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剂学考试题

方剂学考试题

二、填空题1. 以紫菀、百部为君药,主治风邪犯肺所致咳嗽的方剂是止咳散。

2. 黄芪在玉屏风散中的作用是益气固表止汗,在补中益气汤中的作用是补中益气、升阳固表。

3. 六味地黄丸中补泻配对的药物分别是熟地黄—泽泻;山药—茯苓;山茱萸—丹皮。

4. 小青龙汤的君药是麻黄、桂枝。

功用是发汗散寒解表邪。

5. 麻子仁丸主治肠胃燥热,脾津不足,大便干结,小便频数。

6. 桂枝在当归四逆汤的作用是温经散寒、温通血脉,在小建中汤中的作用是温阳气、祛寒邪。

7. 按病证分类方剂的方书,首推《五十二病方》。

8. 苏子降气汤主治上实下虚之喘咳,上实指痰涎上壅于肺,下虚指肾阳虚衰。

9. 十剂通常指宣剂、痛剂、补剂、泻剂、轻剂、重剂、滑剂、涩剂、燥剂、湿剂。

10.体现和解少阳的配伍药对是柴胡与黄芩,青蒿与黄芩。

11.四逆散的药物组成是甘草、枳实、柴胡、芍药,其功用是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12.越鞠丸主治气、食、痰、湿、血、火诸郁,其中以气郁郁为主。

13.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大类。

14. 最早提出君臣佐使组方原理的专着是《黄帝内经》。

15.麻子仁丸主治肠胃燥热,脾津不足,大便干结,小便频数,概称脾约便秘证。

16. 银翘散中荆芥、豆豉的作用是增强辛散透表之力。

17. 八阵是指补、和、攻、散、寒、热、固、因。

18.主治“木火刑金”所致咳痰带血的方剂是咳血方,其功用是清肝宁肺、凉血止血。

19. 平胃散是治疗湿滞脾胃证的基础方,其组成是苍术、厚朴、甘草陈皮。

20.当归补血汤中当归与黄芪的用量比例是1:5 ,体现了甘温除热的治法。

21.方剂变化的主要形式有药味加减的变化,药量增减的变化,剂型更换的变化。

22.使用大承气汤时,宜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溶服芒硝。

23. 由沙参、当归、麦冬、枸杞子、川楝子、生地黄组成的方剂是一贯煎。

24.最早提出“八法”的医家及其着作是程氏,《医学心语·医门八法》。

25.临床应用桂枝汤解肌发表,汗出以“遍身漐漐微似有汗”为佳。

26.主治“木火刑金”所致咳痰带血证的方剂是咳血方,其功用是清肝宁肺、凉血止血。

27.温下剂的用药方法是泻下药与温里药配伍,一般以泻下药为主。

28. 健脾丸的病机是脾虚食积,其功用是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29. 越鞠丸治六郁证,其中治气郁的药是香附,治食、血、火郁的药分别神曲、川芎、栀子。

30.川芎茶调散主治外感风邪头痛。

其组方用药的理论依据是升散中寓有清降,疏风止痛而不温燥。

31.《素问.至真要大论》云:“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

32.当归四逆汤、四逆汤、四逆散三方主症均有手足厥逆,其病机分别为血虚寒厥;心肾阳衰韩厥和阳郁厥逆。

33.清营汤中银花,连翘在方中的作用是清热解毒、轻清透泄。

34.芍药汤与真人养脏汤共有的药物是当归、肉桂、芍药、木香,体现了刘河间“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的治泻、痢的理论。

35.具有和解少阳的药对是柴胡与黄芩和青蒿与黄芩。

36.苏子降气汤的病机是痰涎壅肺,肾阳不足,当归在方中的作用是温补下虚。

三、简答题1.治法与治则有何异同答:治则与治法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治则是治疗疾病时指导治法的总的原则,具有原则性和普遍性意义;而治法则是从属于一定的治疗原则的具体治疗大法、治疗方法及治疗措施,其针对性及可操作性较强,较为具体而灵活。

2. 普济消毒饮中生麻、柴胡的配伍作用是什么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并引诸药上达头面,且寓“火郁发之”之意,功兼佐使之用。

