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内容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内容要素1、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侯成海。
负责人职责: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源预案;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主要负责人知道“双基”工作的主要内容。
双基工作即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和基层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基层指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层面,即车间一下生产班组;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是机构建设、法制建设、安全投入、教育培训、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基本保障要素。
各从业人员知道自己的职责。
2、负责人确保安全承诺转变为必需的资源支持。
包括:人力、财力、物力、技术和方法等。
3、安全承诺应向社会公开。
4、制订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
5、方案实施以文件形式下发通告实施。
包括:实施时间、参与人员等。
6、各级人员都要理解、参与方案,知道自己的义务、职责。
遵守本岗位的标准和规范,胜任各自的岗位工作。
7、制定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以文本的形式下发,对外公布。
方针包括3-5年的发展方向等。
8、所有从业人员知道并落实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9、各部门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包括:财务、销售、车间、班组等。
10、环保目标、质量目标、安全目标制定,并上墙。
11、各部门包括:办公室、财务、销售、车间、班组制定自己的工作规划或计划(半年期),保证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的有效完成。
12、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考核。
9月初进行一次考核。
制定考核记录,包括公司考核办法(制度)、考核内容、考核人、奖励措施等,至少每季度考核一次。
13、建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最多五个人),正式红头文件下发宣布。
小组活动计划、活动记录、会议记录(至少每季度一次)。
14、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宣布配备。
15、健全安全管理网络。
机构设置网络图。
16、管理人员的知识及能力上级通过交谈考核合格情况。
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有资格证书盖潍坊市安监局以上的章。
17、书面确定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职责。
并落实,抽查员工。
18、明确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重大危险源救援小组、安全部门、财务部门、销售部门、生产车间、装卸、锅炉、门卫、班组的职责。
19、安全责任考核制度,考核记录,奖惩办法(每年至少一次),9月份考核一次。
20、安全投入保障制度,确定费用的来源,提取标准,费用使用范围,批准人。
21、建立安全费用台帐,安全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
22、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
提供公司人员花名册,缴纳保险费人员花名册,交费单据。
23、建立风险评价组织,人员包括:安全、技术、管理、从业人员。
24、明确风险评价目的。
25、明确风险评价的范围。
26、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
采用安全加查表分析法和预危险性分析法(见指南p27、p30)27、确定评价准则。
28、定期进行风险评价,设备、装置定期进行评价(常规1次/年),动火作业等非常规活动之前评价。
29、记录重大风险,确定风险控制措施。
(依据法律法规,有严重后果者)(由各班组汇报自己所辖范围的重大安全隐患,每月1次汇报)30、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采取控制措施。
31、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落实所选定的风险控制措施。
32、对确定为重大隐患的项目建立档案。
33、将评价结果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由宣传、培训记录和从业人员的笔记,抽查从业人员能够回答出。
34、不间断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
35、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
常规1次/年,非常规活动前,(见参考p23)发生事故或变更时(例如动火前),及时进行风险评价(一车间停车作停车后的风险评价。
)有评审记录(大风险评审,小风险不用评审)36、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确定企业的重大危险源。
37、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
38、制定应急救援预案,从业人员知道自己的紧急任务。
39、将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有备案证明或回执单)40、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单位储存设施情况,防护距离情况等)(见参考p48)41、明确获取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渠道、方式和时机。
42、定期对法律法规进行更新。
对从业人员宣传和培训法律法规。
向其他相关方传达法律法规(例如施工、供应商、销售商)43、定期对使用的法律法规进行符合性评价(至少每年一次)。
44、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发放到有关的工作岗位。
45、编制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发放到有关的工作岗位。
46、定期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评审和修订。
47、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经主管部门进行安全资格考试。
48、培训内容满足《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的要求。
49、企业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包括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岗位技术技能、岗位风险管理、应急等方面的培训,并进行考核。
50、特种作业人员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书。
51、对新从业人员进行厂、车间、班组安全培训教育。
厂级培训内容包括:有关的法律、法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基本知识;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劳动纪律;作业场所存在的风险、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关事故案例等。
