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贸区监管模式创新

自贸区监管模式创新

福建、广东、天津三地自贸试验区积极复制推 广上海自贸试验区创新举措,在制度创新方面, 复制了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成 功做法,推进投资 管理制度创新、贸易监管模式创新、金融制度 创新和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创新; 在建设开放标 杆方面,新设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 理制度基本建立,吸收外资效果明 显;在辐射 带动周边区域方面,新设自贸试验区各有侧重、 积极推进;在有效防控风险方面,新设自贸试 验区事中事后监管稳步推进。
海关注册登记的试验区内企业相 关信用信息。
【项目11】企业自律管理
改革 内容
把海关稽查部门对企业单一的强 制性查处违规行为,变成同时给 企业一条主动向执法机构报告相 关行为的途径,通过这个途径,
能使海关对企业的行政处罚及相
关贸易便利措施得到不同程度的 减轻或保留。
【项目12】企业协调员
改革 内容
改革 内容
改革后 ▪改变传统逐票申报方 式,改“一票一报” 为“多票一报”,允 许企业货物分批次进 出,在规定期限内集 中办理海关报关手续。
【项目6】对符合条件的仓储企业实行联网 监管
改革前 ▪对区内保税仓库管 理采取传统的定期盘 库管理模式,仓储企 业管理系统未与海关 联网。
改革 内容
改革后
▪将传统的阶段性盘库方式改为动 态、实时的仓库核查模式。对符 合条件的使用仓储管理系统(WMS) 的企业,实施“系统联网+库位管 理+实时核注”的仓储物流海关监 管模式,对货物进、出、转、存 情况做到实时掌控和动态核查。
改革 内容
改革后 ▪对一线进出境备案清单 以及二线不涉税的进出 口报关单取消随附单证 的要求,但海关保留必 要时要求企业提供随附 单证的权力。
【项目15】集中汇总纳税
改革前 ▪海关征税为传统的 逐票审核、征税放行 模式。
改革 内容
改革后
▪将传统的海关主导型的税收征管 模式转变为企业主动型的征管模 式。深化税收征管环节的“前推” 和“后移”,在有效担保前提下, 企业在规定的纳税周期内,对已 放行货物向海关自主集中缴付税 款,推进征缴电子化,海关由实 时性审核转为集约化后续审核和 税收稽核。
金融 创新
▪以金融有序开放的试验为中国整体金融开放探索节奏、 次序和路
径;对接高标准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进行更大胆和更大范围的先
行先试; 稳步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离岸金融业务发展,服务国家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战略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以发展离岸人民币金
融业务为重点,结合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优势,鼓励开展差异化的离
1
2
深圳海关深化通关模式改革,搭建高 效陆海通道;关检“监管互认”试点 工作在厦门的启动,缩短了进出口企 业的通关时间。
3
至2015年10月,上海海关两年来累计出台 的31项自贸试验区监管创新制度中近20项 在各地得到成功复制推广,为当地经济发 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除上述创新之外,海关在自贸区监 管方面存在的创新可能
【项目18】境内外维修
改革前 ▪仅允许区内企业开展 区内生产出口产品的 返区维修,且维修业 务规范不明确。
改革 内容
改革后 ▪支持自贸试验区内企业 开展高技术、高附加值、 无污染的境内外维修业 务,海关参照保税加工 的监管模式,依托信息 化管理系统实施管理。
【项目19】期货保税交割
改革前 ▪在上海洋山保 税港区内开展铜、 铝两项商品的保 税期货交割试点。
改革 内容
改革后 ▪允许企业在试验区4个海 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开展以 保税监管状态的货物作为 期货交割标的物,开展期 货实物交割。业务品种扩 大到上海期货交易所全部 上市的商品品种。
【项目20】内销选择性征税
改革前
▪除外高桥保税区 外,试验区其他海 关特殊监管区域实 行内销货物按照实 际状态征税。
改革 内容
改革后 ▪对设在自贸试验区 内的企业生产、加工 并经“二线”销往国 内市场的货物,企业 可根据其对应进口料 件或实际状态中选择 缴纳进口关税。
【项目21】自动审放、重点复核
改革 内容
创新海关审单作业模式,以企业
信用为前提,对低风险单证实施 计算机自动验放。
【项目22】引入社会中介机构辅助开展海 关保税监管和企业稽查
协调员制度,原先是海关总署在上海海 关去年年底开始全面试点的一项工作, 面向AA类高资信企业的特别优惠服务措
施,此次改革,通过构建“上海海关企
业协调员服务平台”,指定专人担任企 业协调员,协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将
在自贸区中拓展至B类以上且有实际需求
的企业,除了少部分低资信企业之外 (这数量只有十几家),绝大多数企业 都能享受这项制度的好处。
A
贸易的便
利化开放
B
投资的自
由化开放
C
金融的国
际化开放
境内关外”的特殊 监管制度,即“一 线放开,二线管住”
对外资实施准入前 和准入后的国民待 遇,程序 非常简单
重点是放开资本项 目管制,建立与上 海自贸试验区相适 应的外汇 管理体制
【项目1】一线进境货物“先进区、后报关”
改革前 ▪在一线进境货物入 区环节,企业先向海 关申报进境备案清单, 海关办理完通关手续 后,企业再凭放行单 据将货物运至区内。
自贸区监管 模式创新
姓名:胡珊 学号:201310730048
Contents

