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与政府网站(精)

一、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与政府网站(精)

一、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与政府网站本章将对开展本次以政府网站为切入点的全市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一)电子政务绩效评估1.电子政务的概念《中国电子政务》中对电子政务的定义。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利用现代网络通信与计算机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在互联网络上实现,以打破时间、空间以及条块分割的制约,从而加强对政府业务运作的有效监管,提高政府的运作效率,并为企业和公众提供高效、优质、廉洁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务基础与应用》中对电子政务的定义。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需要,自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政务处理与政府服务的各项职能通过网络来实现有机地集成,并通过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持续不断地优化与创新,以实现提高政府管理效率、精简政府管理机构、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改进政府服务水平等目标。

《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对“电子政务”的定义。

“电子政务”主要是指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构造更加适合时代要求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

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提高行政效率和决策水平,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和增加服务内容,增加办事执法的透明度,加强政府有效监管,建立政府与人民直接沟通的渠道,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

赛迪顾问(本报告)对“电子政务”的定义。

“电子政务”是各级政务部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办公决策、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政务活动,提高工作效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渐进动态过程。

电子政务的主体是政务,信息技术是手段。

满足政务活动需求和服务社会公众是推行电子政务的原动力,也是促进电子政务创新发展的源动力。

2.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概念电子政务的核心在于“政务”,意在通过电子化手段实现和增强政务功能,因此电子政务建设绩效的核心也在于电子化环境下政务的绩效实现情况(主要指电子化手段对政务绩效的增量情况)。

因此,为便于理解电子政务建设绩效评估的含义,我们首先参考政务绩效评估的含义。

通常认为,政务绩效评估(government performance measurement,又称政府绩效评估)即是对政府活动中的“三E”进行评估,“三E”意指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效果(effectiveness)。

其中,经济指用最小的成本获得给定的资源,用于衡量公共服务的总成本是否降至最低;效率指投入与产出之比,指公共服务中的“成本-效益”关系;效果是对公共部门产出的价值衡量,描述产出向结果的转换。

西方学者对政务绩效评估曾有过不同定义,如认为“绩效评估是一个适用于为评价政府活动、增强为进展和结果负责的一切有系统的努力的术语”(Sheldon Silver & Marty Luster,1995),“绩效评估是评价达到预定目标的过程,包括以下信息:资源转化为物品和服务(输出)的效率,输出的质量和结果,政府在对项目目标特定贡献方向运作的有效性”(Benchmarking Study Report,1997),“绩效评估是政府决定是否以某一合理的成本提供一定质量产品的方式”(保罗·D·埃普斯得恩,1997),“政务绩效评估是决定税收资源如何被有效且高效地用于提供服务和管理项目的程序”(Craig Foltin,1999)。

我国学者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则相对严谨和具体,如认为政务绩效评估“就是根据效率、能力、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公众满意程度等方面的分析与判断,对政府公共部门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或“政府绩效评估是指以一定的时段为界限,对政府绩效进行测量和评价以期改善政府行为绩效和增强控制的活动”。

综合以上各种政务绩效评估定义,可以看出,要对政务绩效评估的含义进行全面理解应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评估主体,无论何种形式的政务绩效评估均需由一定主体组织实施,评估主体既可以是一般或特定的国家机构,也可以是经由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政务绩效评估甚至可能由非官方的民间组织或个人组织实施。

第二,评估客体,是指政府工作人员、政府机关甚至整个政府在公共管理、公共服务过程中的投入、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映出来的绩效。

第三,评估指标,政务绩效评估以效率、能力、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公众满意度等为主。

第四,评估过程,表现为一系列计划、监测、检查、调查和评定的程序;第五,评估结果,体现为对评估对象的打分、分级等,而在经由国家机关或国家机关授权组织实施的评估中,评估结果进一步表现为被评估者获得相应利益或承担相应责任。

因此,政务绩效评估的含义可以被概括为:它是由特定主体组织、实施的,根据效率、能力、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公众满意度等指标对评估对象打分、分级,用于评价政府工作人员、政府机关或政府整体在公共管理、公共服务过程中的投入、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映出来的绩效,并使之获得一定利益或承担一定责任的一系列计划、监测、检查、调查和评定的活动。

电子政务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政务活动或行为。

因此,借鉴以上政务绩效评估的定义,我们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定义如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指在一定时间界限内,对电子政务建设的绩效进行测量和评价,以期改善电子政务建设绩效和增强控制的活动。

