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翻译硕士(MTI)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应用文写作 解说词)【圣才出品】

翻译硕士(MTI)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应用文写作 解说词)【圣才出品】

第6章 解说词
6.1 文体简介
1.解说词的概念
解说词即口头解释说明的词,是对人物、画面、展品或旅游景观进行讲解、说明、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采用口头或书面解释的形式,或介绍人物的经历、身份、所做出的贡献(成绩)、社会对他(她)的评价等,或就事物的性质、特征、形状、成因、关系、功用等进行说明。

2.解说词的作用
一是发挥对视觉的补充作用,让观众在观看实物和形象的同时,从听觉上得到形象的描述和解释,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二是发挥对听觉的补充作用,即通过形象化的描述,使听众感知故事里的环境,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3.解说词的特点
(1)解说词是供群众听的,是通过语言的表达来宣传和教育群众的,为此要求读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

另外,解说词是对实物和形象的解说,以实物和形象为写作依据,它起着启承和转合的作用。

全篇结构不苟求严谨,段落之间不苟求紧扣。

这种文体不是干巴巴的说明和说教,而是通过形象的语言对实物和形象进行描绘,文艺性很强。

从某种角度上看,它是说明和诗词的结合。

一篇好的解说词,就是一首感人的诗词。

(2)解说词是配合实物或图画的文字说明,它既要便于讲解,又要便于观众一目了
然。

这就必须三言两语,用不多的文字把实物介绍给观众,使观众在观看实物或图画时,借助于简明的文字介绍,对实物或图画获得深刻的认识。

(3)解说词是按照实物陈列的顺序或画面推移的顺序编写的。

陈列的各实物或各画面有相对的独立性,反映在解说词里,应该节段分明,每一件实物或一个画面有一节或一段文字说明。

在书面形式上,或用标题标明,或用空行表示。

(4)解说词是解说客观事物的,而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只有仔细地观察,深刻地研究,才能把它如实地反映出来,介绍给读者。

因此,要写好解说词,就要认真观察、研究被解说的事物,准确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物与物之间,有并列关系,有先后关系,有总分关系,有主次关系,等等。

这些关系,有分有合,分则相对独立,合则相互联系,在一定的范围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6.2 考研真题及范文
【南京大学2010翻译硕士真题】
请写一篇450字左右的说明文,介绍一个中国的著名旅游景点。

题目自拟,要求言简意赅,注意数据的实用和语言的专业性。

范文
“不到长城非好汉”——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长城是中华名族的象征,中国人民的骄傲,前后绵延一万二千多里,是明代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明代长城的精华。

“不到长城非好汉”,古往今来很多位世界知名人士曾登上八达岭一览这里的山河秀色。

八达岭长城坐落于北京的延庆县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该段长城地势险峻,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关隘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

历史上,八达岭长城是重要的军事要塞,史称天下九塞之一,居庸关只是一个关城,而真正扼住关口的是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高据关沟北端最高处,这里两峰夹峙,一道中开,居高临下,形式极为险要。

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附近交通便利,食宿等相关设施完善,是假日旅游的好去处。

八达岭景区以八达岭长城为主,以其宏伟的景观、完善的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著称于世。

登上万里长城,你可以看到脚下的长城依山就势,蜿蜒起伏,宛如一条巨龙在绵绵山岭上翻滚爬动,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叹为观止。

并且,这里的自然景色也令人流连忘返。

春化铺锦,夏绿叠云,秋气澄清,冬日雪岭,玉龙腾春。

春秋四季各有佳境,美不胜收。

八达岭长城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著称于世,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明代帝王北伐、清代天子亲征、慈禧西逃、泪洒八达岭。

八达岭长城留下了许多历史典故和珍贵的历史回忆,是具有深厚意蕴的历史名地。

【典型题一】
请写一篇450字左右的说明文,介绍一个中国的文物。

题目自拟,要求言简意赅,注意数据的实用和语言的专业性。

范文
清明上河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

《清明上河图》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桥和桥头大街的街面组成。

大桥西侧有一些摊贩和许多游客。

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

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

许多游客凭着桥侧的栏杆,或指指点点,或在观看河中往来的船只。

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有推独轮车的……大桥南
面和大街相连。

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作坊。

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

街道向东西两边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较宁静的郊区,可是街上还是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赶着毛驴拉货车的,有驻足观赏汴河景色的。

汴河上来往船只很多,可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有的停泊在码头附近,有的正在河中行驶。

有的大船由于负载过重,船主雇了很多纤夫在拉船行进。

有只载货的大船已驶进大桥下面,很快就要穿过桥洞了。

这时,这只大船上的船夫显得十分忙乱。

有的站在船篷顶上,落下风帆;有的在船舷上使劲撑篙;有的用长篙顶住桥洞的洞顶,使船顺水势安全通过。

这一紧张场面,引起了桥上游客和邻近船夫的关注,他们站在一旁呐喊助威。

《清明上河图》将汴河上繁忙、紧张的运输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更增添了画作的生活气息。

张择端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使《清明上河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清明上河图》丰富的内容,众多的人物,规模的宏大,都是空前的。

《清明上河图》的画面疏密相间,有条不紊,从宁静的郊区一直画到热闹的城内街市,处处引人入胜。

【典型题二】
请写一篇450字左右的说明文,介绍一个中国的名家。

题目自拟,要求言简意赅,注意数据的实用和语言的专业性。

范文
国学大师——季羡林
季羡林是中国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

曾在济南三合街小学、济南一中、山东大学就学。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入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等。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季先生回国,同年秋,经陈寅恪推荐,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

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

1984年任北京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

他先后担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等。

著作已经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有24卷。

季羡林创建了东方语文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

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

季老不仅学贯中西,融会古今,而且在道德品格上同样融合了中外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

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仁爱和恕道,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坚毅的气节和情操;西方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自由独立精神,尊重个性和人格平等观念,开放创新的意识;这些优秀传统都凝聚融化在季老身上。

所以,他能够做大学问,成大事业,有大贡献,他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和榜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