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的表面处理

混凝土的表面处理


料、粉尘及杂质均被清理至杂物回收 机, 清理后的钢丸可再被回收利用。经 抛丸处理过的混凝土表面洁净而又坚 硬, 还有比较均匀的纹理。在无障碍的 水平表面上, 这种方法尤为适用。 通常经一次抛丸处理会使混凝土 表面削去 $ ’’,若仅处理浮浆层或需 就需要使用 处理的表层厚度 2 "&3 !’, 精细的钢丸磨料。使用精细钢丸或高 速移动档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一些很 轻的刻痕更便于涂层和粘贴层结合在 混凝土表面。若粘贴层较厚, 须有更深 的刻痕, 此时应使用粗糙的钢丸或低速 移动档。若有多层薄的粘贴层, 要使用 有斜角的钢砂, 钢砂穿刺而不穿破粘贴 层以免对基层产生不利影响, 但使用斜 角钢砂会增加设备的磨损。 混合料由约 !34 的钢丸和 534 的 磨料组成,与 6334 的斜角磨料相比, 它能在同样的工作环境下减轻设备磨 损,但应留意防止钢丸或磨料同油脂、 杂质搀杂在一起, 并须避水。清理橡皮 弹性材料时喷丸处理不是很有效。 #% & 喷砂清理法 喷砂清理是用由清洁压缩空气推 动作高速运动的精细磨料冲击混凝土 表面而对其进行表面处理。这些磨料 通常由坚硬的有斜角的矿物组成, 其粒 径进行过精心挑选。经喷砂法处理过 的混凝土表面纹理均匀、 坚硬且无其他 杂质。混凝土表面硬度决定着喷砂法 是否为表面处理的最佳方法。 在测试区应使用相同的工具, 相同 的空气压力、 软管长度和喷嘴尺寸及磨 料, 记录处理时间、 效果和混凝土表面 粗糙程度以进行评估。一般较大尺寸 的磨料多用在混凝土而非钢制品上。 粒径在 6 !33 7 # 333 !’ 的砂质磨料常 被推荐用于处理一些棘手的情况。若 仅需除去混凝土的表层浮浆, 则直径在 $83 7 "53 !’ 的砂磨料就足够了。矿物 磨料应具有锋利斜角且硬度等级至少 否则矿物 达到莫氏矿物硬度的 ! % 8 级, 会太软而效果不佳, 太软的磨料破碎率 高, 在冲击混凝土表面时易造成过多粉 尘, 降低了工作效率。 应避免使用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




