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解读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内容解析
主讲人:于宁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 食品生物技术专业
第一部 SAFETY INCIDENTS IN RECENT YEARS
PART-01
出台背景
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公众关注自身的健
康和生命安全 瘦肉精、孔雀石绿、甲胺磷中毒,张北
对蔬菜实施监测的13种农药: 甲胺磷、甲拌磷、对硫磷、甲 基对硫磷、氧化乐果、毒死蜱 、乙酰甲胺磷、氯氰菊酯、氰 戊菊酯、溴氰菊酯、甲氰菊酯 、三氟氯氰菊酯和百菌清。
●无公害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 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 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产品标准的 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当前在推行农业标准化过程中实行的市场准入制度,与WTO的市场准入并不是一个完全相同的概念, 而是促进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产品质量提高,保障人民消费安全,增强生产者、消费者质量意识,实现 农产品优质优价的重要手段。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主要是严把市场入口的产品质量关,符合一定 质量标准的产品可以进入市场,不合格的拒之门外。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 允许的范围内,以保障人民消费安全,促进优质农产品生产为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确定适当的 市场范围。
2004年1月,农 业部第4次常务会 议讨论通过了法律 草案送审稿,1月 30日正式上报国务 院
04
05
福尔马林毛血旺
听说牛血比猪血和鸭血量大成本更低,往里面加福尔马林后,血旺更 嫩更有卖相,他就昧着良心进行牛血旺加工,每天4000斤毒血旺就这 样到了市民的口中(重庆晚报3月18日曾报道)。
地沟油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城市的下水道成了一些人发财致富的地方。他们每天 从那里捞取大量暗淡浑浊、略呈红色的膏状物,仅仅经过一夜的过滤、加热、 沉淀、分离,就能让这些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变身为清亮的“食用油”,最终 通过低价销售,重返人们的餐桌。一旦食用,则会破坏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 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泔水油”中的主要危害物—黄曲霉素的毒性则 是砒霜的100倍。
01
香河有毒韭菜
2004年4月7日中午,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 “看上去 肥厚、叶宽、个长、色深的韭菜都是用3911(甲拌磷乳油, 属国家明令禁止用在蔬菜上的剧毒农药)灌根的”。瘦小的 韭菜卖不上价钱,这个没用3911灌根的菜农感叹道:“用 3911伤害城里人,不用伤自己。”
02
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
2006年9月13日以来,上海市发生多起因食用猪内脏、猪肉导致的瘦肉精食 物中毒事故,截至9月16日已有300多人次到医院就诊。 “瘦肉精”学名叫 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平喘药。添加到饲料里,可提高猪的瘦肉率,现已禁 用。 瘦肉精含量过大或无病用药可能出现肌肉震颤、头晕、呕吐、心悸等 中毒症状,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来说危险性极大。
❖ 3、绿色食品产品必须经绿色食品定点监测机构检验,其感官、理化(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 等)和微生物学指标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
❖ 4、绿色食品产品包装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要求,并按相关规定在包装上使用绿色 食品标志。
怎样申请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
❖ 1、申请人向所在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以下简称省绿办)提出认证申请; ❖ 2、省绿办组织检查员对申请材料进行文审; ❖ 3、省绿办委派检查员对申请认证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和产品抽样; ❖ 4、绿色食品定点环境监测部门对产地进行环境监测; ❖ 5、绿色食品定点产品监测部门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 ❖ 6、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组织专家对省绿办上报的申请认证材料进行审核; ❖ 7、绿色食品认证评审委员会对申请认证产品进行认证评审: ❖ 8、中心颁发证书,并进行公告。
3 程的管理,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侧重对影响产 品质量因素的控制,有机食品侧重对影响环境质量 因素的控制。
第三部分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内容解析
PART-03
立法 过程
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试点过程中,各地提出
农业部向国务院提
了法规缺失的问题
出立法建议
2003年,国务院正式列入
立法计划,6月农业部成 立领导小组和起草小组
毒菜、2010年海南毒豇豆事件,香河毒 韭菜、团鱼、鳝鱼避孕药添加,三聚氰胺 毒奶粉,儿童性早熟,广州绿色和平组织 入世后农产品国际竞争压力太大
技术壁垒、欧盟动物源产品封关、日本 肯定列表制度 政府强化职能需要
促进产业发展和维护公共安全
政府转变工作方式的需要 依法行政
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龙口粉丝事件
2004年5月,中央电视台揭露:一些粉丝生产商为降低成本,在生产中加 入了有致癌成分的碳酸氢铵化肥、氨水用于增白。该粉丝主产地山东 招远市100多家粉丝厂因此关张停业。这一事件使历史名牌遭遇信任 危机。中国传统名牌尤其是以地域命名的品牌,几乎都存在一个品牌所 有人缺失的问题。
问题的症结
01
产地被污染了:本底污染(富矿区)、 外源的工业污染、农业内源的种养及农 业化学品污染
02
有意无意地违禁使用和滥用农业投入品
04 市场准入制度没有建立 05 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信息不对称
03
生产过程不规范:苗种选择、种养措施、 采后处理、分等分级等
06
政府不重视,重视了又无法可依、投入 不足
绿色食品应具备哪些条件?
