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氧乙烷灭菌器的验证

环氧乙烷灭菌器的验证

第一章总则
1.1 目的
根据GB18279--2000标准(《医疗器械的灭菌――环氧乙烷灭菌的验证及日常控制》)的要求,对环氧乙烷灭菌器进行有效性确认(验证),以保证满足一次性医疗器械无菌的要求。

1.2 范围
本验证方案仅适用于杭州电达消毒设备厂生产(及改造)的HDX系列环氧乙烷灭菌器的验证。

注意:本验证资料仅作为本厂对使用单位(用户)技术服务的延伸,不宜作为任何方式的认证(如CE认证、ISO9000认证等)的依据。

1.3 验证
1.3.1 验证方案:验证方案由供应方(杭州电达消毒设备厂,下同)制定,并经使用单位(用户)管理者代表确认后,方可实施。

1.3.2 验证实施:使用(用户)单位应由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员组成验证小组,并负责按照验证方案组织实施环氧乙烷灭菌器的验证;供应方可派技术人员提供协助。

1.3.3 验证结论:应由双方人员共同对验证的过程和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确认,形成验证结论并会签。

1.3.4 验证资料:所有有关验证的资料、所取得的数据、记录和验证报告由使用(用户)单位妥善保管、存档。

第二章验证方案
2.1 物理性能确认
2.1.1 真空速率试验
要求:预真空至-15Kpa的时间≤6min
预真空至-50Kpa的时间≤30min
条件:温度──恒定
2.1.2 真空泄漏试验
要求:预真空── -50Kpa
泄漏速率──≤0.1Kpa/min
条件:温度──恒定
时间── 60min
2.1.3 正压泄漏试验
要求:正压──+50Kpa
泄漏速率──≤0.1Kpa/min
条件:温度──恒定
时间── 60min
2.1.4 加湿试验
要求:湿度明显变化并在30~85%RH范围内
条件:温度──恒定
预真空── -25~-50Kpa
2.1.5 灭菌室空载箱壁温度均匀性试验
要求:控制温度──℃,最大温差≤±3℃
条件:压力──常压
24点温度传感器分布见附图
2.1.6 灭菌室空载空间温度均匀性试验
要求:控制温度──℃,最大温差≤±3℃,并确定冷点位置
条件:压力──常压
25点温度传感器分布见附图
2.1.7 满载温度均匀性试验
要求:控制温度──℃,最大温差≤10℃
条件:压力──常压
负载──箱,负载分布见附图
25点温度传感器分布见附图
2.2 微生物性能确认(半周期法)
要求:⑴.通过半周期法,在保持其它灭菌工艺不变的条件下,将灭菌作用时间进行变化,并将不同灭菌作用时间的灭菌指示物(枯草杆菌的黑色芽胞变种――Atcc9372)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培养,检测试验微生物生长,找出细菌全部杀灭的时间临界值(最短有效灭菌时间)。

⑵.应至少重复进行1~2次该时间临界值的有效性确认。

条件:⑴.灭菌工艺
灭菌温度──℃
保温时间──分钟
预真空── Kpa
保压时间──分钟
湿度── 30~85%RH
加药量── mg/l( Kg/ m3)
灭菌时间──分钟
换气真空度── Kpa
换气次数──至少3次
通风时间──分钟
⑵.试验微生物
•• 菌种:枯草杆菌的黑色芽胞变种(Atcc9372)
数量:40片
位置:见附图(5×8),菌片置于与产品相同的小包装内。

⑶.负载
负载──箱,包/箱,支/包,负载分布见附图。

第三章验证实施
3.1 验证小组
经管理者代表批准,验证小组由以下成员组成:
组长:;
成员:;
成员:;
成员:;
成员:;
成员:;
3.2 验证实施前的准备
3.2.1 设备
3.2.1.1 灭菌器安装应便于操作,安全措施应落实。

3.2.1.2 各管道.阀门及密封件应安装可靠,无泄漏。

3.2.1.3 电气装置应可靠接地。

3.2.1.4 各记录装置应能够正常工作。

3.2.2 产品、包装及其他
3.2.2.1 初始污染菌
应确定被灭菌产品从生产车间(净化车间)移出至进入灭菌器进行灭菌的最长滞留时间,并提供其初始污染菌化验报告;
3.2.2.2 产品
应确定被灭菌产品经环氧乙烷灭菌后其物理、化学性能未发生变化,并提供检验报告;
3.2.2.3 包装
应能证明被灭菌产品的包装是适合于环氧乙烷灭菌的(主要指包装的材料、厚度等既能够保证环氧乙烷气体的穿透、使被灭菌产品达到有效灭菌,又能够保证其经环氧乙烷灭菌后其物理、化学性能未发生变化),并提供检验报告;
3.2.2.4 环氧乙烷
应提供环氧乙烷气体成分的检验报告及供应商资料;
3.2.2.5 环氧乙烷灭菌生物指示物
应提供环氧乙烷灭菌生物指示物的质检报告及供应商资料;
3.2.2.6 加湿用蒸汽
加湿用水应使用蒸馏水、注射用水或去离子水,并提供相应的质量报告,以保证使其不成为微生物污染源。

