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一、 “双百”方针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文艺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这次会 议上,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
一、“双百”方针提出
1、背景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国 际 因 素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吴晗
邓拓
廖沫沙
1966年4月,吴晗、邓拓、廖沫沙因合撰杂文 集《三家村札记》而被定为“三家村反党集团”
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在查阅资 料,写批判文章。
第30课
孔 庙 的 浩 劫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故 宫 被 改 成 血 泪 宫
“音乐学院院长领头在全院批判贝多芬是大地主、 封建官僚和大资产阶级买办的代言人。 „„到了夏初, 红卫兵运动兴起,又顺理成章地传出“跳芭蕾的斩腿, 弹钢琴的斩手”的风声,我们便再也不敢碰钢琴,只 得与美妙动人的音乐断然隔绝了„„” ——一个音乐人的回忆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原著
老舍
话剧《茶馆》剧照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郭沫若
郭沫若 《蔡文姬》剧 照(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 出)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田汉
话剧《关汉卿》剧照(北 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西安音乐学院,1960年正式成立。
第30课
vs
范文澜和郭沫若和都是 著名的历史学家,但对于 “中国封建社会从什么开始” 这一学术问题,他们有各自 的主张,并就各自的观点展
开了激烈的争论 ……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出现了美学热。这股浪潮 也冲进了北京师范大学校园,著名文艺理论家黄药眠, 先后邀请我国三大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朱光潜、蔡仪、 李泽厚到校讲学。他们各抒己见、彼此辩论, 在其他多个学术领域学者们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彼此争鸣,气氛十分热烈……
百家争鸣
“三红一创,山青保林”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梁斌
梁斌《红旗谱》封面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柳青
柳青《创业史》封面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杨朔
杨朔《现代散文选读》封面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刘白羽
刘白羽《刘白羽散文选》
贺敬之
雷锋之歌(节选)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贺敬之 假如现在呵, 我还不曾 不曾在人世上出生, 假如让我呵, 再一次开始 开始我生命的航程—— 在这广大的世界上呵, 哪里是我 最迷恋的地方? 哪条道路呵 能引我走上 最壮丽的人生? 面对整个世界, 我在注视。 从过去,到未来, 我在倾听......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二、“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二、“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 1、原因:
⑴根本原因:左倾错误的影响; ⑵具体原因:政治运动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 命”,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遭到批判。 ①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评 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引发“文化大革 命”。——导火线 ②红卫兵”在全国各地破除“四旧”。 ③江青等鼓噪要破除“文艺黑线专政”,批判、迫 害文艺工作者。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中央芭蕾舞团,成立于1959年。
东方歌舞团, 1962年月1月成立。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1964年,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北京首演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歌剧《红色娘子军》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思考:为什么建国初期文化事业 呈现繁荣盛况? 新中国成立、社义制度的建立
建国初期
“文革”期间
1978年 “双百”方针的 贯彻和“科教兴 以后 国”的实施
凋零 “文革”时期
繁荣
改革开放时期
新中国文化与科技的发展历程示意图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曲折发展
1949年
1966年
1978年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第一课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本课结构:
建国以后(五六十年代)—文化繁荣 文革时期(六七十年代)—文化凋零 改革开放(1978年 后)—再现繁荣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导语分析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阅读导语思考:现代中国文化教育和科技发展状况的 基本特征是什么?发展历程? 基本特征: 曲折发展 新中国成立 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引起强烈反响 1957年“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 繁荣
5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云谲波诡,苏联和东欧发生了 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特别是1956年2 月苏共第二十次代 表大会的召开,苏共二十大暴露出苏联体制的许多弊端, 其中包括针对文艺和科学工作的种种清规戒律造成的对知 识界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挫伤。进一步坚定了中国决策者们 冲破苏联模式的决心,加快了寻找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 探索步伐。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剧作家吴祖光(中)和他的妻子——著名演员 新凤霞一起被下放劳动改造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老 舍 : 1966.8.24 不 堪 凌
辱 跳北京太平湖自杀
◆邓拓:《人民日报》总编辑、杂文家, 1966.5.17 服毒致死; ◆傅雷:著名翻译家,1966.9.3与妻子朱梅馥上吊自 杀; ◆杨朔:著名散文作家,1968.8.3服安眠药而死;
繁荣
经济建设的开展
“双百”方针的提出
1949
建国初期
年份
学习思考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课本83页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艺术创作的主要特 点是什么? 1、内容上:“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热情 讴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
2、方针上:“双百”方针;
3、形式上:革命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相结合, 文学艺术作品创作出现第一次高峰。 4、数量上,作品众多,体裁广泛。
芭蕾舞剧《白毛女》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繁荣 文革、“左倾”错 误
文化专制政策
凋零
1949 建国初期 文革时期 年份
学习思考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文艺事业遭到怎样的 摧残?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文革”期间,中国文艺事业出现万 马齐喑的局面,大批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到农场劳 动,遭到政治批判,甚至被迫害致死。文艺作品 遭到封杀,仅留下“八个样板戏”,文化园地百 花凋零。原因: ⑴“左倾”错误影响到文化领域,以阶级斗争观 点看待文艺问题; ⑵是林彪、江青一伙推行文化专制主义。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2、“双百”方针的提出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 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 争鸣”的方针 。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是指 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 式和风格,可以自由 发展;
“百家争鸣”是 指科学研究上的不同 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第30课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芭蕾舞剧《白毛女》
京剧《智取威虎山》
“八亿人民八个戏”
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剧照
京剧《红灯记》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跳“忠字舞”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海港》
京剧《奇袭白虎团》
京剧《沙家浜》
《红灯记》
《智取威虎山》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交响乐《沙家浜》
《红色娘子军》
电影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 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 奔流着。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 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 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 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 们最可爱的人!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第30课
百花齐放
2、“双百”方针的提出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他开放,不要让几种 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 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 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允许)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 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李森科、 非李森科,我们搞不清,有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自然 科学,就是社会科学,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说,在 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 式提出实行“双百”方针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 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有发表自 己的意见、坚持自己的意见和保留自 己的意见的自由。
——1956年5月 陆定一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报告
第3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艺术领域实行百花齐放; 3、内涵: 学术领域实行百家争鸣。 4、目的: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5、意义: ⑴是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⑵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