电子政务建设绩效评估内容是围绕政府行政效率、监管能力、服务水平和用户满意度等方面,对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投入、产出和最终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合政务活动“3E”要求,电子政务建设高绩效可以简单归纳为:用相同或者更少的资源,快捷地生产或提供更多所需要的产品或者服务。

其中包含三层含义:(1)“用相同或者更少的资源”强调指电子政务的经济性,包括人、财、物等各方面的经济性;(2)“快捷地生产或提供更多”强调电子政务的服务效率和服务供给能力,电子政务供给能力主要指借助信息技术发布政府信息和在线服务的数量。

(3)“所需要的产品或者服务”指最有助实现目标或最能够产生效果的供给,强调电子政务服务在被消费者(企业或个人)接受后产生的实际效果。

3.绩效评估是电子政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速度一直是我国考核政务业绩或部门政绩的主要着眼点。

小平同志指出,“发展是硬道理”,党的十六大更明确要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但是,长期以来,很多部门和行业把发展简单归结为增长速度,增长速度变成了评估政绩的主要指标,甚至是唯一的指标。

长期以往,带来的结果是,不惜代价,靠大量投入支撑产出,增长方式愈益粗放,资源、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加大。

过去几年电子政务的建设同样没有避免这一现象,各地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的扩建,并以网络的建设规模和系统的建设数量来代表本地电子政务发展水平。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

十六大重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发展观,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指出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意味着我们必须树立新的科学的电子政务绩效观,只有那些有助于长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做法,才是真正的发展,只有对政务的正面促进、对社会的效益福利,才是衡量电子政务的准绳。

(二)政府门户网站是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1.政府网站与电子政务的关系服务是电子政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的实现程度、服务质量、服务效率以及社会的满意度是衡量电子政务建设成败的重要标志。

推行电子政务,就是要服务于政府有效监管和高效决策,服务于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于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从长远来看,电子政务的价值就在于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使企业和公众充分享受到电子政务带来的便利。

形象地说,政府门户网站是政府面向社会的电子窗口,不仅充当着政府的“形象大使”,更是政府“心灵的窗口”,是公众、社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交流“桥梁”。

通过这个“桥梁”,社会将更清楚了解政府,政府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服务于社会。

从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模式来分析,在未来的电子政府中,政府各部门之间不再独立,他们将通过信息技术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服务供给手段也将多样化,除了基于web的传统政府柜台服务以外,主要的服务都将以多样化的电子渠道进行在线供给,甚至还可以通过第三方进行增值服务。

服务提供模式如下图所示。

图 1 政府网站的服务提供模式资料来源:赛迪顾问(CCID)所有的政府服务均通过单一的政府入口面向公众。

公众只需通过一个“窗口”,便可以“一站式”获得多部门并联服务。

而承担这个“窗口”角色的正是政府门户网站。

2.政府网站的三大功能定位政府网站是我国各级政府及部门履行政府职能、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官方网站,是政府实现政务公开、社会公众和企业获取政府服务的重要渠道。

政府网站的基本价值在于,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整合各种电子政务资源,从而完善用户获取政府信息和服务的渠道,促使公众和企业更充分的享受电子政务带来的便利。

政府网站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风向标和晴雨表,是提高电子政务服务质量、服务效率以及用户满意度的关键环节,根据电子政务的使命任务确定出“政务公开、公共服务、公众参与”的政府门户网站三大功能定位,已经得到我国各级政府网站工作者和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同。

政府门户网站是政府面向社会公众和企业公开政务信息的窗口,提供公共服务的平台,开展公众参与的渠道,集中体现了电子政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

门户网站建设必须要服务于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服务于社会公众和企业,服务于促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以人为本”、建设透明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和民主型政府是我国政府改革的趋势,而不断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完善政府信息和服务的传输渠道,正是积极应对我国政府改革发展趋势的行动举措,是更好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必要环节,对于加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政府网站的功能定位与政府执政能力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 2 政府网站的功能定位与政府执政能力的关系(三)政府网站是电子政务绩效的窗口从用户角度来讲,政府网站是企业与社会公众获得政府信息和服务的重要窗口;从政府角度来讲,政府网站是整合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平台,更能体现出电子政务应用绩效的发展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