团化③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暂时受到遏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1.1998年5月3日,欧盟特别首脑会议宣布:“1999年1月1日,欧元成为货币,各金融市场以欧元结算……2000年7月1日欧元取代各国货币成为统一的欧洲货币。

”这表明①经济区域集团化得到进一步加强②有利于欧盟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③有利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④西欧经济一体化已经形成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D.②④22.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①是一把双刃剑②处境更为不利③提供了机遇④面临压力和挑战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3.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关系是①相互促进、相互制约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③区域经济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作用和阻碍作用④经济全球化在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③24.不同于传统的农业和工业经济的新型经济是A.经济全球化B.区域经济集团化C.知识经济D.可持续发展25.关于东欧剧变的过程,下列事件的正确排列是①陷入严重的经济困境和政治局势的动荡②放弃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政治多元化③反对派势力大增并取得政权④共产党和工人党丧失政权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④①②③二、材料解析题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

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

这些事情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

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材料 2 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

……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

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根据材料1,分析发生东欧剧变的原因,并指出这一变化的本质。

(2)材料2中的“国际形势的变化”的含义是什么?指出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及当前这种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

(3)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多极化格局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认识?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

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材料2 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无线电通讯技术、核武器、洲际运载火箭、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利益。

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

──摘自赵英《技术演变与全球化》材料3 “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摘自江学时《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材料4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摘自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回答:(1)根据材料1、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2)根据以上材料,评价材料3的观点。

(3)材料4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源何在?(4)我国应该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三、问答题28.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和特点。

29.史学界普遍认为:东欧剧变、苏联和华约解体后,旧格局已打破,新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

这个时期有四个特点:和平过渡、动荡过渡、竞争过渡和长期过渡。

就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分析为什么这次过渡具有“和平过渡”和“长期过渡”的特点?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2.A 3.B 4.C 5.A 6.B 7.C 8.A 9.D 10.A 11.D 12.A 13.B 14. B 15.A 16.A 17.B 18.C 19.D 20.A 21.C 22.D 23.A 24. C 25.A二、材料解析题26.(1)原因:照搬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经济发展迟缓,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未能充分发挥;苏联对东欧国家的高压控制伤害了各国的民族感情;苏联对外政策败坏了社会主义的声誉;苏联的改革失败和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

本质:社会主义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两极格局结束后,一方面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另一方面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加剧,世界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两极格局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特点是多极化趋势呈现,这一变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3)一定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家实力;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抢抓机遇,全力发展;要抵制和反对西方腐朽势力的渗透,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独立。

27.(l)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国际金融的发展;跨国公司的推动。

(2)材料3的观点是片面的。

尽管发达国家拥有技术优势,经济全球化确实加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但全球化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进步的体现。

(3)问题: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产值的差距在加大,两者贫富差距扩大。

要害:全球化进程中,旧的国际格局,新殖民主义依然存在;发达国家掌握了技术优势,而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

(4)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必须积极应对,趋利除害。

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及“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市场经济体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完善对本国的金融市场和经济运行的监督和管理,防范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科技创新,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与对话,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三、问答题28.①“二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演变过程。

②20世纪40—50年代,雅尔塔体系构筑了美苏对抗的世界格局,这种对抗是世界政治格局的突出反映,就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尖锐对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