❖ 1、绿色食品必须出自优良生态环境,即产地经监测,其土壤、大气、水质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 境技术条件》要求;
❖ 2、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执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即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农药、肥料 、兽药、饲料、食品添加剂等)符合绿色食品相关生产资料使用准则规定,生产操作符合绿色食品 生产技术规程要求;
有机食品应具备哪些条件?
❖ 1、有机食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生产、采集、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标 准,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食品添加剂等,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及该 技术的产物及其衍生物。
❖ 2、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控制体系和追踪体系,因 此一般需要有转换期;
颁证(3)不能颁证 ❖ 6、签定标志使用合同并颁证。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关系
1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都是经质量 认证的安全农产品;
2 无公害农产品是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的基础,绿色 食品和有机食品是在无公害农产品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都注重生产过
根据实行准入的市场范围,市场准入可分为两个层次,既实行广义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在具体的某个市场 实行准入制度。广义的市场准入,是在某个区域内的全部或部分市场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以地区大市场 的概念,制定许可进入本地区的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如农业部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进行的无公害 食品行动计划试点,北京市政府实行的"肉菜放心工程"等,都是以建立市场准入制度为基础的。当前各 地实行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主要控制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达到保障人民消费安全的目的。
01
问题提出
02
争取立法
03
调研起草
06
05
法律出台
提请全国人大常委审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18/10)、20 次(25/02)21次(25/04)会议对法 律草案进行了分组审议;4月29日全委
会表决通过法律草案。
2005年6月国务院 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了法律草案,提请 全国人大审议。
04
报请国务院审批
料进行复查,对生产过程控制措施的可行性、生产记录档案和产品《检验报告》的符合性进行审查 ; ❖ 5、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根据专业认证分中心审查情况,组织召开“认证评审专家会”进行最 终评审。
●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 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 优质、营养类食品。“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 是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 ,禁用或限制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添 加剂等生产资料及其它有害于人体健康和生态 环境的物质,并实施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 控制。
06
07
“一滴香”
2010年8月31日,山东媒体爆出,“只需一滴,清水就能变 高汤”的食品添加剂“一滴香”是通过化工合成的有毒物 质,食用后会损伤肝脏,还能致癌。
染色馒头
2011年4月初,央视曝光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涉嫌将白面染 色制成的馒头,在上海华联等多家超市销售。报道播出后,上海工商 部门组织相关企业自查,并已经发现了涉嫌染色处理的馒头。
❖ 2、省级承办机构接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请书》及附报材料后,审查材料是否齐全,完整,核 实材料内容是否真实、准确,生产过程是否有禁用农业投入品使用和投入品使用不规范的行为.
❖ 3、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进行抽样、检测; ❖ 4、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所属专业认证分中心对省级承办机构提交的初审情况和相关申请资
"牛肉膏"
2011年4月,安徽工商部门查获一种名为牛肉膏的添加剂, 可让猪肉变“牛肉”。
10
11
死猪泡农药腌腊肉
2011年4月27日南方日报记者曝光了广州一非法作坊在死猪中拌入剧 毒农药腌制腊肉,并且公开销卖。白云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易忠 说,该窝点使用的盐很可能是工业用盐,而现场发现的敌百虫是剧毒 物质,绝对不允许添加入食品内,“该窝点除非法生产,还涉嫌在食 品中添加国家禁用的物质”。
03
苏丹红
2005年3月一则消息引起了全国的震动:亨氏美味源(广州)食品有限公司生产 的“美味源”牌辣椒酱被检出“苏丹红一号”,随后肯德基快餐食品的调料 在检查中被发现含有“苏丹红一号”成分。很多中国人由此次的苏丹红事件 开始关注我国的食品安全性问题。食品中添加苏丹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 红色,以掩盖天然辣椒素光照褪色的缺点,使辣椒制品长期保持鲜红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