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儿童故事 儿童小说
弱点,培养好的美德和情感,规范自己
的行为。
.
历史故事:以史实为依据编写而 成的,适合儿童欣赏和聆听的故事, 是历史和文学相结合的物。——田 之《晋国故事》、朱重大影响的事件,编写
成适合儿童读的故事。大致分两类,一
类是着重描写某一历史事件,如《太平
天国故事》、《上海小刀会的故事》;
.
儿童故事中的动物故事与以动物为 主人公的童话、寓言和小说也有着 明显的区别。从作品的情节和内容 来看,动物故事较单纯,一般没有 明显的哲理性和道德教训。动物童 话、动物小说的情节则相对要曲折, 其内涵也比动物故事丰富。
.
从文学表现上看,动物故事对动物 的形象、特征、生态习性等的描写 较之童话、寓言、动物小说要真实 准确,但幻想性却远不及它们。而 作为主人公的动物在故事、寓言和 童话中又多是具有人的言行举止的 拟人化形象。
.
儿童故事与其他体裁的关系
儿童故事与儿童小说都具有较强的 叙事性,且两种体裁都有人物、环 境、情节等因素,但它们又有着明 显的区别。一般来说,儿童小说的 读者是小学高年级以上的少年儿童, 从儿童的接受能力出发,儿童小说 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较儿童故事更为 复杂。
.
在艺术表现上,儿童小说比较注重人物形象 的塑造、人物性格的立体表现和人物心理以 及人物活动的环境的描写,在语言运用上使 用小说笔法。而儿童故事一般供学龄前儿童 阅读或讲述,因此更侧重于概述故事,表现 完整的情节。在叙述方式上要求儿语化,而 淡化对人物的心态、外貌及其生活的环境的 描写。
.
以写实手法反映儿童家庭、学校、社
会各个方向的内容,现实针对性强。这
类故事在儿童故事中数量最多,在教育
儿童健康成长方面作用较大。如《圈儿、
圈儿、圈儿》、《六个孩子七个坑》、
《蓝包的树叶》、《谁勇敢》等,大都
选取儿童生活中的题材,通过生动有趣
的情节构筑故事,让他们从有趣的故事
中看到自已的影子,帮肋他们克服自身
.
动物故事:取材于动物世界,以动 物为主人公,描写它们的生态、习性, 或借动物形象象征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 关系的故事。——“解释型”朱新望《小 狐狸花背》;“象征寓意型”《麻雀和 老鼠打官司》、俄/屠格涅夫《小鹌鹑》
.
以动物或主要以动物为主人公的儿童故事。 它描写动物的生活、行动、它们之间的相互 关系或饶有趣味地介绍动物的习性、形象特 征及与人类之间的关系,间接反映人类的社 会生活。动物故事中的动物大多具有人的思 想、感情、性格及人际交往的特征,但它注 重动物自身原有的特征。如西顿的《狼王洛 波》、《信鸽阿诺》,法国女作家黎达的 《海豹历险记》,萧良的《孤雁》等。
.
如何成功地塑造儿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以反映儿童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儿童
小说,它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常常以儿童 为主。而成功的儿童形象是以真实为基 础,即人物个性是与特定年龄阶段儿童 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相符合。
.
同时,成功的儿童形象还应是精彩的、 有个性的、有特点的人物。
儿童天性中飞扬的想象力和潜在的创造 力要求作品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还须不拘于 真实而具有一定的浪漫色彩。儿童小说中 的某些形象和一些童话中塑造的常人形象, 有时是很难截然区分的。
.
(三)内容的趣味性
趣味性是儿童故事吸引小读者的基础,它依托 于作品的情节、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以及作品所采 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而其直接的效果则是给儿童读 者带来笑声,引起他们阅读或听讲故事的兴趣。儿 童接受教育一般是被动的,他们不可能主动地为了 接受教育而去阅读或听讲故事,而更多地是为了在 故事中寻求愉悦,这一点,学龄前期的儿童尤其如 此。因此,儿童故事很强调趣味性,常以其“趣” 来抓住儿童的注意,引领他们走进作品的世界并对 之进行思想、精神方面的教育和熏陶。
.
但在动物小说中,动物通常是不开 口说话的,其思想、情感和意志均 附着于作家的叙述和描绘,因而属 于“准拟人化”形象。如沈石溪的 动物小说,就坚持动物不开口说话 的原则。作者认为,倘使动物开口 说话,则动物小说就变成了动物童 话。
.
第二节 儿童小说
儿童小说是最受小读者欢迎 的文学体裁之一,是从成人小 说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作为一 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儿童小说 有哪些审美特质?与成人小说
第七章 儿童故事 儿童小说
第一节 儿童故事 一 儿童故事的含义和特征
儿童故事是指具有故事基本特征 的内容单纯、篇幅短小,与儿童的 接受相适应,供儿童阅读或聆听的 叙事性文学体裁。
.
儿童故事的取材范围很广,既可以是历史 上的名人故事.也可以是动物世界的生活, 主要的还是儿童生活和与儿童相关的生活。 人物和事件可以是真人真本,也可以从生活 中提炼、概括或虚构。儿童故事要考虑他们 的阅读对象主要是低幼儿童,所以,要特别 注意必须适合低幼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审美趣味。所以,儿 童故事在艺术上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
“儿童小说”的“儿童性”:拥有特定的读者 对象,一般为小学中、高学段和初中阶段的 学生。从特定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审 美趣味出发,儿童小说在题材的选择、故事的 叙述、人物形象的塑造乃至语言的运用、艺 术构思、作品风格等方面都应该注意儿童情 趣的建构,以此促成作品的可读性。因此,充 分地表现儿童情趣,应该是儿童小说和成人 小说的根本区别。
.