3. 佐药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有三种意义。

①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②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③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想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

4.十枣汤主治何证大枣在方中的配伍意义是什么悬饮和水肿,大枣在方中寓意有三:缓和诸药毒性;益气护胃,减少药后反应;培土制水,邪正兼顾。

5. 四逆汤中配伍炙甘草的意义是什么炙甘草之用有三:一则益气补中,使全方温补结合,以治虚寒之本;二则甘缓姜、附峻烈之性,使其破阴回阳而无暴散之虞;三则调和药性,并使药力作用持久,是为佐药而兼使药之用。

6.旋复代赭汤方中质轻的旋复花用量反比质重的代赭石大,为什么方中旋覆花性温而能下气消痰,降逆止嗳,是为君药。

代赭石质重而沉降,善镇冲逆,但味苦气寒,故用量稍小为臣药。

7.中药的煎法主要有哪几种各举出两味代表药先煎(磁石、生石膏)、后下(薄荷、青蒿)、包煎(旋覆花、车前子)、单煎(人参、西洋参)、磨汁(藕汁、姜汁)、熔化(阿胶、鹿角胶)、泡服(藏红花、番泻叶)、冲服(麝香、牛黄)。

8.芍药汤主治何证组方配伍有何特点湿热痢疾,是以清热燥湿为本,兼以气血并治,“通因通用”,肝脾同调,与葛根黄芩黄连汤、黄连解毒汤等纯苦寒止痢之方不同。

9.试述温下剂的用药配伍特点。

常用泻下药配伍温里药组成方剂,如大黄附子汤、温脾汤。

若暴病邪盛,寒实壅积,又当以辛热峻下药巴豆为主,猛攻急下,代表方如三物备急丸。

若宿冷久积,虽下利久不止,而实积仍在者,温下之时,还必须配合甘温益气之品。

10.半夏泻心汤主治何证用药配伍有何特点寒热互结之痞证。

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去柴胡、生姜加黄连、干姜而成,配伍体现了寒热并用,辛开苦降之法。

其半夏、干姜辛开散寒结,温胃止呕;黄连、黄芩苦降泄热结,清肠止泻。

故喊热分解,升降复常,痞满自消。

四、论述题1.龙胆泻肝汤主治何证方中配伍生地、当归的意义是什么主治:1.肝胆实火上炎证。

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等,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肝胆湿热下注证。

症见阴肿,阴痒,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肝主藏血,肝经有热,本易耗伤阴血,加用苦寒燥湿,再耗其阴,故用生地养血,当归补血,防苦寒渗利之品伤阴,补肝火太旺灼伤之阴血,以使标本兼顾。

2.芍药汤与白头翁汤在主治、功用、组成上有何异同芍药汤:主治:湿热痢疾。

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功用: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组成:为君药,柔肝理脾,调和气血,止泻痢腹痛。

黄芩、黄连为臣药,清热解毒燥湿、止痢。

佐药:大黄:通因通用,伍木香、槟榔攻下肠中湿热积滞。

木香、槟榔:行气导滞。

当归:柔肝和血,与大黄和用,又有之用,反佐:肉桂:防“”苦寒太过伤中,冰伏湿热之邪,伍归、芍助其行血滞。

使药:甘草:伍芍药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白头翁汤:主治:热毒痢疾。

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组成:白头翁为君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

黄连为臣药,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厚肠,黄柏,泻下焦湿热,两药共助君药清热解毒,尤能燥湿止痢。

