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教学评价听课表

课堂教学评价听课表

课堂教学评价听课表
教学灵活能营造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体现学生的能
力培养;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知识的
运用和技能训练,能恰当运用实验、图表、模型或现代技
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注重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和应用过
程,组织学生充分展示交流,课堂信息反馈及时。

《课堂教学评价听课表》设计意图及应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的目的在于,总结教师优秀的教学经验,帮助教师诊断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以便更有效地改进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培养教师反思能力和促进教师反思习惯的重要手段。

通过课堂教学评价,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自觉尝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与知识。

通过同事之间的评价活动,使课堂教学评价成为引发教师之间的交流,形成教学研究的文化氛围的手段。

一、基本理念
在具体的评价体系中,数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
1、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为目的
通过评价,使教师更多的了解学生学习和教学的信息,及时了解教师自身在知识结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方面的表现,诊断教师在教学中的问题,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和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

2、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新课程凸现的重要教育理念,评价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既要重视认知成分,也要关注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关注教学的环境、学习数学的兴趣及求知欲、学习的过程的心理状况的同时,也关注让学生在经历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取的数学经验和发展能力,要及时反馈学生数学学习的信息,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进展和遇到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改进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使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更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

3、关注主体互动化: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沟通,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在评价的主体上体现多元性,在评价的方式上体现多样性。

二、基本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调控教学行为,引导评价对象向预定数学教学目标前进的功效和能力,使教学活动沿着预定的方向顺利进行。

对数学教学具有指导意向的作用。

(二)全面性原则。

数学教学评价必须具有可信度与可靠性,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和科学方法,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客观实际出发,全面考虑制约评价的各个要素,把定量测量与定性评估综合起来,进行科学分析,得到切合实际情况的评价结论。

(三)可行性原则。

要求在对教师进行数学教学评价时,其内容和标准应明确、具体,不能含混不清或不可捉摸要有统一的评价指标,保证被评价内容的可测性要简化评价程序,这是实施方法的实用性。

(四)层次性原则。

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有层次性,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对学生的要求上要有层次性,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发展,实施因材施教,使各类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发展的动力。

(五)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在教学过程中,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互相参照,互为补充,减少评价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增强数学教学评价的可靠性和公平性。

(六)反馈与调节原则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比较和判断,并把获得的结论不断地反馈于数学教学过程之中,以调节和改进数学教学。

(七)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原则数学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因此,把数学教学评价的标准、原则、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地进行自我评价,这样会不断地改进师生的教与学,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例如:在教学“实数”一节时,我设计了一道思考题:两个无理数的和是否一定是无理数,我给学生两分钟时间,要求他们先各自独立思考再发言。

大多数学生列举了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来说明问题,如与- 、π与-π等,也有学生列举了诸如-2与2- 此类的相反数来解释。

我认为这样可以对这个问题画上句号继续教学。

但在课后,有的听课教师提出,如果以a=1.414141414…b=1.323232323…,a与b都是无理数,但a+b=2.737373737…却是一个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可以巧妙地从另一角度解释这一问题。

我豁然开朗。

又如:在进行《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学时,我首先听取了其他教师的授课过程,然后设计了自己的教学模式:提早一天叫学生自己做了一个圆锥模型,上课时说:“这节课我们学习《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圆锥的侧面积怎么求呢?你能以你制作的圆锥模型为工具,运用已学的知识探究出圆锥的侧面积
吗?能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经过约2分钟的时间,我看到大部分学生都找到了方法:把圆锥的侧面剪开展平成一个扇形,还有一部分学生不知所措。

又问:“圆锥的侧面是曲面,怎么求曲面的面积?”“利用转化思想把曲面转化为平面。

”大多数学生齐答。

一小部分学生欣然一笑,把圆锥的侧面剪开。

又过约1分钟,有一学生高兴地喊:“老师我知道了:其实圆锥的侧面积就是剪开的扇形面积S圆锥侧面积=S扇形面积=”,“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老师我的是S圆锥侧面积=rl”,“我觉得是S圆锥侧面积=πrl”,“我认为是S圆锥侧面积=πl”学生抢着答。

大概过了五分钟后,我叫各种答案的代表站起来解释。

“沿圆锥的一条母线剪开,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根据扇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得到S圆锥侧面积= ”“能解释n、R各代表什么吗?”“n指扇形圆心角的度数,R是圆锥的底面半径。

”“我的方法和他的一样,但得到S圆锥侧面积=lr,其中l是扇形的弧长,r是扇形的半径。


“我的方法也一样,但得出的S圆锥侧面积=πrl,其中r是圆锥的底面半径,l是圆锥的母线。

”“我得到得S圆锥侧面积=πr ,其中r是圆锥的底面半径,h是圆锥的高。

”“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作为公式该选哪个呢?为什么?”“第四种,求圆锥的侧面积,就该已知圆锥的相关量,而第三种虽然也已知圆锥的相关量,但比第三种复杂,所以我觉得应该采用第三种作为公式。

”我笑着为他鼓起掌。

接着,教室里掌声一片。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

”所以在教学中,我最大限度地把时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感受、去经历数学。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到自己发现的成功喜悦,才能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

课后,所有听课教师都给我做出了非常高的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