(四)语言的口语化
儿童故事以叙事为主,叙述是其主要的表达方 式;同时,它又常常是用绘声绘色的讲述形式传达 给儿童的。所以它在语言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口语 化,即通俗、明快、质朴,句式较短,没有生僻的 词语,表现力强,儿童生活气息浓郁。也就是说儿 童故事的语言首先必须和儿童所具备的听学语言的 能力相适应,在词汇、句法、节奏等方面要合乎儿 童的言语表达习惯,这和书面的文学语言有着明显 的区别。
.
儿童故事的特征
(一)故事的完整性 完整性是儿童故事在整体轮廓上的特征。
从文学本体来看,故事由各种生活事件组成, 而生活事件的完整性是构成故事的基本前提。 因此,儿童故事一般都要反映事件产生的原 因、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曲折以及事件最后的 结局等。换言之,即要反映出特定矛盾冲突 的发生、发展和转化的全部过程。
系列具有因果联系的生活事件环环相扣,循 序发展,便形成了故事的情节。而情节的生 动性则是指事件在其发展过程中,以新奇有 趣、惊险曲折、温暖动情等特点所营造的动 人心魄、引人人胜的效果。它能使作品在小 读者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
儿童往往带着一种急迫的心情听讲或阅读故 事,他们急于了解故事的结局,但又不愿意 马上知道结局。这种矛盾的心理使他们对充 满悬念、一波三折的故事抱以极大的兴趣和 热情,而天然地排斥平淡无奇的故事。因此, 儿童故事要想吸引那些坐不住的孩子,使他 们兴味盎然地听下去、读下去,必须具有生 动的情节。
有何不同?
.
一、儿童小说的含义与特征
(一)含义
儿童小说是以儿童为主要读者对 象,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创作 并为儿童所能理解和接受的小说。 它指涉的范畴应该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小说的,二是儿童的。
.
儿童小说的“小说性”:儿童小 说是小说体裁中的一个分支,必然 要遵循小说创作的基本规律,抓住 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要素, 通过虚构、合理想象等手段来编织 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同时运 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多方面地真实地 反映儿童生活。
在表现于法上,也有一 定特色,情节大都曲折生 动、单线发展,多用反复、 对比、夸张、虚构、幽默 等手法。
.
改编故事:以古今中外的文学 名著为依据而改编的适合儿童阅读 欣赏的故事,也称文学名著故 事。——李庶根据英/江奈生.斯威夫 特《格列佛游记》译写了《大人国 和小人国》。
.
生活故事:取材于儿童的生活, 反映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生活事件的 短小故事,分为写人为主和写事为 主的生活故事。——苏/奥谢耶娃 《平常的老太太》、俄/列夫.托尔斯 泰《李子核》
.
2.惊险神奇
惊险小说、科幻小说以其不平凡的故事和情节 产生奇趣、险趣。儿童天性好奇,富于幻想、不 甘平凡、喜欢刺激等心理特点。这些作品大多数 以奇特惊险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悬念的设置、 出人意料的结局而取胜,能满足儿童求奇探险的 心理。
某些具有悲剧色彩的儿童小说同样可以产生童 趣。与一般悲剧小说不同的是,儿童小说的悲剧 色彩一般通过儿童特有的天真幼稚的心理和行为 来表现,因此能产生悲中带喜、喜中寓悲的审美 效果。
儿童小说除塑造儿童形象外,并不排斥对 成人形象的塑造。但必须是儿童眼中的成 人,他们的所作所为必须与作品中的儿童 形象和故事密切相关。
.
主人公皮皮是个奇怪而有趣的 小姑娘。她有一个奇怪的名字:皮 皮露达·维多利亚·鲁尔加迪娅·克 鲁斯蒙达·埃弗拉伊姆·长袜子。她 满头红发、小辫子翘向两边、脸上 布满雀斑、大嘴巴、牙齿整齐洁白。 她脚上穿的长袜子,一只是棕色的, 另一只是黑色的。她的鞋子正好比 她的脚大一倍。她力大无比,能轻 而易举地把一匹马、一头牛举过头 顶,还降服了倔强的公牛和食人的 大鲨鱼。她有取之不尽的金币,常 用它买糖果和玩具分送给孩子们。 她十分善良,对人热情。她好开玩 笑,常想出许许多多奇妙的鬼主意, 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一类以表现历史人物为核心,写一定时
期他们的活动、作用和历史功过等,如
《鲁班的传说》、《夏完淳》、《岳
云》、《成吉思汗的故事》、《列宁的
卫兵》、《刘胡兰》、《朱德的扁担》
等。旨在向儿童传递历史知识,加强爱
国主义教育。
.
谜语故事:以耐人寻味的故 事做谜面,并于其中隐藏谜底 的故事。——《谁是大队长》
.
儿童故事分类
民间故事:是一种流传于民间, 具有一定传奇性和幻想成分的题材 广泛的叙事性口头文学形式。—— 乌兹别克民间故事《阿凡提的故事》
.
民间故事指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和流传 的可供儿童读和听的故事,它具有朴素 的风格、丰富的想象、神奇的色彩。儿 童民间故事有着丰富的内涵,有歌颂劳 动人民不朽智慧和创造精神的,有鞭挞 好逸恶劳、投机取巧、贪 婪吝啬的,如 《鲁班学艺》、《阿凡提的故事》;有 歌颂人民英勇顽强、百折不挠斗争精神 的,如《神女峰》;有歌颂大公无私、 团结互助、见义勇为. 、谦虚诚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