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球十二个绿色建筑最新案例

全球十二个绿色建筑最新案例

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
(一) 迪拜可持续冰山旅馆
建造时间:2009年9月01日
泳池设备
日间晶莹剔透的蓝色水晶,所采用的有机构造形式与自然界中的冰结构类似
夜幕降临,蓝色水晶变成了一座壮丽辉煌的美丽灯景。

表面的颜色每小时会改变
一次。

整个建筑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优雅变身,每年冬天,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地区的北方城镇里,随处可见这种临时性的冰制旅馆,这些旅馆具有很强的季节性,随着春天到来气温逐渐升高,他们最终会融化为水重新回归大地。

而目前,迪拜则准备要建造其本土第一座终年不化的冰制建筑——蓝色水晶。

然而,在夏季酷热的波斯湾沿岸,要想将一座人造冰山的温度始终控制在华氏32度以下,必定需要的巨大能耗。

这又使得蓝色水晶所鼓吹的自身节能环保理念成为空谈,让人不禁要为此哑然失笑。

每一层都将为游客提供新的观景体验,光影的隧道和空间与自然光结合,变化出梦幻的效果
在迪拜的建筑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趋势——不仅要创造极致奢华的建筑,还要制造出不可能的、不适当的、让人瞠目结舌的东西。

事实上,迪拜干燥的沙漠性气候并不适宜冰雕作品的存在,尤其不适宜这种六层楼高的奢华娱乐场所。

这座巨大的建筑中还包括了一个水下酒吧和舞厅。

来自德国的两位设计师Frank和Sven Sauer声称蓝色水晶将会利用自然界的能源以满足自身能源的需要。

据称,这座冰制建筑的电力将由镶嵌在冰体表面的太阳能电池板负责提供并采取能源循环系统进行多次利用
这座冰制建筑的电力将由镶嵌在冰体表面的太阳能电池板负责提供并采取能源循环系统进行多次利用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清楚这座建筑能产生多少能源,而这些能源又将以何种方式分配到酒吧、咖啡厅等地,同时还要完成最重要的一项任务——保证其自身巨大的冰体不会融化。

即使这座冰制建筑真的可以不依靠外在电力能源而存在,这样一座建在炎热沙漠中心地带的“冰山”也很难和“节能环保”画上等号。

蓝色的酒廊让游客们仿佛沉浸在安静、冰爽、纯净的水世界中
建筑内部的一些区域采用了有机地面设计,游客的足迹将被追踪系统识别,留在他们身后的地面上,出现一种迷幻浪漫的效果
蓝色水晶漂浮在水中,与大陆中间通过漂浮长廊相连。

透过透明的冰墙,对面大陆的夜景清晰可见
(二) 世博零碳馆:
世博零碳馆,是中国第一座零碳排放的公共建筑。

从外形来看,零碳馆更像是两栋造型别致的“小别墅”,而不是展览馆。

除了利用传统的太阳能、风能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外,“零碳馆”还将取用黄浦江水,利用水源热泵作为房屋的天然“空调”;用餐后留下的剩饭剩菜,将被降解为生物质能,用于发电。

在每栋房子的屋顶,各安装着11个五颜六色的风帽,房子朝南的墙壁采用的是镂空设计以自然采光;而房子的北面墙壁则被设计为斜坡状。

在坡顶设置可开启的太阳
能光电板和热电板,另外还将种上一种名叫“景天”的半肉质植物。

“景天”不仅有助于防止冬天室内的热量散失,而且还能使零碳馆从周边各展馆中“脱颖而出”。

世博会结束,零碳馆将永远保留下来,我们会把它打造成中国首座零碳博物馆。

(三) 台湾成功大学——绿色魔法学校
这栋建筑百分之百使用环保建材,由成大建筑、土木及工程科学等系多位教授组成设计团队,花了近3年时间建构;绿色魔法学校地上三层、地下一层,2011年启用。

使用特殊水泥将减少三成的用量及一成的二氧化碳排放,但强度增加四成;采用水库的污泥烧制成陶粒,作为隔间墙骨材以及屋顶花园的土壤,可吸音、保水。

不会产生戴奥辛的电线、玉米做的地毯、宝特瓶抽纱制作的窗帘,以及不含甲醛与重金属的油漆、抑菌钢板,可吸臭气的墙面。

此外,建筑外的车道,是采用台大教授柳中明设计的生态工法,“可耐高压,开坦克车都行”,还可吸附二氧化碳。

屋顶有空中花园隔绝热气,还有可随太阳转向的太阳能板,以及做为风力发电的桅杆。

(四) 德州太阳谷微排大厦:
它号称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建筑,日月坛微排大厦总建筑面积达到7.5万平方米,在全球首创实现了太阳能热水供应、采暖、制冷、光伏并网发电等技术与建筑的完美结合,建筑整体节能效率达88%,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640吨、节电660万度,减少污染物排放8672.4吨,是全球首创性地实现了太阳能热水供应、采暖、制冷、光伏并网发电等技术与建筑的完美结合。