3.3 验证实施
验证的实施由验证小组按确定的验证方案进行,并做记录,对验证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形成验证报告、存档。

第四章验证结论
根据GB18279标准(《医疗器械的灭菌--环氧乙烷灭菌的有效性确认和日常控制》),验证小组对本套20m3环氧乙烷灭菌器按第二章所述的验证方案进行验证,现将验证结果(验证数据附后)证明如下:
一、物理性能确认
物理性能确认包括真空速率试验、真空(负压)泄漏试验、正压泄漏试验、加湿试验、箱壁温度均勻性试验、空载温度均匀性试验和满载温度均匀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本套设备真空度达到-15Kpa、-50Kpa的时间为 min和___min,符合说明书中规定的≤6min和≤30min的真空速率要求。

真空(负压)泄漏试验系在-50Kpa条件下,保压60min时间内,灭菌器内压力变化最大值为 Kpa,符合泄漏速率≤0.1Kpa/min的要求;
正压泄漏试验系在+50Kpa条件下,保压60min时间内,灭菌器内压力变化最大值为 Kpa,符合泄漏速率≤0.1Kpa/min的要求。

加湿系统验证系在一定的真空度条件下,经加湿系统的加湿作用过程,灭菌器内的湿度产生明显的变化,证明加湿系统的工作是有效的。

在实际验证过程中,灭菌器内的初始湿度为%RH,当加湿装置内蒸气压力达到 Mpa 时开始加湿,蒸气压力降到 Mpa时停止加湿,经 min均衡后,湿度达到%RH稳定,达到加湿作用,加湿有效。

根据GB18279标准,在进行温度均匀性试验时,采用均匀分布的25个温度探测器测量灭菌器内箱壁、空间和载体内部的温度分布,试验结果表明:箱壁温度均匀性测试――在控制温度为℃时,灭菌器内部25个温度探测器记录的最高温度为℃,最低温度为℃,符合最大温差≤±3℃的要求;空载温度均匀性测试――在控制温度为℃时,灭菌器内部25个温度探测器记录的最高温度为℃,最低温度为℃,符合最大温差≤±3℃的要求;满载温度均匀性测试――在控制温度为℃时,灭菌室中负载内部25个温度探测器记录的最高温度为℃,最低温度为℃,最大温差为℃,符合最大温差≤10℃的要求。

二、微生物性能确认
微生物性能确认,系对环氧乙烷灭菌设备在灭菌周期中的灭菌工艺及灭菌过程的有效性进行确认。

根据GB18279标准,在进行微生物性能确认时,采用对环氧乙烷具有较强耐药性的枯草杆菌的黑色芽胞变种(Atcc9372)作为灭菌指示物,其原始微生物含量为1.0×106 cfu;在预热阶段开始前,按均匀分布原则,将40片灭菌指示物安放在灭菌负载中,其分布方式如附图所示。

根据灭菌负载的产品构造、包装形式及其在灭菌器内的分布方式,确定微生物性能确认时的相关灭菌工艺如下:
灭菌温度──℃
保温时间──分钟
预真空── Kpa
保压时间──分钟
湿度── 30~85%RH
加药量── mg/l( Kg/ m3)
灭菌时间──分钟
换气真空度── Kpa
换气次数──至少3次
通风时间──分钟
为证明灭菌过程的有效性,采用半周期法,在保持上述灭菌工艺不变的条件下,将灭菌作用时间进行变化,并将不同灭菌作用时间的灭菌指示物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培养,按培养后灭菌指示物有无细菌生长的结果作为对灭菌过程及灭菌工艺有效性的评判。

详细数据如表一所示:
从表一的结果可以说明:在上述灭菌工艺参数下,在灭菌负载的产品构造、包装形式及负载分布形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灭菌过程是有效的;灭菌作用的临界时间(最短有效灭菌时间)为 min。

表一
综上所述,经过对本套20m3环氧乙烷灭菌器进行交付试验和性能确认后,全套设备的验证结果和验证过程符合GB18279标准。

另:采用表一微生物性能确认取得的数据,按照半时循环法,由此推荐灭菌作用时间为 min,以确保灭菌有效性。

灭菌器真空速率验证记录
验证人:日期:灭菌器正压泄漏速率验证记录
验证人:日期:灭菌器真空泄漏速率验证记录
验证人:日期:灭菌器加湿系统验证记录
验证人:日期:
验证人:日期:
验证人:日期:
验证人:日期:
生物指示物长菌时间记录
记录人:日期:
初始灭菌工艺
制表人:日期:
确认有效的灭菌工艺
制表人:日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