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乳腺疾病的超声诊断

乳腺疾病的超声诊断

---------------------------------------------------------------最新资料推荐------------------------------------------------------乳腺疾病的超声诊断乳腺疾病的超声诊断第一节解剖概要成年妇女的乳腺,位于胸前第 2-6 肋软骨之间,胸大肌浅面。

外起自腋前线,内至胸骨缘。

乳头位于乳腺的中心,周围由乳头晕包绕。

乳晕表面有许多小隆起,其深面即乳晕腺,可分泌脂状物滑润乳头。

正常乳房内,每侧包含 15-20 个腺叶,每一腺叶又分成许多小叶,每一小叶由 10-15 个腺泡组成,腺叶之间由脂肪及结缔组织分隔,每个腺叶有一根单独的腺管,呈放射状,汇合后开口于乳头。

由乳房浅层至深层,依次为皮肤\浅筋膜浅层及皮下脂肪\乳腺腺体层(包括腺管及结缔组织)、浅筋膜深层、胸大肌及肋骨等。

上连皮肤和浅筋膜浅层,下连浅筋膜深层,在腺叶间垂直行走的纤维束,叫库柏氏(cooper)韧带。

乳腺受内分泌的影响而变化,在妇女不同时期,乳腺有所改变。

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青春期。

2、性成熟期(增殖期、分泌期、月经期)。

3、妊娠期。

1 / 104、哺乳期。

5、老年萎缩期。

供应乳腺血液的动脉主要有:胸廓内动脉、胸外侧动脉、胸肩峰动脉、肋间后动脉。

乳房的淋巴网非常丰富。

乳房的淋巴液有四个输出途径:①大部分(约 75%)导入腋窝淋巴结。

②一部分(约 25%)导向胸骨旁淋巴结。

③乳房深部淋巴网沿腹直肌鞘和肝镰状韧带通向横膈和肝。

④乳房表皮淋巴网与胸壁、颈部、腹壁的皮肤淋巴网有广泛的联系。

第二节探测方法一、检查前准备:病人一般无需特殊准备。

二、体位① 常规采用仰卧位,病人双臂上举,充分暴露乳房。

② 扫查外上象限时,辅以侧卧位。

③ 当应用 Octoson 全自动超声仪时,病人需俯卧位,将乳房悬垂于检查台④ 探查腋窝时(寻找副乳腺、淋巴结),上臂上举并稍向外展开。

三、探头线阵式探头最好,凸阵式探头也可以用。

探头频率选择 7.0MHZ 以上频率较好。

二、检查方法(一)间接法将水囊置于乳房上,探头放---------------------------------------------------------------最新资料推荐------------------------------------------------------ 在水囊上间接扫查乳房。

(二)直接法将探头直接接触乳房皮肤扫查。

(三)扫查手法横行扫查纵行扫查、冠壮扫查等多方位扫查联合应用第三节电正常声像图一、二维声像图妇女乳房大小差异很大,正常值无统一标准。

(一) 皮肤:增强的弧形光带,厚度 2mm 左右。

边界光滑、整齐。

(二) 皮下脂肪:低回声内有散在的弱光点,可见三角形增强光带为 cooper 韧带。

(三) 乳腺腺体层:低回声杂有强光点及光条,部分可见无回声区导管。

(四) 胸大肌:均匀低回声,内可见条状纹理。

(五) 肋骨:横切时呈椭圆形衰减暗区,后方回声有声影。

一、血流显像二维图象上常不易识别小血管管强。

仔细检查、利用 CDFI 可检查出细小的动脉、静脉分支。

正常乳腺内小动脉血流速度 Vmax10cm/s左右,阻力指数 RI 较低。

3 / 10第三节病理声像图一、乳腺炎(一)临床特点急性乳腺炎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以初产妇为多。

