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私的爱第1课时教案

无私的爱第1课时教案

12无私的爱(第1课时)
祝场中心小学黄琴华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能用“既……又……”“语重心长”造句。

2.初步感受感受孔繁森对藏族人民深厚的感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新闻报道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感受孔繁森对藏族人民深厚的感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了解人物――孔繁森。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知人物
1.[投影高原景象]这就是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

可是,那里也是最苦最危险的地方,有令人窒息的高原反应,有令人刺痛的烈日骄阳,有令人恐惧的雪崩天灾,还有令人心酸的贫穷村落。

但,有一个人,他两次自愿进藏工作,视少数民族同胞为骨肉,最终以身殉职,倒在了他所热恋的雪域高原。

2.同学们,让我们来认识这位优秀的援藏干部――投影[孔繁森]。

3.生平简介。

4.今天,我们就学习介绍他的一篇人物通讯报道(出示课题)[12无私的爱]
5.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边读边思考:课文通过哪些事例表现了孔繁森无私的爱?]2.交流、补充。

学生回答基本完整。

并板书[收养孤儿、教育孤儿、卖血换钱]。

3.教师:你能根据刚才的回答,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学生交流得出课文报道了孔繁森收养孤儿、教育孤儿、为孤儿卖血的事迹。

)4.孔繁森,他把孤儿当作是自己的孩子,在他们身上倾注了多少心血多少爱!
三、研读第1个事例(收养孤儿)
划出孔繁森语言和行动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读懂了什么。

预设:
1.[孔繁森安慰三个孩子:“党,就是你们的亲人,一定会让你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还要送你们上学。

”]
是啊,我们从这几个词中深深体会到孔繁森对三个孤儿的关心和呵护,那你能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把这几个词来起来,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这意思吗?
用上“不但……还……甚至”或“不但……而且……”说一说
2.师:当孔繁森见到这三个痛失父母、无家可归的孩子后,还做了什么呢?
[他嘱咐当地干部要安置好这三个孩子。


师:再三的嘱咐,是要想方设法地安排好孤儿的生活,这就是深深的爱。

你觉得他会对当地干部说些什么呢?
3.[孔繁森紧张地忙于救灾,也一直牵挂着三个孩子。


师:救灾工作是紧张而忙碌的,可孔繁森却还时刻牵挂着这三个孤儿,这牵挂中包含的正是他对孤儿们万分的关爱。

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几句话。

4.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孔繁森孤身在外,既要工作,又要带孩子,辛苦和劳累可想而知。


师:一面工作,一面还要带孩子,这是何等的艰辛!文章中具体举了哪几个例子?
A、晚上……
师:是呀!他孤身一人在外,却又要当爸,又要当妈,那是何等的辛苦呀!
B、夜里……
师:生活的穷困却并未让他嫌弃这三个孤儿,仍和他们挤在一块睡。

最小的贡桑……
请生理解“不厌其烦”,再请学生齐读一遍。

C、节假日……
师: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呀!
D、一天深夜……
师:忙了一夜,他在忙些什么呢?当你生病的时候,你的父母是怎么做的?
E、总分写法
5.小结。

四、研读第2个事例(教育孤儿)
1.当学生讲到这一块时,请学生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师:孩子的父母都已去世,他还要让孩子们去看些什么呢?
生:“让孩子们走一走家乡的土路,看一看家乡的山水,再过几天家乡父老乡亲的生活。


(了解家乡的穷困面貌。

看家乡父老如何劳动,如何朴素。

体验他们生活的艰辛与质朴。


3.师:回家乡生活五天后,孩子们长大了许多,他们明白了什么呢?(要朴素、要好学,要为家乡做贡献。


师:别忘了家乡,别忘了家乡的——穷困,别忘了家乡父老的——艰苦朴素,别忘了要好好地建设——自己的家乡。

这便是孔繁森的用心良苦。

让我们再语重心长地读一读。

五、小结、升华和延伸
1.同学们,孔繁森时刻告诫自己:[看投影的照片――“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他说到了,他也做到了!他收养孤儿,教育孤儿,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爱三个孤儿,爱藏族所有的孩子,
爱生活在那里的千千万万的藏族同胞,爱这片神奇而贫瘠的土地。

最后,他把自己的爱全部献给了这片热土。

这种爱,当然可以用“无私”来形容。

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好吗?
2.这种无私的爱,展现了人民好公仆――孔繁森的博大胸怀!推荐一首歌《公仆赞》
3.布置作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