上海海关对自贸区监 管模式的创新

创新的监管模式复制 推广的成效
海关在监管创新方面 存在的可能

上海海关对自贸区监管模式的创新
至2014年9月17日,上海海关已出台23项自贸 区创新制度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建立体现出“三个开放”:
【项目13】一次备案、多次使用
改革 内容
区内企业经一次账册备案后,不再 需要向海关重复备案,就可以开展
“批次进出、集中申报”、“保税
展示交易”、“境内外维修”、 “期货保税交割”、“融资租赁”
等需要海关核准开展的业务。
【项目14】简化无纸通关随附单证
改革前 ▪海关在通关申报环 节需提交提单、合同、 发票、装箱单等纸质 随附单据。
协议,进出口贸易中,本国的高资信企业
到了另一国,也可以享受最高等级的通关 便利。海关优先将自贸区内企业作为首批 运作企业,及时享受AEO互认成果,适用 相应通关便利措施。
【项目10】企业信用信息公开
改革 内容
定期编制并公布《中国(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企业信用信 息公开目录》,采用主动公开和
依申请公开两种途径对外公布经
改革 内容
改革后 ▪对实行海关联网监管、 并符合一定条件的企 业,取消单耗管理核 销模式,实行以每日 工单数据为基础的核 销模式。
【项目9】推进海关AEO互认
改革 内容
AEO即“经认证的经营者”。目前,中国 内地海关和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中
国台湾、欧盟已经签署AEO互认的合作协
议。自7月1日,在上海自贸区内推进海关 AEO互认。互认之后,每个国家按照双边
岸金融业务
制度 创新
▪将制度创新与功能创新有机结合,有效服务上海“四个中心”和科创
中心建设。一方面,上海自 贸试验区要和金融中心建设紧密结合,为
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先行先试的平台,拓展金融创新功能,着力建设 人民币的定价、交易、清算中心,并 成为跨境投资并购的桥头堡。另
一方面,探索建 立自贸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联动推进制度,充
【项目4】统一备案清单
改革前
改革 内容
改革后 ▪改革后:统一 简化区内备案清 单格式,申报要 素统一规范为30 项。
▪改革前:外高桥 保税区、保税物流 园区备案清单申报 项为36项;洋山保 税港区和浦东机场 综合保税区备案清 单申报项为42项。
【项目5】批次进出、集中申报
改革前 ▪通关申报环节以 逐票申报为主,集 中申报为辅且均在 二线实施。
改革 内容
改革后 ▪对于一线进境货物,海关依 托信息化系统,允许企业凭进 境货物的舱单信息先提货进区; 上海海关所辖口岸监管场所经 营人凭电子信息办理相关货物 的提离手续;货物运至区内后, 企业再在规定时限内向海关进 行进境备案清单申报。
【项目2】区内企业货物流转自行运输
改革前 ▪试验区范围内4个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之间货物的流转采 取转关运输方式, 并用海关监管车辆 运输货物。
【项目16】授权试验区内海关办理企业适 用A类管理事项
改革 内容
海关的企业分类共分5类,A类是
第二类。原先这类企业的评定事 权属于上海海关,这次由上海海
关放权至自贸区海关。
【项目17】智能化卡口验放
改革前 ▪车辆、货物进出人 工办理手续,效率 较低。
改革 内容
改革后 ▪简化卡口操作环节,升级 改造卡口设施,实现自动 比对、自动判别、自动验 放,缩短车辆过卡时间, 提升通关效率。(根据现 有业务量等条件,先在松 江、漕河泾出口加工区卡 口复制推广。)
03
郁鸿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相关制度创新的再思考
04
郭爱军.陆丽萍.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
进展及对上海的启示
【项目7】保税展示交易
改革前 ▪仅允许企业在区 内开展保税展示。
改革 内容
改革后 ▪允许区内企业在向海 关提供足额税款担保 (保证金或银行保函) 后,在区外或区内指定 场所进行保税货物的展 示及交易。
【项目8】加工贸易工单式核销
改革前 ▪仅在区内个别生产 企业试点。一般生产 企业实施单耗管理核 销模式。
利和发展动力向外传输,与周边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 互利共赢。加强与长江经济带联动,加快在长三角制度创新复制推
广和一体化创新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
01 02
澎湃新闻网/newsDetail_forward_1267509 中国经济网 /zg/201510/19/t20151019_6737833.sht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