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 优秀《压强》说课稿

初中物理 优秀《压强》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8。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九章第一节《压强》。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五个方面阐述。

一、说教材
压强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压强即是前面学过的质量密度、重力及二力平衡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又是后面学习浮力的基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设计
1.知学情分析学情可知学生对力有初步的认识。

有探究简单实验的经历,了解控制变量法。

具备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但通过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薄弱。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喜欢参与实验,操作兴趣强烈。

2.通过课标和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1)知道压力。

(2) 能通过实验,会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3)知道压强、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会改变压强,能用压强解释有关物理现象。

3.依据教学目标和中考热点,确定重点是压力、压强公式及简单计算;难点是:压强概念的形成。

4说教法、学法、教具我的教法主要采用讲授法、实验法。

学法以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为主,教具有自制微课、改装的书包、气球、水桶、瓶子、烧杯、水、沙子、木块、小桌子、钩码、海棉。

三、教学流程如下:
由微课情景引入认知压力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学
习压强改变压强知识巩固延展
(一)微课情景引入【】
学生情感的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我根据教材,利用自制的微课“北极的交通工具”,来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置身于北极的特定的情境之中,由情由景引入新课。

(二)认知压力分三步
1.初步认识。

我让学生用手指压一端削尖的铅笔两端。

提问:手指有感觉吗?有形变吗?学生动手实验,有感知、有兴趣,积极性高。

明确压力定义后,学生练习画压力的示意图。

通过投影、纠错,示范。

这样训练正确画图,进行规范引导。

2.区分压力和重力。

我利用水桶压气球的实验,提问:球为什么变瘪啦?学生能说出是压力的作用。

再问:压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容易想到的是重力。

我再把气球挤压在墙上,问:这个压力怎么产生的?通过实验学生意识到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产生的。

随后展示示意图进一步区分。

这样让学生由现象到本质逐渐深化,构建知识。

3.通过设计组合图,会进行压力的简单计算。

压力是重点也是中考的热点。

考虑学生的认知层次,我把压力分三步学习,这样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让学生理解压力,为压强计算做好准备。

(三)学习压力的作用效果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我把书包做了改装,让学生去体验改装的效果。

【】
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动”。

学生通过摸摸、看看、做做,多种感官感知,从而发现问题或找到规律。

在“探究实验”环节,我设计了自选实验器材,放开实验。

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分组讨论,自选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并展示。

【】设计的目的:1.创设自主探究的氛围,开拓思路,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利于科学素养的养成。

2.让物理课堂成为“玩中学,学中玩”打破了以往这个实验的沉闷,单调。

【】玩是天性,让学生在“玩”中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学会表达。

最后各组展示实验成果。

(四)学习压强。

压强概念的学习是难点。

我是这样设计的:先看两个图,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等啊。

怎么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呢?,我们知道若压力相同时,比受力面积;若受力面积相同时,比压力。

有没有更广泛的比较方法呢?我引用速度、密度的定义去点播。

很快有人想到“比值”的方法。

用压力比受力面积。

我顺势引领: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就是压强。

物理学上用压强描述压力作用效果。

压强越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这样压强由一个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的解决措施。

压强的概念变容易了。

教师的适时点播非常重要,体现了教师的引领作用,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调整思维去解决问题。

在设计压强计算时,我采用习题教学分层次讲解。

先进行小计算,让学生熟悉公式和单位。

然后我把“大货车是否超载”的中考题进行改编,这样因材施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接受能力,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五)学习“改变压强的方法”时,我想“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社会”。

那么通过几组生活图片,让学生自己总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这样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六)知识巩固和延展在“拓展升华”中,通过冰面遇险自救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

通过展示我在石家庄科技馆的钉床表演照片,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去开阔眼界。

在“课堂小结”中,利用思维导图,对本节知识进行整体梳理。

布置的作业
是:测出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既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又巩固新知。

通过这三个措施,完成知识的巩固和延展。

四、板书设计板书以思维导图形式展现,在课堂教学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课后反思 1. 我认为本堂课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小测中,成绩比较理想。

2.对实验预测不足,应选用更多的实验器材。

让学生在实验中玩的快乐,玩出兴趣,玩出智慧。

《压强》一课,我是经过统筹规划,活动渗透,开发思维,巩固提升的理念进行设计的。

由于经验有限,还存在不足之处,望评委给予指导和帮助。

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