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学院结课论文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的比较与选择论文作者:赵海杰指导教师:岳敏系别::经济学与管理学系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学号:201041124244摘要:随着国际贸易业务的发展,国际贸易的支付方式日益多样化。
在选择中,应该站在贸易双方共同的利益上,还应该适应当前国际贸易支付的潮流,更重要的是,要本着风险分摊的原则,选用综合的支付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促成进出口商的双赢。
本文对三种常见的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的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其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选择支付方式时应考虑的三种重要因素,并提出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以达到降低支付风险和成本,促进贸易发展,实现双赢。
关键词: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的选择;支付方式的比较目录摘要 (2)一、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简介和特性 (3)(一)汇付支付方式 (3)(二)托收支付方式 (5)(三)信用证支付方式 (5)二、国际贸易交易中支付方式比较 (7)(一)财务成本因素比较 (7)(二)风险成分因素 (7)三、国际贸易交易中支付方式的选择 (8)(一)选择支付方式时应考虑的因素 (8)(二)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的综合选择 (9)四、结论 (9)参考文献 (10)一、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简介和特性(一)汇付支付方式1.汇付支付方式的意义汇付(remittance)汇付,又称汇款,是付款人通过银行,使用各种支付工具将货款汇交收款人的一种支付方式。
属于商业信用,采用顺汇法。
汇付业务涉及的当事人有四个:付款人、收款人、汇出行和汇入行。
其中付款人(通常为进口人)与汇出行(委托汇出汇款的银行)之间订有合约关系,汇出行与汇入行(汇出行的代理行)之间订有代理合约关系。
在办理汇付业务时,需要由汇款人向汇出行填交汇款申请书,汇出行有义务根据汇款申请书的指示向汇入行发出付款书;汇入行收到会计示委托书后,有义务向收款人(通常为出口人)解付货款。
但汇出行和汇行对不属于自身过失而造成的损失(如付款委托书在邮递途中遗失或延误等致使收款人无法或迟期收到货款)不承担责任,而且汇出对汇入行工作上的过失也不承担责任.2.电汇支付方式的种类汇付是指汇款人主动将款项交给银行,委托其使用某种支付工具,通过其在国外的分支行或代理行,将款项付给国外收款人的一种支付方,属于买卖双方的一种商业信用。
其分为:电汇,票汇,信汇,其中电汇使用较其余两种普遍。
电汇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汇款方式,其业务流程是:先由汇款人电汇申请书并交款付费给汇出行,在由汇出行拍加押电报或电传给汇入行,汇入行给收款人电汇通知书,收款人接到通知后去银行兑付,银行进行解付,解付完毕汇入行发出借记通知书给汇出行,同时汇出行给汇款人电汇回执。
3.汇付支付方式的特点汇付,又称汇款,属于买卖双方的一种商业信用。
在国际贸易中使用汇付方式支付货款时,银行只提供服务,因此,使用汇付方式完全取决于买卖双方的信任,卖方交货后交出单据,买方是否按时付款,取决于买方的信用。
同时汇付也可以是进行资金融通的一种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提供信用的一方所承担的风险很大,所以在实践中,除对本企业的联号或分支机构和个别极可靠的客户在预付货款或货到付款时采用汇付外,汇付主要用于定金、货款尾数及佣金的支付。
(二)托收支付方式1.托收的意义托收托收是出口人在货物装运后,开具以进口方为付款人的汇款人的汇票出口地银行通过它在进口地的分行或代理行代进日人收取货款一种支付方式。
属于商业信用,采用的是逆汇法。
托收方式的当事人有委托人、托收行、代收行和付款人。
委托人,即开出汇票委托银行向国外付款人代收货款的人,也称为出票人,通常为出口人:托收行即接受出口人的委托代为收款的出口地银行;代收行,即接受托收行的委托代付款人收取货款的进口地银行;付款人,汇票上的付款人即托收的付付款人,通常为进口人。
2.托收的种类托收,是指由债权人开立汇票,委托银行通过其海外分支行或代理行,向国外债务人收取货款或劳务价值的一种支付方式,其性质也为商业信用。
它分为跟单托收和光票托收两种方式。
在国际贸易托收方式下大多采用跟单托收,跟单托收根据交单条件的不同,可以分为付款交单,承兑交单。
银行在办理托收业务时,只是按委托人的指示办事,并不承担保证付款人必然付款的义务。
采用托收方式收取货款,对卖方来说有相当的风险,但对进口人却很有利,托收可免去申请开立信用证的手续,不必预付银行押金,买方就可减少费用支出,也利于资金的融通和周转。
所以采用托收方式应特别注意对进口商资信的考察,一般只采用付款交单方式,采用承兑交单要从严。
3.托收的特点托收业务属于银行参与的商业信用,但银行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会像信用证那样使之变为银行信用的支付,银行只是在其中接受客户委托办理委托业务的性质,此过程中不承担付款和收回货款的责任。
在托收支付中,是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进口商是否付款与银行没有关系;出口商提供的产品质量有问题或者提供虚假单据,出口商仍将收到货款。
相对来讲,对出口商而言承兑交单比付款交单风险大,因为进口商有可能不承兑,或者签署了承兑书,取走了单据,提了货之后,到期日不来付款,或者少付款。
(三)信用证支付方式1.信用证的意义信用证简称L/C方式是银行信用介入国际货物买卖价款支付的产物。
