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际关系与沟通培训教材(PPT 53页)

人际关系与沟通培训教材(PPT 53页)

❖ 有一个人请了甲、乙、丙、丁四个人吃饭,临近吃饭的时 间了,丁迟迟未来。这个人着急了,一句话就顺口而出: “该来的怎么还不来?”他听到这话,不高兴了:“看来 我是不该来的?”于是就告辞了。这个人很后悔自己说错 了话,连忙对乙、丙解释说:“不该走的怎么走了?”乙 心想:“原来该走的是我。”于是也走了。这时候,丙对 他说“你真不会说话,把客人都气走了。”那人辩解说: “我说的又不是他们。”丙一听,心想:“这里只剩我一 个人了,原来是说我啊!”也生气地走了。
❖ 第一只老鼠最先吊下去喝油,它想:“油就这么多,大家轮流 喝一点儿也不过瘾,今天算我运气好,干脆自己跳下去喝个饱 。”夹在中间的老鼠想:“下面的油没多少,万一让第一只老 鼠喝光了,那我怎么办?我看还是把它放了,自己跳下去喝个 痛快!”第三只老鼠也暗自嘀咕:“油那么少,等它们两个吃 饱喝足,哪里还有我的份儿?倒不如趁这个时候把它们放了, 自己跳到缸底饱喝一顿。”
❖ 视频欣赏:四川方言-泰坦尼克号 ❖ 讨论:干虾儿(Jack)是如何主动与胖妹( Rose)沟通
,并取得她的信任?
第四讲 初识沟通协作
❖ 沟通是一门生存的技巧,学会它、掌握它、运用它。 ——拿破仑·希尔
❖沟通是一种习惯。 ❖协作是人的生存方式。 ❖沟通是团队协作的基础和有效方法。
一个故事的启示
3.2 自我认知与修正
❖ 故事:有两个秀才一起去赶考, 路上他们遇到了一支出殡 的队伍。看到那一幅黑漆漆的棺材,其中一个秀才心里立 即“咯登”一下,凉了半截,心想:完了,真倒霉,赶考 的日子居然碰到了棺材。于是,心情一落千丈,走进考场 ,那个“黑漆漆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竭 ,名落孙山。另一个秀才也同时看到了,一开始心里也“ 咯登”了一下,但转念想:棺材,棺材,噢!那不是有“ 官”又有“才”吗?好,好兆头,看来今天我要鸿运当头 了,一定高中,于是十分兴奋,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 思如泉涌,果然一举高中。回到家里,两人都对家人说: 那“棺材”真的好灵。
❖ 女:“七十一口?不会吧?”,转头看看房子,心想也住 不下啊。
❖ 男的跳起来,火气就有点大了。“不是七十一口啊,就是 一口!”
❖ 女大学生害怕了,这人不是调戏我吧?怎么越说越多,才 一会功夫,这就变成九十一口了?吓得拔腿就逃。
启示
❖ 沟通时双方必须使用统一的符号(如语言文字等),或有 中介者将双方不相同的符号转换成相同的符号,否则将会 影响沟通的顺利进行。
❖ 同样是维多利亚,在宫殿上是女王,回到寝宫就是妻子, 她的语言形式一定要符合自己转换的角色身份。
现场问题
❖ 一位刚刚过门不久的媳妇,在下班后回到家里,婆婆将一 碗热气腾腾的红烧鲤鱼端了出来说:“快吃吧,趁热。” 谁知道媳妇把嘴一噘,“前天炸鱼,昨天清蒸鱼,今天又 是红烧鱼,怎么总是鱼呢?”婆婆顿时呆立在一旁,她伤 心极了,因为儿子曾告诉她,媳妇爱吃鱼,老太太好心好 意变着法子给媳妇做,不但不讨好,反倒引来了不满。
沟通示意图
❖ 沟通的类型: (1)按对媒介的依赖程度: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 (2)按使用的符号形式: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3)按组织程度: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4)按信息有无反馈: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5)按沟通发生的场景和目的:会议沟通、商务谈判、管
理沟通、团队沟通、推销沟通等
一个关于沟通的笑话
❖ 如何增加公开领域: (1)自我开放 (2)多与人交流 (3)多参加集体活动
二、ABC理论与认知修正
❖ ABC理论认为,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后果(C)不是由某 一事件(A)直接引发,而是由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 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直接引起。
ABC理论的启示
❖ 产生人际隔阂和交往障碍的根源是自己。 ❖ 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 我们要做自己的主人。 ❖ 我们要真诚、客观对待别人,总有一天别人会同样对待
二、人际隔阂的常见影响因素 ❖ 影响因素:年龄“代沟”;偏见;身份地位差异;认知差异;
自我认知障碍;个性特征障碍。
❖ 案例:在某重点高校念热门专业的大一学生小蕾(化名) 几次找到班主任老师要求退学。"小蕾写得一手好文章,还 弹得一手好钢琴。入校不久,她就因文笔出众,被校内文 学团体破格吸收为会员。"小蕾的班主任说,听说她要退学, 大家都很吃惊。小蕾要退学的理由主要是:觉得同学们瞧 不起她,总在背后议论她,以至于她感觉"大家都挺虚伪的, 一回到寝室,就胸口发闷",甚至觉得"活着没意思"。老师 们也描述说,当小蕾讲到这一点时,就变得烦躁不安,最 后竟然泪流满面"。
一、自我认知与约哈里之窗 ❖ 约哈里之窗是分析人际冲突的一个方法。
他人知道关 他人不知道 于我的事情 关于我的事情
我知道关于 我的事情
公开
隐私
我不知道关于 我的事情
盲点
未知
约哈里之窗
披露
回应
公公开开
隐私
盲点
未知
约哈里之窗理论的启示
❖ 一个人自我的公开领域扩大,则其生活变得更真实,无论 与人交往还是独处,都会感到轻松愉快而充满活力;而盲 目领域变小,人对自我的认识就会更清晰,在生活中更容 易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力。
