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管廊施工组织设计

综合管廊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第一章编制概况第一节编制依据第二节使用的主要规范第三节编制原则第二章工程概况第一节工程简介第二节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第三节气象、水文第四节地形地貌第五节地层岩性第六节地质构造第七节水文地质条件第八节水、土的腐蚀性评价第九节不良地质现象及特殊性岩土第十节管廊所在位置地质评价第三章工程设计概况第一节依据与规范第二节结构设计参数第三节施工材料第四节基础处理措施第五节管廊施工措施第六节基坑施工措施第四章工艺设计说明第一节总体设计第二节消防系统设计第三节排水系统设计第四节燃气舱排水设计第五节通风系统设计第六节电气系统设计第七节管廊管线设计第五章施工平面布置第一节平面布置原则第二节施工临时设施布置第三节安全及消防设施第四节施工道路规划第五节施工供水规划第六节施工用电规划第七节施工布置及管理第六章施工管理体系第一节项目管理机构第二节项目组织机构图第三节职责范围第七章施工管理部署第一节施工总体指导思想第二节工程建设目标第三节施工总体部署第四节总体施工方法第八章施工方案与施工措施第一节施工测量第二节拆除工程施工第三节基坑土方开挖第四节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第五节基坑降水与排水第六节基坑变形监测第七节基坑应急预案第八节管廊垫层浇筑第九节管廊模板工程第十节管廊钢筋工程第十一节管廊混凝土工程第十二节管廊防水施工第十三节基坑土方回填第十四节电力排管施工第十五节管廊电力施工第十六节给水工程施工第十七节通信排管施工第十八节消防工程施工第十九节通风工程施工第二十节清淤通道施工第二十一节混凝土档墙施工第二十二节水稳层施工第二十三节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第二十四节管廊内支架制作安装第二十五节通信接线井施工第九章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第一节施工总进度计划表第二节施工进度计划第三节工期进度保障措施第四节进度保障措施优化方案第五节进度计划的检查与调整第六节加快工程进度的措施第十章质量保证体系与措施第一节工程质量目标第二节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及职责分工第三节质量通病控制点和控制措施第四节质量控制程序图第五节质量保证措施第六节质量保证资料第七节内部奖罚措施第八节工程质量保修第十一章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第一节安全保证目标第二节安全保证体系第三节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职责第四节安全生产措施费的使用计划第五节现场防护设施布设第六节施工机械安全保证措施第七节专项安全方案的编制审核措施第八节办理意外伤害保险的落实措施第九节特殊季节施工安全保障措施第十节有害气体防护及监控措施第十一节一般安全保障措施第十二节安全考评制度及奖罚措施第十二章文明施工管理体系与措施第一节文明施工目标第二节文明施工措施第三节文明施工及标准化管理第四节文明施工保证措施第五节文明施工建设措施第六节现场卫生管理措施第七节文明施工与CI管理第十三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措施第一节目标及体系第二节环境保护措施第三节建立群众的协调互助关系第四节减少污染及防扰民措施第五节环保产品使用第六节降低噪音污染措施第七节污水处理措施第八节降低扬尘措施第九节环境保护措施第十节环保与环卫管理措施第十一节废弃费管理规定第十二节施工车辆管理控制第十四章消防和保卫管理措施第一节方针目标第二节组织管理第三节消防管理措施第四节保卫管理措施第五节现场警示标志的设置与管理第十五章特殊季节施工措施第一节高温施工措施第二节雨季施工措施第十六章新技术、新工艺应用第一节混凝土技术第二节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第三节模板及脚手架技术第四节绿色施工技术第五节防水技术第六节激光测量技术第七节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和管理技术第八节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第九节BIM技术应用第十七章交通组织疏导措施第十八章地下管线及地上设施保护措施第一节早发现、早处理第二节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加固措施第三节地面以上的各种管线加固保护措施第四节地下横向柔性管线保护措施第五节地下横向刚性管线保护措施第六节地下纵向柔性管线保护措施第七节地下纵向刚性管线保护措施第八节施工保护措施第九节意外事故处理措施第十节管线迁移第十九章劳动力安排计划第一节选派的施工队伍第二节施工人员计划安排原则第三节人员安排计划第二十章施工机械安排计划第一节施工机械配置原则第二节主要施工机械的选用第三节施工机械设备第二十一章施工物资投入计划第二节周转材料的调配原则第三节材料投入与管理第四节材料投入保证措施第五节物资采购计划第六节物资采购流程第二十二章绿色施工组织管理第一节绿色施工方案的原则第二节绿色施工管理体系第三节绿色施工责任分解第四节绿色施工管理目标第五节绿色施工管理制度第六节绿色施工技术措施第二十三章资源配备计划与先进性第一节降低成本宗旨第二节降低工程造价的技术措施第三节信息化管理第二十四章与相关单位的协调措施第一节与建设单位的协调配合第二节与监理单位的协调第三节与设计单位的配合与协调第四节与其他单位的配合与协调第二十五章施工风险管理措施第一节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第二节风险管理目标第三节风险的识别第四节风险要素分析第五节风险决策第六节风险管理评价第二十六章施工应急处理措施第一节综合说明第二节紧急情况分类第三节应急机构及职责第四节应急事件处理程序第五节应急措施第六节应急具体措施第七节应急物质准备第八节事后处理第二十七章施工技术档案资料管理措施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附表六:临时用地表第一章编制概况第一节编制依据1、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一期)西城区七标段招标文件;2、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一期)西城区七标段设计资料;3、国家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体系及国家现行安全生产法规;4、业主对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有关规定;5、建设部颁布的《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6、国家及行业颁发现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二节使用的主要规范1、本施工组织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规范如下(不限以下标准):若在本工程施工期间,有新的国家和本地标准出台,尚应满足新的标准。

