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学与生活》专题三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

《哲学与生活》专题三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

唯 斗争性 关系 要求 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矛盾是
物 辩 证 法 实
矛盾的 事事有矛盾 方法论 承认矛盾,分析矛盾, 事物发 普遍性 时时有矛盾 要求 揭露矛盾,解决矛盾 展的源
统 辩 方法论要求 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
一证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泉和动 力
质 和 核
矛盾的 特殊性
不同事物…
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方法论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原理内容
要求
联系的普遍性: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 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的
的有机整体
观点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 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
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是 切忌主观随意性;发挥主观能动
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 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
无能为力
唯 物 辩 证 法
树立 创新 意识
普遍性
联 客观性 系 多样性
条件性




实质和核心 矛 盾



趋力

整体与部分 系统与要素
联系的观点
孤立的观点
基本属性
同一性 斗争性
对立统一

普遍性
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表现 矛盾发展 的不平衡
主次矛盾 矛盾主次方面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分歧之一
唯物辩证法
联系的观点
形而上学
孤立的观点
分歧之二 发展的观点 静止的观点
分歧之三 根本分歧
全面的观点 片面的观点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内部)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承认矛盾, 主张用 否认矛盾, 孤立 根本观点 联系的、发展的、 地、静止地、
新的具体联系
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
联系的多样性:联系具有多样性 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
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①相互区别:整体居
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服从
和服务于整体
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
②相互联系: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 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特别是关 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
发展和上升,而不是简单的回归。故选 A。
(2011·山东基本能力)“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
于累土”,这句话体现了朴素的量变质变观点。下列包含同样
哲学道理的成语是( )
A.集腋成裘
B.风起云涌
C.祸福相倚
D.千虑一失
答案:A
命题点四 事物发展的趋势
4.“六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画卷,有暖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 B)
B.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C.部分居于主导地位
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解析 强震发生后,受灾地区各行业的生产活动遭受沉重打
击,受此影响,刚刚出现复苏势头的日本经济短期内可能遭
受重创,这说明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B 正确。A 本身说
法错误;C 说法错误;D 与材料无关。
3.发展的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2)方法论: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 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4.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 (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任何事 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 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 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 不断前进。 (2)方法论: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坚 持适度原则。
分功能之和。
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才能)
5.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
用。 (×)(必须在一定条件下)
命题点一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1.北京时间 2011 年 3 月 11 日下午,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
生里氏 9.0 级地震。强震引发海啸,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 受灾地区各行业的生产活动遭受沉重打击。受此影响,刚 刚出现复苏势头的日本经济短期内可能遭受重创。这说明
坚持两点 论与重点 论的统一
实质 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发 展
趋势 前进性和曲折性
状态 量变和质变
发展的观点 静止的观点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 证法的要求(理论)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实践)
辩证否定观
形而上学否定观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对生产力 对生产关系、社会制度 对思维方式和文化

盾 的 观 点
住镇江市京口区李家湾村的左先生高兴地在京口路市场化 运作地块拆迁协议书上签字。小局必须服从大局是因为
()
A.大局关系到整体,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Hale Waihona Puke B.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小局就无所谓大局
C.小局和大局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要素和系统的
关系
D.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统率地位,部分从
属于整体
坚 持 辩 证


片反
面对
的形
观而
点上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
普 客观性
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 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人可以根据 固有练习建
立新的联系 用
遍 联系的 联 多样性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 存在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 点条件为转移
联 系 的
系 整体和部 相互区别 坚持整体和 全局观念
观 点
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片面地看问题
考点三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主干整合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原理:矛盾即对立统一。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相互对立的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 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转化。 (2)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 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寻找正确方法 解决矛盾。
同一事物中…
要求
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
含义 地位 意义



主要矛盾
矛盾发展的 不平衡性
次要矛盾
方法论 坚持两点论 要求 与重点论的
主要方面
统一,反
用对立 统一的 观点看 问题
次要方面
对…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普遍性原理 矛盾特殊性原理
1、创造条件使事物向好的方向转化 2、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答案 D
(2011·江苏)平面与圆锥面相截,截口的几何特性随平面与圆
锥轴线的交角而变化。交角是直角时,截口是圆;稍变一点,
圆变成了椭圆;再变,过了一个关键点,椭圆就变成了抛物线。
截口的这种变化过程所包含的哲理是( )
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 ②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答案] D
③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
特征
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
结构的优化趋向
[易错警示]
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
观的、无条件的。 (×)(联系是有条件的)
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
改变。 (×)(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
3.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
在着相互联系。 (×)(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条件性)
4.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 (×)(只有当部分以有序合
(2011·新课标全国卷)我国每年生成的 8 亿多吨秸秆的综合利用率
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某公司深入研究秸秆的材质特性,另辟
蹊径,利用秸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产品在国内外
广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捕捉到他人
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是因为
()
①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 ②善于根据事
[易错警示] 1.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
2.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不能只用时间标准来判断)
3.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曲折的。
(×)(总趋势是前进的)
4.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的质变都是 发展。(×)(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发展是向上的质变)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返回
世界是永 恒发展的
发展的 普遍性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认识
辩 证

发展的实质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
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的 发 展 观
论 要
发展的
前途是光明的
要求
既要对未来充 满信心,又要

途径 道路是曲折的
勇敢地接受挫
折与考验
用发展的观 点看问题
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 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能起决定作用;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的
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第一,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
系统优化方法: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 事物
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具有 第二,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重
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的 视整体的功能;注意遵循系统内
5.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 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