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海洋微藻作为生物柴油生产的新型资源研究.pptx
海洋微藻作为生物柴油生产的新型资源研究.pptx
— — 0.019 — 0.058
0.189 0.087 0.061 0.050 0.136
— — 0.116 — 0.206
0.237 0.108 0.164 0.084 0.342
7 0.435 0.089
— — — 0.371 — — — — 0.200 — 0.385
终藻密度(x103个·ml- 藻密度/OD比
2.5 总脂测定
• 采用氯仿-甲醇(CHCL3-CH3OH)提取法。 将冻干的滤膜剪成小片,分几次加入氯仿甲醇(1:2)混合液振荡提取脂肪直至滤膜上藻 体颜色变白,在所得氯仿-甲醇抽提液中 加入蒸馏水使溶液最终比例为氯仿-甲醇 -水(8:4:3)[10]。溶液分层后,取氯仿层 即下层液体,倒入已知重量的旋转瓶中, 用旋转蒸发器旋转蒸干,测出旋转瓶中剩 余物质重量即为总脂重量。
1)
值
1536.4
3529250
78.1
881199
128.8
1008877
995.3
3765446
305.1
2614860
650.0
1752022
9.5
159000
297.0
1400943
224.3 319.3 1308.8 215.0 1479.0
947886 2956787 6533111 2549407 3838235
海洋微藻作为生物柴油生产 的新型资源研究
生物三组:欧安平、陶光吉、吴学民、潘剑洪 指导老师:黄勤妮
1、绪论
• 生物柴油是一种发展潜力巨大的可再生能源,海 洋微藻作为其原料生物具有资源丰富和产油量高 等明显优势。本项目分离筛选到了13种海洋硅藻, 对这些硅藻和另2种微藻的生长、总脂含量及脂肪 酸进行了测定分析,发现硅藻的脂含量(占干重 %)普遍较高,最高为三角褐指藻(36.2%).以高 产生物油为目标,最终筛选获得了生长快、总脂 与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资源易得的4种赤潮硅藻 (三角褐指藻、假微型海链藻、旋链角毛藻、热 带骨条藻),它们是生物柴油生产的理想生物。 三角褐指藻的热解产油试验得到了34.2%(占干重 比例)的产油率,证实了利用海洋微藻生产生物 油燃料的可行性及把赤潮硅藻化废为宝的优势, 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与应用前景。
2.7 热解产油实验
• 把藻类接种于多个10升的三角瓶中扩大培养, 同2.3 的方法和条件进行培养与样品收集、 处理。取获得的藻粉在流化床反应器上进 行快速热解,温度450℃,收集获得的热解 液化产物和固体焦炭,分别称重,并计算 产油率。
3、实验结果3.1 藻种分离筛选
3.2 不同藻类的生长
中文学名 三角褐指藻 细弱海链藻 威氏海链藻 假微型海链藻
2.4 藻类生长测定
• 从藻类扩大培养的第一天起至收集过滤藻 液,每天或隔天取一部分藻液用紫外分光 光度计测其OD值,以判断藻类的生长状况, 并取实验结束时的藻液用鲁哥氏液固定, 细胞计数时取0.1ml于浮游植物计数框在显 微镜下进行,并计算藻细胞密度与OD值的 比率,以确定生长期间藻细胞密度的变化。
生长相对较快的藻种为三角褐指藻、自养小球藻、牟氏角毛藻、假微型海链藻和 新月菱形藻。
3.3 不同微藻细胞内的总脂含量和产量
总脂含量
总脂产量
50
250
40
200
总脂含量/(%干重) 总脂产量/mg·L-1
30
150
20
100
10
50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圆海链藻 牟氏角毛藻 旋链角毛藻 扭曲小环藻 新月菱形藻 尖细拟菱形藻 多枝舟形藻 血色紫球藻 自养小球藻
1 0.024 0.003
— — — 0.017 — — — — 0.005 — 0.027
不同藻种生长期间的OD值及其藻密度/OD比值
天数
2
3
4
5
6
0.055
0.1120.2880.3源自70.407藻株序号
总脂含量最高的藻株有三角褐指藻、血色紫球藻、尖细拟菱形藻,它们的总脂含量在
30%以上;其次为假微型海链藻,扭曲小环藻,热带骨条藻和旋链角毛藻,总脂含量 在20~30%之间,再其次为细弱海链藻,牟氏角毛藻,威氏海链藻,新月菱形藻,总 脂含量在10~20%之间;含量最低的为自养小球藻,多枝舟形藻和圆海链藻,均在 10%以下。
• 1.采样地点:主要采样地点包括厦门港、东 山鲍鱼养殖区、舟山群岛水域、香港水域, 除厦门港为自己取样外,其余样品均委托 厦门大学生命学院硅藻实验室协助采集。
• 2.采集方法:样品采集包括采水和拖网两种。 • 3.分离方法:采用微细吸管分离法进行藻株
分离。
2.3 藻类培养与样品处理
• 实验前,在500ml锥形瓶(每个藻种取三个重 复样)中进行藻种的扩大培养,在光照5000 lx,12 h:12 h下,用f/2培养液,20℃培养, 在微藻指数生长期末期时进行收获。用 Whatman玻璃纤维滤膜过滤收集藻泥,冷冻 干燥,称重,于4℃中保存待用。
0.018
0.020
0.034
0.058
0.063
0.035
—
0.101
—
0.128
0.013
—
0.201
—
0.264
0.025
—
0.094
—
0.117
0.016
0.030
0.082
0.162
0.343
0.009
—
0.037
—
0.060
0.079
—
0.187
—
0.212
0.054 0.008 0.013 0.009 0.043
2.1主要仪器与试剂
• 光照培养箱(宁波赛福PXX-280B),旋转蒸发 器(R206),超声波细胞破碎仪(JY92-II),显微 镜(Olympus BH-2),紫外分光光度计 (UNICAM UV300),气相色谱仪 (VARIAN CP3800)
• 氯仿、甲醇均用分析纯。
2.2样品采集与藻种分离筛选
2.6 脂肪酸测定
• 脂肪酸的提取参考Lepage(1984)的方法略加修改[11]。将 冻存的200mg带膜藻粉放入带盖的螺口试管①中,加入4ml CHCL3-CH3OH混合液(V/V=2:1),充N2一分钟后密 闭封口;用超声波细胞破碎仪萃取30分钟(温度低于40℃, 萃取时间分两次进行,间隔时间萃取液置于-20℃);往 带螺旋帽的水解管②加入0.3ml的内标溶液(0.2mg/ml), 用N2吹干后,倒入螺口试管①萃取液,摇匀反应,接着用 N2浓缩吹干后,加入2mol/L HCL-CH3OH溶液,充N2后 密闭于100℃水浴中反应40分钟;冷却后用2ml正己烷分两 次提取,合并提取液(正己烷层)于具塞离心管中,用N2 吹至100µl左右,在气相色谱仪上进行脂肪酸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