产后 3-4 周金葡菌的感染而引起。

病人可有高烧、寒颤、乳房红肿及疼痛。

炎症多位于乳腺的外下象限,形成硬结、有压痛。

短期内可形成脓肿,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增高。

(二)声像特征 1、乳腺内光点粗大、分布欠均匀,边界模糊。

2、病变区回声强弱不等,也可出现条状、囊状淤乳液暗区。

3、炎性肿块边缘局部增厚,回声增强,探头下压痛(+)。

4、当形成脓肿时,肿块内为无回声区,透声差,边缘毛糙。

5、慢性炎症或脓肿液化不全时,内部可出现不均质的光点和光团。

6、浆细胞性乳腺炎病变范围较大,常累及整个乳房,除腺体层光点,回声改变外,常伴有皮肤及皮下脂肪增厚。

乳腺炎的诊断应密切结合临床。

有时仅从图象上不易与乳腺癌、乳腺结核等鉴别。

二、乳腺小叶增生(一)临床特点常发生于 30-40 岁妇女,主要症状为乳房胀痛,疼痛常有周期性变化,在月经前及排卵期加剧,触诊时扪及结节,有压痛。

病人常述说结节时大时小。

(二)声像特征 1、两侧乳房增大,乳房腺体层常增厚。

---------------------------------------------------------------最新资料推荐------------------------------------------------------ 2、乳腺内部光点分布不均匀,回声强弱不一,见较多低回声结节或条状、、片状低回声区,其边界清楚或欠清楚,多方位扫查觉低回声区缺乏球体感。

3、常为双侧发病,声像类似。

4、 CDFI 示乳腺内血流无增多。

低回声区/结节内无血流显示。

*乳腺囊性增生症本病是在乳腺小叶增生声像+多发的液性暗区。

三、乳腺结核(一)临床特点不常见,约占乳腺疾病的 1%。

乳腺结核为血行播散,原发于肺或肠系膜淋巴结核。

病人多为已婚的青壮年妇女。

病程长,进展慢。

早期形成硬结,数月后形成冷脓肿,破溃后形成溃疡及瘘道。

(二)超声表现乳腺内结构紊乱,可出现强回声区、低回声区或局限性肿块。

当冷脓肿形成时可探及液暗区,暗区内散在较多光点,光斑。

乳腺结核超声图象无特异性,早期似肿瘤或炎症图象,形成脓肿时,又似囊肿或肿瘤坏死液化性改变。

需结合临床,进行鉴别诊断。

四、乳腺纤维腺瘤(一)临床特点本病常见于青年妇女,约占乳腺肿瘤的10%。

5 / 10单发或多发。

与女性雌激素的刺激有密切关系。

常发生于乳房的外上象限。

肿瘤边界光滑,呈圆形,活动度大。

病人常自己摸到肿块,但无痛感。

(二)声像特征 1、肿块呈圆形,有光滑的包膜。

2、内部回声分布均匀,低回声。

3、后部回声多增强。

4、肿块内部可有粗大钙化点,亦可发生囊性变,但均不多见。

5、 CDFI 检测, 75%以上在肿块内检出动脉血流,血流欠丰富,以点状血流为主,有时可见短条状血流,动脉血流速度Vmax5-10cm/s 左右。

RI﹤ 50%。

CDE分级:Ⅰ -Ⅱ 级。

五、乳房内异物(一)外伤性异物金属异物在超声图上反射强烈伴彗星尾征。

X 线可显示。

非金属异物 X 线不能显示,超声图上显示出强光点、光团。

超声可以定位,以便手术取出异物。

(二)充填物近年来丰胸术常用硅胶囊充填作乳房再造。

---------------------------------------------------------------最新资料推荐------------------------------------------------------ 对此种病例的超声定位,效果观察、追踪随访均有较大价值。

