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和内能》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和内能》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和内能》单元教学计划
课程标准的要求
1、知识技能
(1)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初步认识物体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3)了解内能的含义,能简单表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4)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能说出典型的事例;
(5)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会解释生活中、自然界与比热容有关的一些现象;(6)了解比热容的意义,知道比热容的单位,认识到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之一;(7)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2、过程方法
(1)观察有关扩散现象的演示,对现象做出解释,会解释简单的热现象;(2)通过与机械能的对比,知道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一种能量;
(3) 讨论改变物体内能的各种方法,观察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现象;
(4)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的差异,讨论比热容与人类生活联系的实例;
(5) 通过相关习题的研究与分析,掌握Q吸= cm(t – t0)和Q放= cm(t0 – t)。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中的热现象,乐于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对生生活中的现象做出解释。

对宏观现象的微观机理有探究的兴趣;
(2)关心生活中的各种内能现象,具有了解物质的宏观热现象跟其微观运动关系的兴趣和热情;
(3)关心生活中的各种内能现象,关注热传递现象跟人类社会的联系;
(4)关心自然界和生活中与比热容有关的现象,通过对热污染知识的学习,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单元重点、难点
1、重点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2)内能的概念,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3)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热量的概念引出;
(4)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利用比热容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现象。

2、难点
(1)能识别扩散现象,理解分子间斥力与引力的关系;
(2)理解内能的定义,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3)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热量的概念引出;
(4)掌握热量公式中的每个字母的含义,会利用热量公式进行计算。

课时安排
本章共分三节,建议7课时。

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1课时
第二节内能和热量 3课时
第三节比热容 2课时
复习和总结 1课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