(五) 电谷锦江酒店:
电谷锦江酒店还应用了另一种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污水源热泵技术。

将城市污水处理后用于整个酒店的采暖、制冷等,使污水实现了循环利用,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

每年可利用中水737万吨,系统运行费比水冷螺杆加蒸汽系统节省188.5万元,每年可节电188万度,节约标准煤752吨,减少
二氧化碳排放量546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6.54吨,氮化物排放量7.52吨,烟尘排放量12.78吨。

(六) 世博中国馆:
斗拱造型的中国国家馆被誉为“东方之冠”。

夏季,顶层建筑可以为底层建筑遮阳,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

另外应用了生态农业景观技术,能有效隔热,使建筑能耗降低25%以上。

世博中心设计遵循“3R”原则,大力增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减少热量损失。

应用了自遮阳、太阳能采集、雨水收集等多项环保技术。

(七) 成都来福士广场:
投资达40亿元、建筑面积逾30万平米的“来福士”广场,运用了地源热泵供热和制冷系统、热回收系统、冷热水蓄藏、中水回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节能环保措施。

整个建筑呈大悬挑、大孔洞和不规则倾斜状,其造型新颖独特,与央视新大厦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国内首座、国际罕见的超高清水混凝土建筑。

高度在112m-123m之间,成都来福士广场是国内首座、国际罕见的清水混凝土建筑,也是世界史上最高的清水混凝土建筑。

低辐射中空节能玻璃――单银低辐射low-e玻璃,玻璃的高透光性与太阳热辐射的低透过性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普通透明玻璃最高可以降低建筑能耗达70%以上,普通透明玻璃幕墙,每年节约的空调能耗将超过百万元。

(八) 台北101大厦:
楼高508米的台北101大楼,已被宣布申请世界绿色建筑环保标准“LEED白金级”认证,整个楼层集垃圾回收、节水省电、照明设备为一体,一年可节省330万度电,比以前减少50%用水。

建筑内分区测量空气品质、监控湿度、增加绿化面积等,101大楼还将认养邻里公园减少热岛效应,增加对环境的贡献。

总体来说,101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阶申请LEED白金级认证,就是为
了让大楼使用空间以最低能耗提供最佳品质并希望以此带动台湾岛内,乃至亚洲高楼引领绿能环保风潮。

(九) 国际新能源市场光热馆:
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这幢建筑,恰恰就是这样如贝壳般形状的建筑,整体采光率达到90%左右,如此高的采光率除了地理位置的因素外,整个建筑具有75%的透明度,内部所有透光面板均铺设采光集热板,屋顶10000多平米放置多达15000块自动化光线跟踪面板,另外配备风电补充系统,以至于实现整个建筑全天候运作实现供热供暖供电的一体化,每年可节电100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0吨左右,将降低整个建筑80左右的能耗。

这个建筑有望在2011年建成并完善投入运营。

(十) 重庆幻山商业中心区:
近年来,重庆作为中国最新设立的直辖市,发展越来越快,提出了一种绿色商业中心区的设计方案。

根据该方案,城市的社区都将模拟该城市多山的自然地形而建,住宅建筑也有相应的规划。

在山顶之上,是现代化的住宅区;而在山谷之中,则是传统的中国住宅。

开放的绿色空间将用于生态发电和水循环。

这种能源节约型设计方案总共可以节省22%的能量消耗,而且还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取代11%的传统能源。

(十一)杭州低碳科技馆:
杭州低碳科技馆按照“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是名副其实的低碳建筑。

总建筑面积3.37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将超过4亿元。

在建材上,
将首先选用本地建材,以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将选用天然的、可回收的材料;幕墙将尽可能采用太阳能光复材料。

此馆预计将在2011年建成,一旦建成将是世界上首个以低碳为主题的科技馆。

(十二)不需空调的杭州绿色建筑科技馆:
在杭州能源与环境产业园看到,杭州绿色建筑科技馆建筑外形整体向南倾斜15度。

据介绍,这样可避免夏日阳光直射室内,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在地下60米深处构筑水循环系统,用冷热交换的办法使室内降温,不需使用空调,整个建筑节能率达76.4%。

在杭州能源与环境产业园看到,杭州绿色建筑科技馆建筑外形整体向南倾斜15度。

据介绍,这样可避免夏日阳光直射室内,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在地下60米深处构筑水循环系统,用冷热交换的办法使室内降温,不需使用空调,整个建筑节能率达76.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