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天一大联考2015——2016学年高考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一)语文
天一大联考2015——2016学年高考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一)语文
古代赠别诗通常以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发 端,借景物描写来烘染离情别意。这首诗不同,开头便 是一声深沉的慨叹:茫茫沧海简直不可能达到尽头,又 怎么能知道那沧海以东是怎样一番景象呢!突如其来, 喷薄而出,令人心神为之一震。三四两句一问一答,寄 寓诗人深情:九州以外,哪里最为遥远?恐怕就要算迢 迢万里之外的日本了。友人要去那里,真象登天一样难。 头四句极写大海的辽阔无垠和日本的渺远难即,造成一 种令人惆怅、迷惘、惴惴不安的浓重氛围。
扺掌而谈
高谈阔论
3、打开了话匣子,耐心地传递学习方法
侃侃而谈
人物传记
A、何满子先生每年都要通读一遍《鲁迅全集》,除了借此理解 中国之外,更是为了让自己在中国块土地上适应现世的生活。
原文第1段:何满子先生曾经自白说,每年必定通读一遍《鲁 迅全集》。至于理由,他说是“实用主义”,除了藉此理解中 国之外,“是为了使自己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做人不至于做得太 不像话”。 B、鲁迅先生借以赠人的诗句“风号大树中天立”中的“大树” 即由其书名演变而来,带有“草根性”。 原文第4段:鲁迅植根于草野,他有书即名《野草》。同为植物, 我怀疑“大树”乃由“野草”变异而来,所以带“草根性”。 D、鲁迅有“旷野情结”,但他有时也会与一些团体结盟,避 免自己陷入独战的困境,这是他理性精神的表现。 原文第6段:鲁迅是十足的猛兽,从来搏战庞然大物。因为是猛 兽,有“旷野情结”,骨子里是不结盟主义者,一生坚持独战。
15、“布袋戏”本是明末清初起源于福建泉州的一种木偶戏, 具有浓郁的传统戏曲特征。20世纪的后半叶,台湾的“布袋戏” 遭遇了所有传统戏曲都面临的窘境——后继无人。然而,“布 袋戏”没有像昆曲、黄梅戏那样, ,创造出“霹 雳布袋戏”等一系列精彩作品,再次与新时代的普罗大众打成 一片。 A、朝着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之路绝尘而去,而是毅然与商业传 播结合 B、而是探究与商业传播结合,(主语,逻辑)向着阳春白雪的 高雅艺术之路绝尘而去 C、一心只想着走上阳春白雪的艺术之路,而是探究与商业传播 结合 D、而是毅然与商业传播结合,这与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之路越 来越远。(文气不贯通)
1、诗中有画。请简要赏析。 思考一:所谓诗中有画,就是描绘了一幅画面,必 须在答案中描绘画面。
思考二:赏析句子的一般内容: 1、诗句内容 2、表现手法 3、作用和效果,主要是感情。
本题答案: 1、画面 2、想象,以虚写实、色彩 3、感情:担忧
感情:因离别而带来的忧愁和担忧。 如何表现:借景抒情、想象、感叹(直接抒情)
话题的一致(主语),注意语义逻辑
A、新时期的抗战历史主题创作把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 转变为人的温情,由此挖掘出战争中人性的觉醒和呼 唤,进而关注战争中普通人的生命体验。 由此关注战争中普通人的生命体验,从而挖掘出战争中人性的觉醒和
呼唤。
B、受饮食习惯的影响,我国牛肉、鸡爪等冻品的需求 量一致居高不下,仅湖南省年均进口的肉类产品市场 销量就超过了60万吨,销售额近百亿元。 C、乡村教师长期面临着尴尬而无奈的局面,条件艰苦、 工作繁累、收入微薄,这极大地影响了乡村教师从教 的积极性,进而制约了乡村教育。 (的健康发展) D、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受宏观经济形势放 缓、行业不景气等因素决定,部分央企尤其是能源类 影响 央企的效益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
16、瞻前顾后看中心,关键词意识 1、加强文明建设,重在提高自己的文化竞争力。
只有提高这样的竞争力 ,才能使自己的文化屹立于 世界文明之林,才能在世界舞台上真正彰显自己的文明 价值。 2、靠什么来提高文化竞争力? 途径可以是多方面的 ,但最根本的途径还是要靠文 化的创新。不容否认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 “根”,不能离开传统文化、割断历史,凭空捏造出一 种什么新文化来参与竞争。但是,仅仅拿传统文化来参 与竞争是不够的。昨日的辉煌不等于今天的辉煌。要使 自己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必须拿得出真正具有当代竞 争力的创新成果。这就要求 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
回顾2015高考题
3、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 思考1:学术性质,当然是内容涉及学术了。但是又是 传记,不是纯学术,那怎么带有学术性质呢?无非是在 人生经历中侧重点学术罢了,或者以学术为线索写经历。
思考2:自传的特点是什么?一般常识 1、资料一手,真实可信 2、剖析内心,感情真挚 3、语言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思考三,组织答案时,请利用思考二筛选出的内容, 按思考一的标准进行合并、选择和概括
诗歌鉴赏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鳌(áo):传说中的海中大龟,—说大鳖。李白《猛虎行》有 “巨鳌未斩海水动”的诗句。 晁衡,原名仲满、阿倍仲麻吕,日本人。公元717年(唐玄宗 开元五年)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改名为晁衡。历仕三朝 (玄宗、肃宗、代宗),任秘书监、兼卫尉卿等职。大历五年 卒于长安。天宝十二载,晃衡乘船回国探亲。临行前,玄宗、 王维、包佶等人都作诗赠别,表达了对这位日本朋友深挚的情 谊,其中以王维这一首写得最为感人。
构图要素方面,有以下一个给1分,不超过3分: 1、阿拉伯数字7、0 2、道路、赛道 3、轮胎或齿轮或绽放的花朵 4、汉字“工”的变体 5、拉手的人物剪影
寓意方面,有以下一点给1分,不超过3分: 1、显学校工科背景或特色 2、光辉历程,或锐意进取、奋勇拼搏的征程 3、烘托了校庆欢腾的氛围 4、工大腾飞不懈努力的工大人形象
如何判断自己的立意是否正确? 1、找材料中与之对应的点。 2、用证明自己的立意所用的材料和原材料比 对。 比如,你写道德,我们就可以用扶老人被讹诈 的例子证明道德滑坡,但是你会发现它和这个 材料的骂人、嚣张关系不紧密 比如我们写宽容,一般的例子是,伟大的人物 宽容别人对自己的错误,显得其高尚或者成功, 这里材料是不是为了凸显大妈的高尚或者成功 呢?