❖ 女王回答:“我是女王。”门没有开,女王再次敲门。 ❖ 房内的阿尔伯特问:“谁呀?” ❖ 女王回答:“维多利亚。”门还是没开。女王徘徊了半晌,
又上前敲门。房内的阿尔伯特仍然问:“谁呀?” ❖ 女王温柔地回答:“你的妻子。”这时,门开了,丈夫阿
尔伯特伸出热情的双手把女王拉了进去。
案例点评
❖ 同一对象在不同的环境里往往表现为不同的角色,彼此的 关系也就跟着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是通过说话表示出来, 不然就会发生角色错位。
人际关系与沟通培 训教材(PPT 53页)
名人名言
❖ 罗斯福:成功公式中,最重要的一项因素是与人相处。
❖ 洛克斐勒:我付高薪给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远超日光之 下任何其他能力。
❖ 保罗盖帝:一个主管,不管他拥有多少知识,如果他不能 带动他人完成使命,他就毫无价值。
❖ 一位哲人说:“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象陆地上的船,永 远到不了人生的大海”。
我们。
三、角色认知与消除隔阂 ❖ 角色:某人在特定的社会和团体中所占有的位置和行为模式。 ❖ 角色认知:某人对自己所处的特定的社会与组织中的地位的
知觉。 ❖ 要想成功,角色认知非常重要。
案例:女王与妻子
❖ 英国著名的维多利亚女王,与其丈夫相亲相爱,感情和谐。 有一天,维多利亚女王去参加社交活动,而阿尔伯特却没 有去,已是夜深了,女王才回到寝宫,只见房门紧闭着。 女王走上前去敲门。房内,阿尔伯特问:“谁?”
❖ 新制度出台后,以往静悄悄的会议逐渐出现了热烈的场面,大家踊跃发 言,争相对别人的提案进行反驳,有时候为争论某个不同意见,争论者 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但在走出会议室之前,都会达成一个解决问 题的共识,不管是同意还是反对,都要按照达成的共识去做。过了一段 时间后,奇迹出现了,这家钢铁厂逐步走出困境,起死回生,甚至在几 年后进入了美国最优秀的四大钢铁厂之列。
❖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有次人口大普查,雇用了很多大学生作 为临时普查员。有一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女大学生(后 面简称‘女’)去一个人家做普查,她敲开了房门,家里 有一个男公民(后面简称‘男’)。她先说明自己的身份 ,并给看了临时的证件,随后准备好了表格开始调查记录 。
❖ 女:“请问您家里是几口人?”,问的很正规,毕竟是大 学生,有点学究气。
❖ 沟通作为一个重要的人际交往技巧,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非常广泛,其影响也很大。可以说,人际矛盾产生的原因 大多数都可归于沟通不畅。
小测试
❖ 请你就以下问题认真地问问自己(回答“是”得1分,回 答“否”不得分 ):
❖ 1.你真心相信沟通在组织中的重要性吗? ❖ 2.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寻求沟通的机会吗? ❖ 3.当你站在演讲台时,能很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吗? ❖ 4.在会议中,你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吗? ❖ 5.你是否经常与朋友保持联系? ❖ 6.在休闲时间,你经常阅读书籍和报纸吗? ❖ 7.你能自行构思,写出一份报告吗? ❖ 8.对于一篇文章,你能很快区分其优劣吗?
❖ 男:“是一口”,回答也是一板一眼,可惜普通话不标准 ,音调有点偏差。
❖ 女:“十一口?”,伸出两个指头确认。
❖ 男:“不是十一口,而是一口。” ❖ 女:“二十一口?”略显诧异,十一口的人不多见,但还
是有,可二十一口?
❖ 男:“不是二十一口,其实一口。”男的有点急,心想怎 么你这个大学生连话也听不懂?
4.1 认识沟通
❖ 沟通的定义:沟通就是发送者凭借一定的通道(或媒介) ,将信息发送给既定对象(接受者),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相 互理解的过程。
❖ 要点: (1)沟通可用任何方法来彼此交换信息。 (2)沟通是信息、思想或意见之交流、交换。 (3)沟通不仅要传递,还要被充分理解,是一个双向、互动
的反馈和理解过程。
感悟
❖ 一切的根源不在于事物本身,而来源于有权对事物做出不同 评价的我们自己,我才是事情的根源,我是一切的根源。
❖ 一切认知的核心在于认知者自身,一切问题的核心在于你自 己。你要做自己的主人,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 也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快乐是一天,忧愁也是 一天,为什么不让我们多些快乐呢?
❖ 请分析媳妇的问题在哪?
3.3 主动和陌生人交往
❖ 陌生人其实很“熟悉”------六度分隔理论。 ❖ 六度分隔理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
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 陌生人。 ❖ 善于和陌生人交往,你的人际交往能力就非同一般。 ❖ 不愿和陌生人交往的原因:心理戒备。 ❖ 如何与陌生人交往:改变观念,主动和他人沟通。沟通技巧: (1)培养“惜缘”的态度;(2)树立主动沟通意识; (3)寻找合适的话题(热点新闻、赞扬对方、学会倾听、分 享经历、问候近况、问开放性问题、顺其自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