它的出现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买卖双方之间互不信任的矛盾,而且还能使双方在使用信用证支付货款的过程中获得银行资金融通的便利,从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之中,以致成为当今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主要的支付方式。
2.信用证的种类信用证(L/C),信用证支付方式是近年来国际贸易中最常见、最主要的支付方式。
信用证(L/C)是开证行根据买方(开证申请人)的请求,开给卖方的一种保证承担支付货款的书面凭证。
信用证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跟单信用证,光票信用证;不可撤销信用证,可撤销信用证;保兑信用证,不保兑信用证;即期信用证,远期信用证,假远期信用证;可转让信用证,不可转让信用证;循环信用证等。
3.信用证的特点信用证的特点主要有三点:(1)信用证支付方式把本该由进口商履行支付货款的任务转嫁到银行,使进出口双方的商业信用通过信用证的媒介作用变为了有条件的银行信用,保证了出口商能够及时地收到货款,进口商按时收到货运单据并提取货物.开证行的付款依据是单证相符,单单一致,信用证的主旨在于向受益人提供了一个付款保证,受益人一旦向开证行提交了符合信用证要求的单据后,就能从开证行取得偿付。
(2)信用证是独立于贸易合同之外的一种自足文件。
信用证的开立虽然是以贸易合同为基础的,但是银行并未参与合同的签订,不是合同的当事人。
信用证与合同时相互独立的两个契约。
信用证一经开出,就成为独立于贸易合同的另一种契约,不受贸易合同的约束。
银行向受益人付款的依据是与信用证相符的单据。
(3)在信用证业务中,银行处理的是单据业务,开证行是凭单据付款的。
银行只负责谨慎核查所提交的单据,确认它在表面上是否与信用证条款一致,从而凭相符单据付款,而不管交易事实如何。
因此,在信用证方式下,受益人要保证收款就一定要提供相符单据,开证行要拒付也必须凭单据上的不符点进行拒付。
因此信用证交易与买卖合同中的货物的交易具体有本质的区别,它只是一项单据业务。
二、国际贸易交易中支付方式比较(一)财务成本因素比较所谓贸易支付财务成本,就是使用某种支付方式时所必须承担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财务费用、款项转移费用。
1.财务费用因素这里的财务费用是指:由于付款日期的不同,交易双方为履约,付款日越早,进口商的财务费用越高,出口商的财务费用就越低。
反之,付款日越晚,进口商的财务费用越低,出口商的财务费用则越高,在实际工作中,财务费用是根据成交日、装运日、卸货日、使用日四个付款时间来计算。
2、转移款项费用因素这种费用可以简称为转移费用,指的是为实现货款从进口商一方转移到出口商一方所需要的费用。
现代国际贸易中的转移费用主要是指支付给银行的费用,银行向客户提供款项转移服务所收取的费用当然是具体的数字,但是不同国家的银行即便向客户提供相同的服务,收取的货币币种不同,数额也不同,缺乏可比性,因此,只能在常用的几种支付方式中,界定它们的相对费用,即哪一种最贵,哪一些介于中间。
据有关资料反映,在美国,支付一笔同样数目的货款,如果采用汇款方式,大约在几十美元;如果采用托收业务,花费大约在200-300美元之间;如果是信用证业务,大约在400-500美元之间。
每一种支付方式的发起方所承担的转移费用,从低到高依次为:(1)预付货款和赊销方式下的汇款费用;(2)托收业务中的托收费用;(3)信用证业务下的所有费用。
(二)风险成本因素在国际贸易中,国际支付风险成本主要包括:对方退出风和对方违约风险。
对方退出风险。
即在一种支付方式下,由于条件不利,导致商业中的一方退出交易的可能性。
进出口商人选择支付方式时,不仅要考虑支付必须付出的费用,而且还要考虑选择支付方式时所承担的风险成本。
对方违约风险。
即在交易双方既定的支付方式下,一方履约后另一方违约的可能性。
具体来看:1.汇付支付方式汇付的缺点是风险大,资金负担不平衡。
就风险而言,一方面,预付货款的支付对于进口商日后可能出现的违约行为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一旦进口商违约,出口商预付货款抵扣部分货款及费用,减少其损失。
2.托收支付方式使用托收方式时,对于出口商来说,承担了较大的风险。
在条件下,代远期业务最大的风险在于有些国家的银行有将远期等同于处理习惯。
3.信用证支付方式对于信用证,其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类:(1)合同、单据与信用证不符的风险。
(2)买方蓄意欺诈。
(3)软条款陷阱。
在国际贸易中,不同的支付方式,决定收汇时间的长短,决定单据所经过的路线。
以下是三种常见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的时间对进出口贸易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三、国际贸易交易中支付方式的选择(一)选择支付方式时应考虑的实际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究竟采用哪一种支付方式,在业务实践中,往往取决于各当事人自身收益衡量与风险偏好基础上的谈判,此外还与贸易货物的特点、贸易地区的交易习惯、相应法规相关。
为了不给不法商人钻空子,在进出口贸易业务中不吃亏、不上当、不受骗,在业务实践中,必须灵活选择支付方式。
由于我国是贸易顺差大国,我国出口商更有必要考虑如何保证安全收汇问题。
在实际业务中,选择何种支付方式应考虑以下因素。
1.客户的信用和地域特点这方面一定要做好客户的资信调查。
所谓的客户资信调查是指调查客户的企业性质,看它是贸易公司,还是零售商,或是生产厂家,该公司的规模、经营范围、往来银行名称及账号,与中国其它公司有无其他业务关系,公司有无网站。
2.贸易术语的选用和合同金额的高低具体地讲,对于象征性交货组中的CIF和CFR,就可以选用托收和L/C 的方式;而对于EXW 和实际交货的 D 组术语,一般就不会采取托收的形式进行支付;对于FOB 和、FCA等术语,由于运输的事宜是由买方安排的出口人很难控制货物,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也不会选择托收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