不少于24小时。
车间级培训内容:本车间安全生产特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典型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措施等。
不少于24学时。
班组安全教育内容:岗位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注意事项;安全装置、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性能、作用及正确使用方法。
不少于8学时。
52、对转岗、干部顶岗和脱离岗位6个月以上,进行车间班组教育。
53、对外来人员进行法律法规、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现场风险管理情况教育。
54、班组安全活动内容:1)学习法律法规;2)有关安全生产文件、安全通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技术知识。
3)讨论分析典型事故案例,总结和吸取事故教训。
4)开展防火、防爆、防中毒及自我保护能力训练,以及异常情况紧急处理和应急预案演练;5)开展岗位安全技术练兵、比武活动;6)开展查隐患、反习惯性违章活动;7)开展安全技术座谈,观看安全教育电影和录像;8)熟悉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风险、防范措施。
9)其他安全活动。
55、制定班组安全活动计划,按计划开展班组活动,有活动记录。
企业领导人员和安全员对安全活动记录进行检查、签字。
56、领导人员定期参加班组安全活动。
57、对从业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安全培训教育,企业提供足够的人力、资金和设施。
内容:安全意识、安全态度、规章制度、技术技能等。
58、经常性安全培训形式:班前、班后会的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活动日、安全生产会议、事故现场会、张贴标语和招贴画。
59、建立所有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档案,记录培训时间、内容和考核结果。
60、制定培训教育计划,计划变更应进行记录。
61、对培训教育方式和效果进行评价。
对人员达到的能力水平进行评价。
62、明确生产设施管理的职责。
对以下项目进行规范管理:1)设备得定期检查和考核,消除设备缺陷和隐患;2)生产装置开、停车方案和设备停修吹扫方案;3)压力容器和工业管道的维护管理记录;4)机、泵设备管理记录;5)设备防腐蚀管理,设备管到保温/保冷管理;6)电气设备管理记录;7)通讯工具/设施管理记录;8)运输工具/设施的管理;9)安全联锁设施管理等。
63、生产车间建立“生产设施台帐”、“生产设施技术档案”,把设备出现的故障和检维修情况及时记录进“生产设施技术档案”中。
64、专人负责安全设施的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纳入检修计划。
65、建立特种设备台帐和档案,包括原始资料和检维修资料、检测资料,定期检测。
66、建立监视与测量设备档案,保存较准和维护活动的记录。
67、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实行管理人员定点承包安全管理机制,承包点应设立“管理人员安全承包责任牌”(厂级)。
68、管理人员至少每月到承包点进行一次安全活动,包括参加基层班组安全活动、安全检查、督促整改事故隐患、安全工作指示等。
69、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每季度对管理人员到位情况进行一次考核。
70、建立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和登记台帐,建立安全检查书面报告制度,定期进行全面安全监督检查。
71、制定“机、电、仪、操、管”人员和有关管理部门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管理职责,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职责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考核。
72、制定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应急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
73、检维修项目应按照“五定”管理:定检修方案、定检修人员、定安全措施、定检修质量、定检修进度。
74、在检修前应组织进行风险分析,评价风险,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措施。
75、在进行拆除作业前,企业应组织有关人员,采用适用的分析方法,对拆除作业活动进行风险分析,评价拆除过程的风险,制定拆除计划或拆除方案,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76、企业应对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破土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性实施作业许可证管理,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对作业许可证进行审批。
77、企业应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和告知牌,载明危险物品的名称、危害后果、预防措施、应急措施等。
78、在检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和警示标志。
警戒区域的设置应有明显的标志。
79、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80、在可能产生严重职业危害作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告知产生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81、在直接作业环节作业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风险分析,制定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办理相关的作业票证。
82、对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进行普查,建立“危险化学品管理档案”:1)普查、建档登记表格;2)危险性不明的化学品要有鉴别分类报告;3)危险化学品要有安全技术说明书与安全标签。
83、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单位必须设立应急咨询电话,向用户提供化学事故应急咨询服务。
1)该电话不得挪作他用;2)有专职人员负责接听并回答用户的应急咨询,专职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生产的危险化学品“一书一签”内容,以及国家有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3)每天24小时开通,并有专职人员职守。
84、危害告知: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如培训教育、张贴(或悬挂)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提供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等方式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
了解特性及应急处理措施。
85、企业申报职业危害的主要内容有:用人单位基本情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