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干线输气管道的工况分析与末段储气

干线输气管道的工况分析与末段储气


最后一段(末段)管路
p2 Qn
An
p2 Zn
BnM Q 2(n1) 2
p2 Qn
pZ2
CnlnM Q 2(n1) 2
4
由于干线输气管为统一的水动力学系统,上述特性方程就组成了
(8-13)方程组。令yi=Bi+Cili,由方程组中的每一对方程中可解出
各站的进口压力与首站进口压力 pZ1的关系:
第一节 多个压气站与干线输气管的联合工作
干线输气管存在多个压气站,每个站都要消耗一部分气体, 整条管线的输气量是逐段下降的,但就任一压气站而言, 压气站的生产能力仍然等于随后一个站间的输气量。
假设:①输气管为水平管;②输气量不随时间而变,为稳 定流;③各站特性不同;④站间管路的D、L不同;⑤各站 燃气轮机用气量为来气量的某一固定百分比,即 M Q出 Q进 一定。
i2
(8-15)
5
同理可得任一站出口压力
p
Q
与首站进口压力
x
pZ1
的关系通式
x
p2 Qx
A1
A2
Ax
p2 Z1
[
Ai Ai1 Ax yi1M 2(i2) Bx M 2(x1) ]Q2 (8-16)
i2
对于最后一段输气管(x=n+1),由式(8-15)可得末段的 终点压力
n
pZ2
A1
A2
n
( i2
Ai ) C1
l1
ynM
2 ( n 1)
(8-20)
11
Q
An1
p2 Q1
pZ2
An1M 2 AM 2(n1) A M 2
y
An1 C l
yn M 2(n1)
(8-21)

Q
An1
p2 Q1
pZ2
An1 A A 1
y
An1
C
l
yn
(8-22)
12
式(8-20)、(8-21)和(8-22)适用于首站没有压缩机车 间的情况。
B2M 2Q2
第三站
p2 Q3
A3
p2 Z3
B3M 4Q2
第二站间
p2 Q2
p2 Z3
C2l2M 2Q2
第三站间
p2 Q3
p2 Z4
C3l3M 4Q2
(8-13)
x站
p2 Qx
Ax
p2 Zx
BxM 2( Q x1) 2
x站间
p2 Qx
p2 Z x1
CxlxM 2( Q x1) 2
最后一站
p2 Z2
A1
p2 Z1
y1Q2
p2 Z3
A1
A2
p2 Z1
(A2 y1
y2M 2 )Q2
(8-14)
p2 Z4
A1
A2
A3
p2 Z1
(A2 A3 y1 A3 y2M 2
y3M 4 )Q2
任一站的进口压力p
Z
与首站进口压力
x
pZ1
的关系通式为
x1
p2 Zx
A1
A2
Ax1
p2 Z1
[
Ai Ai1 Ax1 yi1M 2(i2) yx1M 2( x2) ]Q2
13
式(8-15)、(8-16)
x1
p2 Zx
A1
A2
Ax1
p2 Z1
[
Ai Ai1 Ax1 yi1M 2(i2来自 yx1M 2( x2) ]Q2
i2
x
p2 Qx
A1
A2
Ax
p2 Z1
[
Ai Ai1 Ax yi1M 2(i2) Bx M 2(x1) ]Q2
i2
可用于确定任意一站进出口压力。若全线各站类型一致,站间管
路相同,该二式可简化为
p2 Zx
A p x1 2 Z1
(
A
x1 M 2( A M 2
x
1)
)
yQ
2
p2 Qx
Ax
p2 Z1
(
Ax
A
AM 2( x1) M2
y BM 2(x1) )Q2
(8-23)
(8-24)
14
若M=1,则
p2 Zx
A p x1 2 Z1
Ax1 1 yQ2 A 1
(8-25)
An1M 0 An2M 2 A2M 2(n3) AM 2n2 y An AM 2(n1)
AM2 y
9
n
i1
Ai
p2 Z1
pZ2
n
i2
n
j i
Aj
yi1
M
2(i2)
ynM
2 ( n 1)
式(8-17)改写为
Q
An
p2 Z1
pZ2
An
AM 2(n1) A M 2
y yn M 2(n1)
如果不考虑各站的自用气量,M=1,则
Q
An
p2 Z1
pZ2
An A
A 1
y
yn
(8-18)
(8-19)
10
若从首站的排出管汇开始计算,那么式(8-13)中减去第一 个方程,则式(8-17)、(8-18)和(8-19)相应为
n
i2
Ai
p2 Q1
pZ2
n
i3
n
ji
Aj
yi1
M
2(i2)
从式(8-17)至式(8-22)可以得出,干线输气管系统的输 气量Q首先取决于输气首站的压力pZ1或pQ1,由于A>>1,首 站进、出口压力pZ1或pQ1稍有下降,对整条管道系统的输气 量都会有较明显的影响。相反,输气管的终点压力pZ,即使 在较大范围内变化,对整个系统输气量的影响也不大。站数 愈多, pZ1、pQ1的影响愈大, pZ的影响愈小。
An
p2 Z1
[
Ai Ai1 An yi1M 2(i2) yn M 2(n1) )]Q2
i2
相当于PZn+1
6
所以干线输气管系统的起始流量为
Q
n
i 1
Ai
p2 Z1
pZ2
n
i2
n
ji
Aj
yi1
M
2(i2)
yn M
2 ( n 1)
(8-17)
7
如果压缩机站是同一类型的,站间管路的长度和管径也 相同(末段例外),即
所以
A1=A2=…=An=A B1=B2=…=Bn=B C1=C2=…=Cn-1=C l1=l2 =…= ln-1=l y1=y2=…=yn-1=y
yn-1=y≠yn 且y<yn
n
Aj An
i 1
8
nn
i2
( j i
Aj
)
yi1
M
2(i2)
Sn
a1 anq 1 q
a1 An1M 0 an AM 2(n2) q A1M 2
Q
pQ1 pZ2
站2
pQ2 pZ3
站3
pQ3
p 站n-1 Qn1 站n
p p Zn1
Zn
pQn
pZ
图8-5 干线输气管工况示意图
3
根据公式(7-31)和(7-46)得各站的特性方程,综合如下
首站
p2 Q1
A1
p2 Z1
B1Q2
第一站间
p2 Q1
p2 Z2
C1l1Q2
第二站
p2 Q2
A2
p2 Z2
1
如图8-5的干线输气管,每站的自用气量可以认为与输 气量成正比,即自用气量q=(1-M)Q。设首站与第一 站间的输气量为Q,第二站与第二站间的输气量为MQ, 第三站与第三站间的输气量为M2Q,…,x站与x站间的 输气量为Mx-1Q,最后一个站与最后一段管路的输气量 为Mn-1Q。
2
pZ1
站1
p2 Qx
Ax
p2 Z1
( Ax A A 1
y B)Q2
(8-26)
由上述公式可知,即使站间管路一样,各压气站类型相同,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