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艺术手法
一.修辞手法:
(一)高考考纲八种
(1).比喻:生动形象具体
(2).借代:简炼或含蓄
(3).拟人:生动形象,赋予某物以人的情感动作
(4).夸张:强调突出事物的某一特征
(5).对偶:整齐对称,节奏和谐
(6).排比:增强语言气势
(7).设问:引起读者注意与思考
(8).反问:加强语气
(二)其它手法
(1).衬托:突出所衬之物怎样
(2).反复:连续反复:强调突出间隔反复:增强语言气势
(3).互文:常在文言文中出现
(4).双关:常在古代诗歌中出现
(5).委婉:婉曲
(6).对比:突出
(7).引用:名人名言:权威性,说服力诗句:丰富拓展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8).象征:生动形象具体
二.描写方法:
(一)写景方法:.①虚实结合(虚景<过去、将来、想象> 实景<眼前>)
②虚写或想象
③动静结合<1>有声、无声 <2>动态、静态
④点面结合、远近结合、正侧结合、上下结合
⑤视听结合
⑥多角度(视、听、嗅、触、味)
⑦主客观相结合,视觉与主观感觉相结合
(二)写人方法. ①正面动作、语言、心理、肖像、神态、细节描写
②侧面.环境、他人
三.抒情方法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间接抒情
<1>景物①寓情于景②情景交融
③以乐写哀,以哀写乐(反衬)④借景抒情
<2>物(植物、景物)①托物言志②借物抒怀
③借物喻人
<3>古(古人、古事、古迹)①借古讽今(劝导)
②借古非今(指责)
③借故抒情
④借故抒怀
⑤用典
<4>事:叙事抒情(即由实景到虚情)
四.其他表现手法
(一).比兴手法(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二).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
(三).讽刺
(四).以小见大
五.语言句式特点
(一)特殊词语:1.叠词增强韵律感或强调某一内容
2.拟声词生动形象地描摹某物,使人身临其境
3.色彩词或对比,或增强了画面的色彩感,或渲染气氛(二).特殊表达效果 1.准确生动
2.形象直观
3. 化静为动,化动为静
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常见手法:比喻、夸张)
化无声为有声,化客观为主观
(三)语言风格. 1.平实自然,有生活味语言华美绚丽
2.简洁明快
3.幽默风趣
4.含蓄深沉
5.清婉隽永
(四)句式. 1.倒装句式:
诗歌倒装原因①强调的需要作用:强调或突出某一内容
②押韵或平仄的需要作用:音韵和谐、对仗工整
2.意象叠加(如“枯藤老树昏鸦”):作用:
①渲染了什么意境
②语言含蓄耐人寻味
③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
3.整散结合:句式整齐,语势强烈又形式灵活;错落有致
4.长短结合:既句意严密又简洁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