第 $$ 卷 砂磨料, 以免引起操作者发生硅肺。需 要减少粉尘时可采用湿喷砂法。 对橡皮弹性材料, 喷砂法的效果一 般不很理想。 #% ’ 真空吸尘 9 压气吹洗 采用真空吸尘和无油压缩空气压 气吹洗, 可除去混凝土表面的灰尘、 杂 物。当需要控制灰尘的分散时应优先 选择真空吸尘法。 #% ( 酸蚀法 酸蚀能使混凝土表面粗糙化,但 不能除去浮浆层或其他疏松物质, 通常 使用浓度为 634 的盐酸溶液。混凝土 应预先湿润, 所有油脂、 涂料、 腻子、 树 脂、 焦油沥青等杂质都应提前除去以确 保表面腐蚀的均匀。 有的产品中含有表面活化剂可除 去混凝土表面的油脂。焦油、 树脂等厚 而软的杂质可以通过刮擦或冷冻然后 再强力刮除。彻底清除杂质后, 每 87 : ’# 的混凝土表面喷洒 5 % 8 ; 酸溶液并 保持 # 7 $ ’<=,然后立即用清水冲洗以 防止盐的生成。 重复进行此过程直到混 凝土表面像中等砂纸一样粗糙。 建议尽 可能使用最小压力为 65 -+> 的水流冲 洗, 用 68?喷嘴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压力 水可以冲去混凝土表面的微粒并确保 洗去酸弱化层和表面腐蚀层, 以利于提 高粘贴层与基层的粘结力。 施工中有时不具备压力水的条件, 可将一种中和剂分散到水中以中和酸, 用 54 的氨水以 6 @ #6 的体积比混 合 后冲洗混凝土表面效果较好。中性溶 液在混凝土表面浸润 8 ’<= 后用清 水 冲洗表面。若排水不便, 可用真空吸去 滞留的水再用净水冲洗。重复进行此 过程直到冲洗过的水中无杂质颗粒。 冲洗完后,混凝土表面应该用石蕊或 01 试纸检测以确保其为中性。酸蚀法 应在无其他方法可行时才采用。 参考文献
!!!!!!!!!!!!!!!!!!!!!!!!!!!!!!!!!!!!!!!!!!!!!!!!!!!!!!!!!!
元; 以外墙抹灰厚度 + C P >2 计, 每平方 米增加成本 + L + C P 元。 < 小结 抹面层采用杜拉纤维砂浆, 可提高 外墙及屋面之抗裂、 抗渗、 抗冲击能力, 外观整洁, 可减少或取消挂网, 节约材
万方数据
・ !"#・ 但其粘结力很低, 所以必须在涂覆工作 前将其清除。 !% " 内部杂质 混凝土自身可能含有化学杂质和 隐藏的力学缺陷, 如氯化物、 硫酸盐和 硝酸盐等可溶性盐类产生膨胀反应引 起混凝土开裂。氯化物会导致钢筋锈 蚀, 钢筋附近的混凝土也会发生碳化。 # 清理方法 应使混凝土露出清洁、 坚固的表面, 应尽量避免锤击和粗琢,以免在混凝土 表面下约 & ’’ 范围内形成开裂区。 #% $ 化学清理 通常使用热水溶解的磷酸三钠 ( )*+ , 或一些清洁剂以及能将表面杂质 除去的乳化剂。 为避免化学清洁物质残 留在基层表面, 事后需用洁净的水进行 冲洗。 #% ! 碳氢化合物溶剂 松香水、 甲乙酮 ( -./ , 和二甲苯等 不应作为通常使用的清洁剂, 它们虽然 能溶解杂质, 但会使杂质扩散到更大的 表面区域上, 同时更深地浸入混凝土内 部, 应遵从厂家的建议有选择地使用。 #% # 蒸汽清理 这是一种有效清除混凝土表面水 溶性杂质的方法。蒸汽清理机产生大量 湿或干的蒸汽,它们以高密度和一定的 速率直接作用于混凝土表面,足以软化 和去除这些杂质。有时将清洁剂、脱脂 剂和其他化学物质添加到水中以提高清 洁效率。 蒸汽清理有局限性, 仅用于清理 混凝土的表面而非孔隙中的杂质。 #% % 化学剥离 化学剥离属表面清理的湿处理法, 通常用二氯甲烷和含有氢氧根的碱类 去软化或溶解凝固的涂层以备随后的 机械式清除。涂覆工作前, 需进行额外 的清理和表面准备工作以辅助化学剥 离。另外,高 01 值的涂层剥离剂总是 应放在最后选用。 本方法通常限于小的 不能做更有效准备工作的区域。 #% " 抛丸处理 离心式抛丸处理是针对有坚硬表 层的杂质所采取的高效、 清洁、 无尘的 方法, 这种方法最常采用。抛丸处理设 备内部为一个可高速旋转的叶轮,磨
9C >
油脂、 焦油沥青和树脂 这些物质会深入混凝土内部而使
清理工作困难, 还能渗入涂覆材料而形 成污斑。焦油沥青、 树脂和沥青基材料 产生的影响和油脂一样。另外, 水硬性 流质如制动液、 传动液等具有很强的渗 透力,需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将其清 除。 : :C 9 常见的表面缺陷及内部杂质 毛刺 由于毛刺边缘涂层的表面张力回
6 AB>CDEF 1%1GDD >=H *IGJJ K%LMAG==GC%ADE>=<=N >=H +CE0>C<=N AG=ICEJE OEPGCE QE0><C%AG=ICEJE R=JEC=>J<G=>D, ->CIB, 6&&: # SGED + % -><DT>N>=>’ % 混凝土结构的修复与 防护 % 姜迎秋等译 %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 社, 6&&8
012213 4156783 9:;9<=3>69 73>?:@6 >:5738 ?7A:7@ B @:9< B
851:< =3@ 56?6=9738 =863< 6<> C D3 =@@7<713 B 9:54=>6 ;:55 =3@ 73<653=? >E62F 7>=? 4156783 9:;9<=3>69 =56 =?91 4=><159 =446><738 <E6 =<<=>E738 A:=?7<G C $E656 =56 = ?1< <56=<263< 26<E1@9 9:>E =9 >E627>=? >?6=3738 B H=I15 >?6=3738 B 9=3@ ;?=9<738 B H=>::2 >?6=3738 =3@ =>7@ 6519713 6<> C JE63 >?6=3738 B <E6 1I65F =<15 9E=?? @1 E79 ;69< <1 =H17@ E=2265738 C 234 56/7-8 >13>56<6 K 46><9 混凝土基层与涂料或修补粘贴材 料的结合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 凝土表面的清洁程度和表面清理及准 备工作。通常需考虑用户的需要, 整个 结构外观情况, 对水、 防冻盐、 海盐 , 液 态或气态 - 、 氧气、 二氧化碳及其他腐蚀 性气体和污染物, 硫酸盐等物质的抵抗 能力。此外, 还应考虑修复工作对环境 灰尘等 - , 结构的整体 的影响 , 如噪声、 性能, 修复材料的耐久性, 对人体健康 的影响及其安全性。 9 常见的表面杂质 表面杂质是指能潜在地影响涂覆 材料与混凝土的粘结、 养护或带来相关
第 && 卷 , +’’+ 年 - 第 . 期 N1? C && O1 C .
建 筑 技 术 M5>E7<6><:56 $6>E31?18G 9C < 水泥浮浆
・ !"#・ 这是由水化不完全的水泥浆浮在 混凝土的外表面所形成的一个薄弱 层。通常是由于在较低温度下施工的混 凝土持续暴露在空气中或对面层抹灰 压光过度以及水泥颗粒被带至混凝土 的表面。浮浆层厚度为 # C ! L & C + 22。 9C = 脱模剂 它是为了便于拆模而使用的一种 隔粘材料, 通常会残留在混凝土表面。
混凝土的表面处理
曹 锐

田剑华பைடு நூலகம்
要: 混凝土常见的表面杂质有养护液、 灰尘、 水泥浮浆、 脱模剂
等,另外表面还常出现毛刺以及内部含有化学杂质等缺陷,处理的方法 有化学清理、 蒸汽清理、 喷砂清理、 真空吸尘以及酸蚀法等, 清理时应尽 量避免锤击等操作。 关键词: 混凝土; 表面处理; 杂质; 缺陷 中图分类号:$% &’& )*+! , +’’+ - ’. ( ’!"# ( ’+ !"#!$%&% ’($)*!% &$%*&+%#& !"# $%& *,-./01. / ’(")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