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B超声诊断仪

AB超声诊断仪

眼视光特检技术十2007-06-15 08:47 A.M.第十章A/B超声诊断仪超声波测量原理、概念和定义,超声诊断仪操作技术与检查方法,超声图象分析,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

超声诊断是利用声波传播?生的回声显像进行诊断,超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声学性质(密度、声速)不同的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反射回来的声波称?回声或回波(echo);回声接收后转变成电信号,经过放大、检波、修饰,以视频图象的形式显示出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也称?回声诊断法(echography)回声诊断法(echography)。

眼球和眼眶位置表浅,构造规则,声学界面清楚,声衰减较少,是最适合超声检查和诊断的器官。

同其它医学影像方法比较,超声检查有简便、迅速、经济和无损伤等优点,因而越来越受临床医生的重视。

其不足之处是特异性不够高。

由于不同疾病的病理组织结构不一样,对超声波的反射、吸收就不一样,虽然能够利用回声对病变组织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但病?的声学切面不像病理组织学切面那样直接和精确,只能间接地从组织的声学性质来推断其组织结构,将病?按其声学性质分类,再结合其它临床资料而作出诊断。

学习超声诊断要掌握超声的物理性质、原理,以解剖学、物理学等形态学?基础,并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

第一节概述诊断超声的物理特性人耳可闻及的频率在20~20 000 Hz,超声波是一种频率大于20 000 Hz的高频声波,图10-1超声波波形图人耳听不到,故称超声。

它是一种机械波,是因介质中的质点受到机械力的作用发生周期性振动而?生的。

依据质点振动方式与声波传播方式的关系,声波可分?两种基本形式,即纵波和横波(图10-1)。

纵波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是介质中的质点受到拉应力和压应力的作用而振动,以质点疏密相间的形式传递能量,声波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一致。

此外,纵波还具有?生和接收比较容易的特点。

医用超声波的传播介质主要是人体软组织,声能是以纵波的形式在其间传播的,因此医用超声波?纵波。

超声波在周期性振动传播中,其质点位移(a)、质点运动速度(c)及质点运动加速度(b)等均?角频率和时间乘积的正弦和余弦函数(图10-1)。

波形图中的正负最大值分别对应纵波的密部和疏部、横波的波峰和波谷。

(一)声源、声束、声场与分辨力1杄声源能发生超声的物体称?声源(soundsource),超声声源亦名超声换能器(transducer),通常采用压电陶瓷、压电有机材料或混合压电材料(压电陶瓷与压电有机材料的混合物)组成,加以电脉冲后即转?声脉冲。

用超声换能器制成可供手持检查用的器件则称?超声探头。

2杄声束从声源发出的声波称?声束(soundbeam),一般它在一个较小的立体角内传播。

声束的中心轴线称?声轴,它代表超声在声源发生后其传播的主方向。

声束两侧边缘间的距离称?束宽。

3杄声场换能器发射超声声束时,在一定传播距离内基本上保持平行,然后开始扩散。

接近换能器的那部分平行声束被称?近场。

当超声声束开始扩散时,被称?远场。

被检查的部位在近场区内,声束较?平行,反射界面与换能器又比较垂直,其反射回声的强度较大,超声诊断的作用最好。

远场区内场分布均匀,可扫查许多界面,可是越进入远场的远端,扫查就越困难。

实用超声仪上的near及far意即?近段(程)及远段(程)调节,而非近场区及远场区。

检查者可通过调整仪器的灵敏度来改变声束的宽窄和能量的大小,并不改变声场,而是利用超声传播的方向性可对病?进行定位。

平面型声源无论在近场区或远场区中声束束宽均嫌过大,使图象质量下降。

故需加用声束聚焦的技术。

B型探头应用聚焦的声束,而A型探头应用平行的声束,A型超声的方向性更好。

在距探头很近部分,声束全部透过,不发生反射,没有回声,就没有分辨力,称?盲区。

4杄分辨力(resolution power) ?超声诊断中极?重要的技术指标。

分?两大类:基本分辨力及图象分辨力。

(1)基本分辨力:指根据单一声束在线所测出的分辨两个细小目标的能力,可分?3类:? 轴向分辨力:指沿声束轴线方向的分辨力。

其与频率成正比,频率越高,波长越短,脉冲宽度越窄,轴向分辨力越好。

轴向分辨力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目标在深浅方向的精细度。

分辨力好则在轴向的图象点细小、清晰。

通常用3杄5~5 MHz探头时,轴向分辨力在1 mm左右;? 侧向分辨力:指在与声束轴线垂直的平面上,在探头长轴方向的分辨力。

声束越细,侧向分辨力越好,其分辨力好坏由芯片形状、发射频率、聚焦效果及距离换能器远近等因素决定。

在声束聚焦区,3~3杄5 MHz的侧向分辨力应在1杄5~2 mm左右;? 横向分辨力,指在与声束轴线垂直的平面上,在探头短轴方向的分辨力。

横向分辨力与探头的曲面聚焦及距换能器的距离有关。

横向分辨力越好,图象上反映组织的切面情况越真实。

(2)图象分辨力:是指构成整幅图象的目标分辨力。

包括:? 细微分辨力:用以显示散射点的大小,它与接收放大器通道数量成正比,与目标距离成反比。

? 对比分辨力:它用来显示弱回声信号。

一般约?-40~-60 dB,更适中?-50 dB。

目前普遍采用数码扫描变换技术后,大大提高了对比分辨力。

(二)波长、频率、声速超声波有三个基本物理量,即波长(wave length),频率(frequency)和声速(sound velocity)。

质点在其平衡位置来回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质点振动周期,也就是波的周期(T)。