周考试卷讲评
作文
本文的两个人物 环卫工:清扫落叶 大妈:认为影响,夺过扫帚,踩断,言辞嚣张 本文的主要叙述对象是谁?
本文故事发生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大妈在面对环卫工时,为什么那么嚣张? 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导致的歧视与不尊重
立意出现的主要问题: 1、泛化成道德 2、似是而非的结论,如宽容。要看侧重 点,结果和意义
思考二:引用的作用,一般来说有什么? 首先要看引用的位置: 文章开头段落的作用: 照应题目,概括全文内容,引起下文或为下文 作铺垫, 突出强调某项内容表达作者对传主的某种情感,引起读者阅读兴 趣。 文章中间段落的作用:承上启下,为下文做铺垫,作为文章的线索,补 充说明相关内容,多角度展现传主形象,使文章结构多样,丰富主题意蕴。 文章结尾段落的作用:总结上文,照应开头内容或文章题目,升华主题, 引发读者的思考联想 , 表达某种情感。 然后要看引用的性质: 小故事: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加作品的故事性和趣味性,细节,丰 富传主的性格。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引用诗词: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 文雅的风格,增强文学性和感染力。 引用传主的话:直接展示了传主精神,丰富传主形象。丰富作品内容, 增强可读性。验证作者观点。增加作品语言特色 引用他人的话: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信;从侧面塑造传主的品质; 与作者的详述相结合,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了解传主的精神和影响。 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 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思考二:一般来说,应该如何分析一篇文章的写作特点(特色)? 1、形式 谋篇布局: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线索设置、顺序安排、过渡、照 应、伏笔、详略、悬念等方面。 语言特色:遣词造句、修辞方法的运用以及全篇的语言风格。语 言运用的特色,不仅体现在形象化、个性化方面,还体现在语言 的洗练、生动、准确、含蓄、质朴、幽默诸方面,体现在语言丰 富的语体色彩和情感色彩方面,乃至体现在文章关键处动词、形 容词的妥帖应用方面。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表现手法包括铺 垫、烘托、对比、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虚 实结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人称运用等。 2、内容 中心思想:正确、深刻、新颖。分析到位、论证严密等 选材和剪裁:围绕中心,突出典型。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材料 丰富,旁征博引。 取题的艺术角度:题目统领全文,艺术性等
语言表达
该LOGO设计围绕校庆70周年的主题,以阿拉伯数字 7、0作为LOGO主体图案(1分),0位于7的右下侧, 与7平齐,形成稳定的三角架构,也构成汉字“工” 的变体(1分)。“7”设计成赛道(1分),“0”设 计成滚动的轮胎(1分),赛道向前延伸,代表着工 大70载的光辉历程,和轮胎的意向结合,象征着工大 锐意进取、奋勇拼搏的征程(1分)。将“0”变形为 机械齿轮形状(1分),嵌入工大校徽,既凸显学校 工科背景(1分), ,又提升LOGO识别度,展示鲜明 的工大特色(1分),同时像绽放的花朵(1分),烘 托了校庆欢腾的氛围(1分)。“0”字上拉手的人物 剪影(1分)寓意美好,代表着70年来为工大腾飞不 懈努力的工大人形象(1分)。
扺掌而谈:扺掌,击掌(表示高兴),指谈得很融洽。 高谈阔论:高:大声地;阔:广阔。本指见地高超、范围广阔 地谈论。后来也比喻畅快而无拘束地谈论。或没有实质内容, 空泛而漫无边际地谈论。 侃侃而谈: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地说话。
1、两个老同学多年未见,难得重逢 2、身体力行比 更重要
文章的结尾,作者说:“这是一具自由的灵魂,大灵魂,”你 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思考一:审题必须明确,首先要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也就是说答案应该首先是对这句话内容的解释。所给答案缺 少这一点。 于是,我们就必须明确,什么是自由的灵魂,什么是大灵魂? 这是这个题的关键,也是概括的出发点。 自由:追求自由,不受控制 大:超出常人,卓尔不群 思考二:所有的探究题,既然要结合材料,就说明,它可以 简化成一个简单题。 这个题目就是: 1、哪些地方体现了鲁迅是一具自由的灵魂? 2、哪些地方体现了鲁迅是一具大灵魂? 这就可以去文中找答案3、4、5、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