佐使药为,归大肠经,苦寒性涩,主热痢下重。

其不同之处有三:一则芍药汤偏治于湿热内蕴肠道气分的痢疾,白头翁汤是热毒内陷肠道血分。

二则芍药汤以痢下赤白相兼为主,其舌苔多黄腻,而白头翁汤以痢下赤多白少或纯为鲜血为主,其舌红苔黄。

三则芍药汤是通调中兼清化,白头翁汤是清解中兼涩止。

3.麦门冬汤主治何证功用、组成是什么半夏在方中的配伍意义是什么使用半夏时要注意什么主治:虚热肺痿,胃阴不足证。

功用:清养肺胃,降逆下气;组成: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

佐以半夏降逆下气,化其痰涎,虽属温燥之品,但用量很轻,与大剂麦门冬配伍,则其燥性减而降逆之用存,且能开胃行津以润肺,又使麦门冬滋而不腻,相反相成。

4.小青龙汤与苏子降气汤在主治、病机、药物组成上有何异同临床如何区别使用小青龙汤:主治:外寒内饮证。

恶寒发热,无汗,胸痞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者。

病机:风寒束表,皮毛闭塞--恶寒发热。

无汗,身体疼痛;外寒内饮:一水寒相搏,引动不居,水寒射肺,肺失宣降导致咳嗽痰多而稀。

水停心下,阻滞气机故胸痞,水留胃中胃气上逆故干呕,水饮溢于肌肤故浮肿身重。

舌苔白滑,脉浮为外寒内饮之佐证。

用药以辛温解表药和止咳化痰痰药为主;苏子降气汤主治实喘。

痰涎壅盛,喘咳短气,胸膈满闷,或腰疼脚软,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滑。

病机为素体阳虚,肺有痰浊,一旦受邪,导致肺气不利,宣降失常,肺失肃降,故上实为标,下虚是本,症状主要表现在肺,儿肾虚也不可忽视。

上实--寒痰上雍于肺,肺气不得宣畅。

下虚--腰痛脚弱,肾阳不足,不能纳气,喘逆短气。

水不化气,泛儿为疾,外溢为肿。

用药除了止咳化痰药外还用到当归肉桂温补下元,纳肾气以平喘。

小青龙汤是治疗外感风寒,水饮内停的常用方剂。

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证治要点。

苏子降气汤主治痰涎壅盛,上实下虚之喘咳。

以胸膈满闷,痰多稀白,苔白滑或白腻为证治要点。

5.结合四君子汤的主治、功用、药物组成,谈一谈补气法的用药配伍特点主治脾胃气虚证。

面色白,语言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功用益气健脾,药物组成有人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茯苓(,甘淡健脾胜湿)、白术(苦温,健脾燥湿)、甘草(甘温,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四药配伍,共奏益气健脾之效。

6.黄土汤与归脾汤均可治疗脾不统血的出血证,但立法、方药不同,为什么(请结合主治、病机、功用、组成加以说明)归脾汤用于脾气不足,气不摄血之证,故以黄芪、人参等益气健脾为主组方;黄土汤用于脾阳不足,阳虚失摄之证,故以附子、白术合灶心土为主组方,功能温阳摄血。

7.藿香正气散主治、功用是什么用药配伍有何特点为何以藿香为君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本方以广藿香为君,辛温芳香,辛散而不燥烈,微温而不燥热,能运脾胃、调中焦、化湿浊,复加紫苏味辛气香,散湿辟秽化浊;白芷芳香走窜,辛散温通,化湿醒浊;陈皮芳香化浊,苦辛燥散,温化寒湿,调理气机,而增芳香化湿之功。

8.温经汤与逍遥散均为妇科调经的常用方,临床如何区别使用(请结合主治、病机、功用、组成加以说明)温经汤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冲任虚寒,血凝气滞,故小腹冷痛,月经不调,经期延后或提前,甚或崩中漏下,痛经,入暮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方中用吴萸、桂枝温经散寒,行气止痛,川芎、当归、丹皮活血祛瘀,养血调经,退虚热,阿胶、人参、麦冬等养阴润燥,并制吴萸、桂枝之温燥;逍遥散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肝郁则气滞,从而乘脾,以致脾虚,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素体血虚,故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方中以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条达为君药,当归养血,白术、福利、甘草益气健脾,气血生化有源。

9.黄土汤主治何证方中阿胶、生地及黄芩的配伍意义是什么(请结合病机、组成加以说明)主治阳虚便血,方中阿胶、生地及黄芩配伍生地滋阴养血止血,即可补益阴血之不足,又可制白术、附子温燥伤血,生地、阿胶得白术、附子可避滋腻呆滞碍脾之弊,黄芩止血,又佐制温热以免动血之用,此法为“刚柔互济”之配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