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家庭是教育的最好教室,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
父母的第一责任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第一位的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在孩子一天的活动中,蕴涵着许多看似平常的生活活动,其实这正是培养各种好习惯的大好时机。
如果家长能重视日常生活教育,重视对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对孩子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那么,好习惯也是表扬出来的。
班主任老师在管理班级时会做一个量化方面的表格,里面是关于学生的纪律、学习卫生等方面的内容,如果做得好就会贴上红星、红花、笑脸等图章,谁做得最好,在期末的时候就会有相应的奖励;家长如果采用这套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肯定也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我们可以给孩子就习惯方面分分类,可以分为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然后又从这四大方面细化,分成若干个具体的、明确的习惯。
比如,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收拾自己的物品(玩具、书本之类的)、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并检查、不打人、关心别人等等,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来制作表格的内容。
根据孩子每天的表现贴上笑脸,然后给予一定的奖励。
当然这个奖励一定要及时,最好实施开始阶段能两三天就给予奖励,再慢慢把奖励的时间拉长,奖励的东西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来决定;如果孩子没表现好,我们也应该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当然,在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家长还应该讲清楚为什么会批评。
家长要做孩子的表率,因为家长每一个动作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
反过来,家长也可以请孩子作评判、监督。
可以跟孩子说,如果爸爸妈妈做得不好,可以指出来,家长也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相信孩子能做好。
家长还应把学校或幼儿园的生活规则与家中的生活规则相衔接,让孩子的好习惯始终如一地保持下去。
讲述人:香台好方法:言传身教好习惯受用终身,这点丝毫不假。
特别是年幼孩子的生活行为习惯培养好了,对以后的学习习惯有很大帮助。
培养习惯需要代价,特别是在初期。
我女儿今年已经上初中了,生活、学习习惯一直不错,我的感想就是言传身教,其中身教尤为重要。
比如孩子的吃饭问题,是很多家长头疼的,比如挑食、不肯吃饭等等。
在孩子两岁左右开始自己要求吃饭的时候,我就让孩子自己吃,哪怕把桌子上弄得很乱也没关系,因为只有在孩子有了主动愿望的时候配合孩子,他才能做得更好。
挑食毛病在年幼的时候就要杜绝,家长和孩子一起吃,不评论菜的好坏,吃饭的时候除了和孩子谈论学校、幼儿园的事情以外,不做其他事情,特别是不能在吃饭的时候看书和看电视。
我这方面要求是很严格的,女儿很小开始,一吃饭就把电视关了,不管那时候是什么电视。
这样成了习惯后,每次说到“开饭了”,女儿就自觉地把电视机关了。
还有就是行为习惯的问题,比如见人有礼貌啊、饭前洗手、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等等,都需要家长身体力行,当着孩子的面做一个有好习惯的家长。
那样,孩子的习惯自然就养成了。
生活习惯养好了,学习习惯就很容易培养了。
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已经把好习惯当成了常态,很容易进入状态。
讲述人:典爸好方法:先问自己在我们思考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前,我们先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好习惯?哪些是好的习惯呢?吃饭不看电视是好习惯吗?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大人是边吃饭边看电视的呢?所以,我们在想让小孩子培养一个习惯的时候必须先自己反思一下:这个习惯是不是必须的?这个习惯适合他吗?书店里有不少育儿类的书籍,很多家长都在书中大谈特谈自己的育儿经验。
但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适合他的子女的经验并不一定就适合你的子女。
比如说我们自己吧,有些人在早晨最容易记住东西,而有些人在晚上最容易记住东西。
所以不要人云亦云,要观察、了解自己的孩子,制定最适合他的习惯。
第三个问题是:好习惯越多越好吗?习惯其实是一种定式,确切地说是一种行为上的定式。
联想电脑有句广告词说得好:“如果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所以我们又回到了第一个问题的结论———这个习惯是不是必须的。
第四个问题:你了解自己在子女习惯养成里充当的角色吗?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父母作为习惯的培养者、监督者,需要全程参与,你坚信自己能够坚持下去吗?如果自己不能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你只会言传身教给他一个三心二意的坏习惯!问了这么多问题,你是不是发现在培养孩子好习惯前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在你解答完这些问题的时候,我相信你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培养出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小家伙了!怎样教育贪玩的孩子乐于学习?应让他们养成怎样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最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孩子小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一个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
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如: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时,记者问其中一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这位科学家平静的说:“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
”“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道歉,仔细的观察事物。
”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说明了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当然,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