在一个周期内,波所传播的距离,定义?波长(λ)。

在介质中任何点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波的数量称?波的频率(f),它也等于单位时间内介质颗粒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或周/秒。

1赫兹即每秒振动1周,百万赫兹称兆赫兹,以MHz表示。

声波的传递过程实质上是能量的传递过程,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达到某一点。

声速是声波在介质(或媒质)中传播的速度。

用c表示,单位?米/秒。

波长(λ)、频率(f)与声速(c)的关系如下:λ=c/f杄上式不仅适用于声波,对所有波,如水波、无线电波、甚至X射线都是适用的。

频率和波长在超声波成像中是两个极?重要的参数,波长决定了分辨率,而频率则决定了可成像的组织深度。

在医学超声设备中,30 kHz~40 kHz适用于超声乳化;1 MHz~5 MHz适用于检查心脏、肝、胆、腹部疾病;5 MHz~20 MHz适用于眼病诊断,如眼科B型超声、生物参数测量仪、角膜测厚仪等;40~100 MHz适用于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

(三)人体组织的声学参数和概念:声速、密度、声阻抗和声学界面1杄声速(c)?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单位?m/s。

一般说,在人体组织中,固体物含量高的,声速最高;纤维组织含量高的,声速较高;含水量较高的软组织,声速较低;含体液的,声速更低;脏器中含气体的,声速最低。

2杄密度(ρ)?重要声学参数中声特性阻抗(声阻抗)的基本组成之一,单位?g/cm3。

密度的测量应在活体组织保持正常血供时,任何降低动脉血供或静脉淤血,以及组织固定后的测量值均缺乏真实意义。

3杄声阻抗(Z)?超声诊断中最基本的物理量。

声阻抗既和介质的密度(ρ)有关,又与超声穿过该介质内的声速(c)有关,即Z=ρc,单位?g/(cm2·s)。

声像图中各种回声显像主要由声阻抗差别造成的。

4杄界面由声阻抗不同的两种介质接触在一起时,即构成一个界面。

介质的界面大小与超声波长有关,界面尺寸小于超声波长时,称小界面;界面尺寸大于超声波长时,称大界面。

均质体与无界面区:人体组织和脏器如由分布十分均匀的小界面所组成,称?均质体;无界面区只在清晰的液区中出现。

液区内各小点的声阻抗均一致。

人体内无界面区在生理情况中可见于胆囊内胆汁、膀胱内尿液、成熟滤泡以及眼玻璃体;在病变情况中可见于胸水、腹水、心包积液、盆腔积液、囊肿、肾盂输尿管积水等。

不同频率超声波在人体软组织中的参数参见表10-1。

表10-1人体正常组织的密度、声速及声阻抗媒质(介质)密度(g/cm3)声速(m/s)声阻抗(105g/cm2·s)测试频率(MHz)空气(22℃)0杄001 18334杄80杄000 4水(20℃)1 4831杄493血液1杄0551 5701杄6561软组织(平均值)1杄0161 5001杄5241续表媒质(介质)密度(g/cm3)声速(m/s)声阻抗(105g/cm2·s)测试频率(MHz)肌肉(平均值)1杄0741 5681杄6841角膜1 550晶状体1杄1361 6501杄874房水0杄994~1杄0121 4951杄486~1杄513玻璃体0杄992~1杄0101 4951杄483~1杄510巩膜1 630(四)人体组织对入射超声波的作用1杄反射和折射在界面上超声波具有反射和折射的特性。

当声波在均质的介质中传播时,基本上是按直线方向传播,无任何反射。

但当声波到达两种不同密度的介质的界面时,则会在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图10-2)。

一部分声波在界面处反射而成?返回第一介质的反射波,另一部分声波则透过界面被第二介质折射。

反射使入射超声能量中的较大部分向一个方向折返,反射应按照Snell定律:? 入射声束与反射声束处于同一平面内;? 入射声束与反射声束分居法线的两侧;? 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

图10-2超声的入射、反射和折射左图:Snell定律;右图:入射角过大,回声失落反射发生于大界面上。

如果两种介质声阻抗不同,就出现声阻抗差,只要两者的声阻抗差大于0杄1%时,超声波就会在这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反射,?生回声。

如超声波在第二介质中声速大于第一介质,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至某一角度时,可使折射角等于90°,即折射声束与界面平行。

此时入射角名临界角。

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时,折射声束完全返回至第一介质,名曰“全反射”。

全反射发生时不能使声束进入第二介质,该区因“失照射”而出现“折射声影”。

在一般情况下,声束的折射常?生杂音,引起干扰,应该避免,但在视神经测量时,折射特别重要,超声波的折射发生于视神经鞘的外层而使它垂直于视神经鞘的表面,?生垂直上升和下降的视神经鞘的表面回波,从而可以测量视神经的宽度。

2杄散射当声波在传播途中遇到障碍物时,会在此障碍物处?生多方向的不规则反射、折射和衍射,称声散射,其返回到振源的回声能量甚低。

此散射回声来自各脏器内部的微细结构,其临床意义十分重要。

3杄衍射声波传播时,可以越过直径小于λ/2波长的障碍物,再继续前进,这一现象称?衍射,又称绕射。

当障碍物的直径大于λ/2时,会在该物体表面?生回声反射,而在其边缘仍然有衍射发生,但在障碍物的后方有一块没有声振动的区域,通常称?“声影”声影区。

4杄衰减声波在介质内传播的过程中,因受到小界面散射、大界面的反射,声束自身的扩散以及软组织对超声能量的吸收等,造成了超声衰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