声像图:充填之硅胶囊呈液性暗区,边界清楚,囊壁光滑,其前方为乳腺腺体层,后方为胸大肌组织。

硅胶囊破裂时,可见前胸壁乃至前腹壁间液性暗区。

六、乳腺癌(一)、临床特点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

乳腺癌在我国妇女中的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中第一位)。

男性也偶见患乳腺癌。

乳腺癌早期无任何症状,常在无意中摸到肿块,最初多为单发,可以推动。

癌瘤逐渐长大时,可侵入筋膜或 cooper 韧带,肿块处皮肤出现凹陷,继之皮肤有橘皮样改变及乳头凹陷。

肿块位置固定,不易推动。

可通过淋巴系统和血循环转移。

预后差。

(二)、声像特点 1、乳腺内出现实质性肿块。

2、肿块边界不清,无包膜,形态不规则,边缘可见蟹足样凸起或其旁有卫星结节。

3、肿块多呈低回声,光点分布不均,回声强弱不等。

7 / 10可有针尖状小强光点(微小钙化灶)。

肿块较大时,中间坏死液化可见无回声暗区。

4、肿块后方回声衰减。

5、常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6、多普肋血流显像 CDFI 示肿块周边及内部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彩流呈棒状、条状多见,可见伸入性血管。

频谱多普肋测得动脉频谱,血流速度较高,最高可达 117cm/s、平均 Vmax15-20cm/s。

阻力指数可以较高,﹥72%,也可能较低(动静脉瘘形成)。

CDE 分级:Ⅲ-Ⅳ级。

乳腺癌根据其病理及组织学特性的不同,声像稍有不同,具有代表性的为以下三类:①乳头状导管癌在乳腺的中心导管内可见癌组织呈乳头状充满管腔,且累及范围很广,呈多中心性散在分布。

挤压乳房的乳头,可挤出黏液,血液或绸状物。

超声图象上,肿瘤的边界不整齐,呈蟹足样浸润,肿瘤内部为低回声,后方常呈衰减暗区。

②髓样癌体积一般较大,常呈圆形,直径可过 4-6cm,界限清楚,质地较软(肿瘤细胞多而间质纤维少),易发生坏死破溃。

肿块多位于乳房深部。

超声图象上,肿块直径较大,呈球形,边界较光滑,内部---------------------------------------------------------------最新资料推荐------------------------------------------------------ 呈等回声或部分无回声区,后方回声一般不减弱。

③硬癌硬癌约占乳腺癌的 70-80%,其体积虽小,但质地坚硬(肿瘤细胞少,大多数为纤维组织,集合成索状或片状),边界凹凸不平,境界不清,恶性程度高,易早期发生转移。

超声图象上,肿块边界不整齐、境界不清,内部及后方回声明显减弱,呈衰减暗区,是其特点。

第五节癌的早期诊断及小乳癌的诊断关于超声诊断早期乳腺癌, Amy 指出:虽有时未发现肿块,但可以从间接征象中发现早期乳癌。

其特点是:1、皮肤征象发现肿块区的皮肤变平增厚、分层,乳头收缩凹陷等。

2、韧带可呈线性或三角形,增厚变直,有时呈双层变短等。

3、导管可见导管扩张,在乳头后方成一角度,肿块处常呈强回声团。

发现上述间接征象者,应该定期随访,并借助其他检查尽早明确诊断。

为了早期发现小乳癌,可进行以下各项工作:① 临床观察② 乳房造影、乳房钼钯照相③ 实时超声显像④ 彩色多普肋血流显像及能量图(CDE)的详细观察分析⑤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肿块﹥ 0.08cm)。

9 / 10实践证明不同方法的联合运用,对诊断乳癌的价值很大。

附表乳腺良性、恶性肿块鉴别表良性恶性边缘轮廓整齐、光滑多有侧声影不整、粗糙,侧声影罕见包膜有无内部回声无回声或均质低回声分布不均,呈实性衰减后壁回声整齐、增强、清晰不整、减弱、不清后方回声正常或增强多有衰减皮肤浸润无有组织浸润无有动 Vmax 5-10cm/s ﹥15cm/s 脉血流RI 50% 减低或增高CDE Ⅰ -Ⅱ 级Ⅲ-Ⅳ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