2、使用的主要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一览表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将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即一是符合性原则,二是先进性原则,三是合理性原则,四是满足业主方要求的原则。

符合性原则:即整个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符合工程工期与资源配置的要求。

其次是要符合基本建设施工的程序和客观规律及本工程的特点要求。

先进性原则:即要求在符合性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本公司的技术、装备、员工素质为前提,采用科学的方法,先进的管理,优化的配置,完善的措施,实现先进的目标。

合理性原则:即要求以符合性为前提,先进性为目标,在选择施工方案和组织管理体系时,结合工程的实际,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和管理措施,在工期、质量、成本的最佳点上实现建设目标。

满足业主要求的原则:1、按工程工期要求,保证工程按期全部建成,达到能够投产或交付使用。

2、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在时间和空间(平面)两个方面统筹安排施工程序,缩短工期,加速建设进度,做到文明施工。

3、采取合理的施工组织,作好人力、物力的平衡调配,均衡组织施工。

4、贯彻施工验收、安全技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规、标准规范和规程,以及有关规章制度,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5、采用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组织措施,节约施工用料,提高工效,降低工程成本。

6、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减少笨重体力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

7、合理选择资源和运输方式,节省费用开支。

第二章工程概况第一节工程简介本工程为重庆市万盛经济开发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一期),工程拟建场地位于重庆市万盛经济开发区西区,共包含9个标段。

本工程为7标段,包含花卉路、西黄路2条道路,其中花卉路为拟建道路,管廊拟建在南侧人行道和车行道下;西黄路为现状道路,管廊拟建在南侧绿化带下。

花卉路综合管廊起点桩号EK0+012,综合管廊终点桩号EK0+255,全长约243m。

西黄路综合管廊起点桩号FK0+103,综合管廊终点桩号FK0+347,全长约244m。

花卉路综合管廊设计为双舱(综合舱+燃气舱),净空横断面尺寸为(3.2+1.7)m×3.2m,综合舱入廊管线:1×DN300给水管,1×DN300中水管,1×DN100直饮水管,16孔10KV 电力管,20孔通讯管。

燃气舱入廊管线:1×DN150燃气管。

西黄路综合管廊设计为双舱(综合舱+雨水舱),净空横断面尺寸为(3.2+3.5)m×3.2m。

,综合舱入廊管线:1×DN300给水管,1×DN300中水管,1×DN100直饮水管,16孔10KV电力管,20孔通讯管。

雨水舱入廊管线:雨水箱涵3.5mx3.2m。

第二节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项目位于万盛经开区西区,綦万高速万盛收费站下道口附近,本次拟建管廊工程位于已建成或拟建的十二条市政道路旁,交通方便。

第三节气象、水文勘察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具有春早、夏旱、秋雨、冬干的特点。

多年平均气温17.7℃,最高气温44.1℃,最低气温-2.7℃,多年平均降雨量1238.38mm,降雨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5~8四个月份,占全年平均降雨量的55.3%。

多年平均日最大降雨量90mm。

常年风速较小,以偏西南风为主,最大风速度28.4m/s。

本区气候全年可施工作业。

经调查场地周边主要为已建市政道路或施工区,已建道路附近地表水经排水沟及排洪涵洞迅速排走,场地西侧(六井路、规划路)丘间凹地分布有上层滞水和鱼塘,鱼塘水已放干。

雨时低洼处有积水形成。

西城大道西侧人行道与本次拟建西城大道管廊之间有一条排洪涵渠为明渠与箱涵结合形式,该排洪渠主要为场地周边地表及地下水排泄的主要通道,渠宽5.5m,勘察期间现有流量3~4L/s。

第四节地形地貌万盛经开区地处四川盆地与贵州高原接壤地带。

城区位于群山环抱的河谷阶地,孝子河从北向南沿塔山脚绕过城区,清溪河从东向西环抱城南,整个城区呈“六山三丘一分坝”的地理特征,而勘察区正处于城区西部,南北向呈带状延展。

勘察区地形整体为丘陵剥蚀斜坡地貌,勘察区内地势东西侧高,中间低,中部为施工区,大部分比较平缓,局部隆起,部分地段起伏较大,局部呈2~3m的人工陡坎。

目前拟建场地以已建西城大道为轴线,其东侧为已建成区,管廊所在的市政道路均已建成地形平缓,地形坡角一般5~8°。

西城大道的西侧为施工区,除已建西黄路、四十九中路外其他地段均在平场施工中或已平场,局部有原始小山丘存在相对高差一般小于15米。

第五节地层岩性勘察区出露地层从新至老为素填土(Q4ml)、粉质粘土(Q4el+dl),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J1-2z)泥岩、砂岩及页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