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资源法复习重点

环境资源法复习重点

环境资源法
题型:名词5个、简答5个、案例1个、论述2个
一、环境法四分法
1.基本法
2.环境要素法
3.自然资源法
4.防治污染法
二、环境的概念
环境资源法律中的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两个方面。

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
1.
2.
3.
(1)从
志;
(2)从年召开的
1.
2.
3.酸雨
四、环境资源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环境资源法(简称环境法)是指关于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改善及其管理的各种法律规范和法律表现形式的总和
(二)特征:
1.调整对象的特殊性
既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也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既保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也保护人类共享的自然环境,更强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和秩序
2.综合性
环境问题的综合性、环境保护对象的广泛性和保护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环境资源法是—个高度综合化的法律部门;
相关法律部门的交叉和相关学科的渗透,则为这种综合性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3.科学技术性
它不仅反映社会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还反映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
4.公益性
保护环境资源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要求,保护环境资源的事业已成为公益性事业
五、可持续发展
(一)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最广泛的定义和核心思想)
(二)含义:
1.可持续发展特别强调的是发展,把消除贫穷作为一项不可缺少的条件
2.可持续发展认为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可持续发展认为,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即享有在发展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和享有清洁、安全、舒适的环境权利
4.可持续发展呼吁人们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5.
6.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处理环境国际关系,维护我国环境权益的重要工具
七、环境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一)概念:
是指环境法的规定和实施所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或者说是指环境法律所规制的行为所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环境法律关系是环境法律调整现实的人和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结果。

(课件:是指由环境与资源法所调整的各种关系,包括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定或涉及的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称为环境资源社会关系。


(二)特征:
1.环境法律关系包括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不是仅仅指人与人的关系
2.环境法律关系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相互影响,甚至相互制约
3.环境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和客体由法律确定,在不同国家、不同环境法律中有不同的规定
4.环境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引起或形成环境法律关系的环境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5.环境法律关系是一种综合性的法律关系
八、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一)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原则
又称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原则。

是指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二)综合开发、利用、保护和、治理环境责任原则
1.规定了环境资源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关系
2.核心:可持续生产、消费和管理方式
3.关键: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
(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
强调在预测人为活动可能对环境产生或增加不良影响的前提下,事先采取防范措施,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或扩大,或把不可能避免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控制在许可的限度之内
1.
2.
3.
(1
(2
(3
(4
4.
(1
(2
(3
1.
2.
3.环境权具有丰富的权能
(二)性质:
1.环境权是一项新型的人权
2.环境权是一项主体广泛的权利
3.环境权是一项价值取向多重的权利
4.环境权是一项与义务结合紧密的权利
5.环境权是一项内容丰富的权利
6.环境权是一项有限度的权利
(三)特征:
1.环境权是环境社会关系的反映和法定化,是自然权利和环境道德的法定化
2.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具有不可分割性
3.环境权具有预防性、公益性、指导性和有限性
4.环境权是一种与多种基本人权或社会经济性法律权利有关联的新型法律权利
(四)内容:
1.环境资源利用权
2.环境状况知情权
3.环境侵害请求权
(五)类型:
1.个人环境权
即自然人的环境权,是指自然人享有享用适宜环境的权利,也有保护适宜环境的义务
2.单位环境权
是指单位享有享用适宜环境的权利,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法律意义上的单位,包括法人组织(如企业法人、事业法人、社团法人等)和非法人组织
3.国家环境权
4.

1.
2.
1.
2.
3.
4.
1.
2.特征:
(1)主体是环境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2)是违反环境行政法律规范,侵害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的行为
(3)尚未构成犯罪
(4)后果是承担环境行政法律责任
十三、环境民事法律责任
(一)概念:
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环境,给他人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失时应承担的民事方面的法律后果和责任
(二)特征:
1.以环境义务为基础和前提
2.具有强制性
3.主要是财产责任
4.具有补偿性
5.是特殊侵权责任
(三)构成要件:
是指环境民事法律责任行为人承担环境侵权行为责任的条件,它是判断侵权行为人是否应负环境民事侵权责任的根据
1.破坏环境侵权行为:过错原则
2.污染环境侵权行为:无过错原则
(四)主要承担方式:
排除危害:是要求行为人采取措施消除因其侵权行为对受害人的合法权益造成的侵害、妨碍以及各种有害影响的责任方式(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险)
赔偿损失:是指加害人因自己的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了人身、财产和环境权益损害时,加害人应依
1.概念:
2.特征:
(1
(2
(3
(4
1.
2.
(1
(2
(3
3.
(1
(2
(3
(4)因果关系
4. 环境行政法律责任追究原则
(1)责任法定原则
(2)责任与违法程度相一致的原则
(3)补救、惩戒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 环境行政法律责任形式
(1)环境行政处分
概念:
是指依照行政上的隶属关系,由上级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依法对实施了环境违法行为的下属工作人员或下级行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按照有关纪律处分规定所做出的行政制裁
特点:
A.实施环境行政处分的机构,必须是行政隶属关系和行政处分权限的行政机关、上级主管机关和行政监察部门
B.受处分者是环境监督人员个人,对单位不能实施环境行政处分
C.行政处分是一种内部责任形式
D.限度时尚未构成犯罪
种类:
A.国家公务员的行政处分分为:
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共六类。

B.企业职工的行政处分分为七类:
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留用察看、开除
(2)环境行政处罚
概念:
是由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享有环境与资源保护监督管理权的国家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行政处罚法律法规的程序,对违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或行政法规而尚未构成犯罪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的法律制裁
特点:
A.
B.
种类:
A.
B.
C.
D.
(3
A.立案
B.
C.
D.
E.执行
A.
B.50元以
C.内容:表明身份、说明理由和告知权利、制作处罚决定书以及备案
(4)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区别
A.实施机关不同
B.适用对象不同
C.责任形式不同
D.制裁情节不同
E.补救措施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