一、什么是学习习惯呢?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景下自动的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
也就是说到了一定时候,孩子会自动地学习。
如:有一个老师的孩子去上海参加一个全国性的竞赛,带队的老师回来后很有感慨的说了一件事:那天在轮船上,晚餐后,同学们都在甲板上观看风景玩去了,过了一会儿,没经任何人提示,也没任何人要求,该做功课的时候了,那个老师的孩子就独自到船舱里拿出书本,旁若无人的开始学习起来——带队的老师感慨道:那就是习惯。
在我的儿子身上我也是非常有感触的,我儿子在学围棋,自从第一天学围棋开始,我就坚持每天7点以后和他一起做围棋习题,下下围棋,到现在大概有九个多月了,偶尔有几次回到家晚了,直接让他洗澡睡觉,没有下围棋,我也没有告诉他今天不下围棋了,但是我儿子会主动地提醒我“妈妈,今天没有下围棋,你忘了”。
就是这几个月来他已经养成了习惯,到了这个时间,他就会做这件事。
二、怎样科学的引导孩子习惯的养成呢?孙云晓教授的公式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
那怎么说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呢?如培养孩子爱画画的习惯,今天叫他画一只小兔子,明天画小兔在吃青草,增加画青草或草地,后天在草地上画几朵花,再后天在天上画白云太阳。
这样一天一天的增加,画画的好习惯就自然的养成了。
克服坏习惯怎么用减法呢?如孩子坐不住板凳是正常现象。
一位细心的妈妈观察写作业的儿子,一会喝水,一会撒尿,不到一小时出来四五次。
这位妈妈看在眼里却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在第二天孩子写作业前给孩子提了个建议:坐下前把该办的事办好,我看你写作业时出来3次完全可以。
孩子在妈妈的鼓励下果真少出去一次;过几天妈妈又提议再减少一次,孩子又轻松做到了。
父母的要求依次递减,直到孩子可以集中精力把作业写完,既帮孩子克服了不良习惯,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
好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贵在长久坚持。
有的家长反映我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读书(看书)不感兴趣、观察事物粗心、记忆力差等情况,以上这些都是影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
针对家长提出的孩子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产生的困惑,下面从学习兴趣的培养,注意力的训练,读书习惯的培养,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记忆力的训练五个方面向家长介绍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一)、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孩子兴趣的产生往往是在小时候。
不同的年龄段,由于各自不同的素质,孩子的兴趣往往有自已的独特性。
孩子兴趣的发展和表现,往往是他天赋和素质的先兆。
家长要经常问一问孩子的兴趣是什么,要引导孩子不断发展兴趣。
有位学者曾把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向上的积极性比作父母撒在孩子心田里的一粒小小的火种。
当父母将这粒火种在孩子心中点燃的时候,就像面对需要点燃的一堆柴草,小小的火种落在上面,风大了就会吹灭,风小了燃不起来,柴草太紧了不透风,太松了又聚不起火,柴草潮湿了还不行,这时候,你要小心呵护这小小的火苗,要“哄”着它一点点燃起来,旺起来,最后成为熊熊烈火。
那么,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1、增强学习快感,培养直接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没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
学习若能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孩子一定会喜欢学习,年龄越小的孩子,学习兴趣越是以直接兴趣为主。
例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可能是他乐意用五彩的蜡笔在纸上涂抹,看着五彩的线条在纸上延伸、扩展,他的思维、想象也跟着任意遨游、旋转;也可能是老师经常表扬他,虽然他画得并不怎么样。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习变为快乐的事呢?首先,多表扬,少批评。
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
有些家长开口闭口就是“这么简单都不会,光知道玩”,本是恨铁不成钢,却不知好钢已在批评中钝化了,日久天长孩子总觉得自已很差,总有错,在学习中有压抑感,于是厌恶学习。
如果孩子是真的做错了,当然也要给予批评,让孩子明白大人为什么要批评他,让他明白道理。
其次,使孩子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
成人要尽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识,一开始就让孩子学懂,这样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2、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
优秀家长的经验也证明: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联系孩子的思想和实际,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有的孩子在学跳舞,她不喜欢舞蹈基本功练习,吃不了这个苦,但是她对学习舞蹈可以参加各种演出表演活动的结果感兴趣,这种兴趣可以促使孩子去从事基本功练习的活动。
所以家长们既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直接兴趣,激发其勤奋学习,更要通过学习目的教育来提高孩子的间接兴趣。
兴趣在活动中的动力作用,已为不少心理学家所承认。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兴趣说成是“能量的调节者”。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认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就可以激起他对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3、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持点,成人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有的孩子把闹钟拆开,有的孩子不停问为什么、家长若不了解孩子的特点把这看成淘气、捣乱,对孩子采取批评、冷淡、不理睬的态度,就会损害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长,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另外对孩子的提问要积极回答,如果不会则可告诉他弄明白后再告诉他,但是说到要做到切不可敷衍了事。
如果家长是骗骗他,以后孩子不懂的问题他也就不问了,这样就会戳伤孩子的积极性和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