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的艺术手法
1.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以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心情是许多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词中作者选取了一连串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物,如急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等,作为愁情的衬托,情景相互映衬,极力渲染了一个“愁”字,营造出凄凉惨淡的意境。
2.巧用叠词,渲染氛围。
本词中多处运用叠词,将词人的愁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又将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体现出不事雕琢的本色。
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起首句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剧痛后的愁苦之情。
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
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蕴愁,创造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
又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极富“顿挫凄绝”之感。
当作者正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地响着,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
这里作者只写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然而我们可以想像出,这雨点,在凄苦的作者听来却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它敲击着、震撼着作者的心扉,简直不能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