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解读知识分享

《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解读知识分享


(一)由文件规定发展到法律法规,法律地 位不断提高。(二)
• 1993年10月颁布的《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 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 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 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的权利。
• 1995年3月颁布的《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 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教师为 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 参与民主管理和监。”
• 一是对教代会制度开创以来30多年的实践进行了 总结,凝聚了广大教职工投身学校民主管理,积 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结 晶。
• 二是结束了《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 》“暂行”26年的历史,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开创了学校民主管理的新纪元。
一、颁布实施《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 的意义
• 三是制定了涵盖包括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机 构在内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代会规定,是学校民 主管理制度建设的重大创新成果。
• 四是对涉及教代会制度的基本问题都作出了明确 规定,特别是确立了教代会制度在学校民主管理 中的基本形式地位,确立了教代会的基本职权, 确立了工会是教代会工作机构的职责,为学校开 展民主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法规保障。
• 五是健全校务公开制度,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督。 • 六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完善教育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
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 七是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坚持从严治
教、规范管理,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校务公开。 • 八是现代大学制度试点。完善校务公开制度。
(二)由高等院校发展到各级各类学校,适
• 1998年8月颁布的《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 校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 式,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维护 教职工合法权益。”
(一)由文件规定发展到法律法规,法律地 位不断提高。 (三)
• 2002年12月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 民办学校依法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 会等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 1980年8月,全总下发了经中央批准的《关于学校试建教 工代表大会制度的请示报告》,决定在全国普遍开展教代 会制度的试点工作。
• 1985年1月,教育部和原中国教育工会联合颁发了《高等 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
• 1985年5月,党中央作出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指出:“要建立和健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 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此后,教代会制度建设 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工作的意见》。 • 2002年2月,教育部、全总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
开工作的意见》。 • 中山大学制定了推进校(院)务公开的实施意见,成立了
相应的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 • 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学校也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有力地
推动了教代会、校务公开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二)由高等院校发展到各级各类学校,适 用范围日益扩大

(二)由高等院校发展到各级各类学校,适 用范围日益扩大
• 二是在深度方面,由一级教代会向二级教代会、 乡镇教代会延伸。
• 一些地区为了适应农村基础教育由乡(镇)管理 的需要,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教代会。
• 近年来,随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改 革重心下移,办学权力下放,全国高校60%以上高 校建立了二级教代会制度,有些地方达80%以上。
• 一些规模较大的高校实行了三级教代会制度。 • 中山大学率先在全国高校系统创建了女教职工代
表大会制度,
(二)由高等院校发展到各级各类学校,适 用范围日益扩大
• 三是在内容方面,由教代会制度向校务公开制度拓展。 • 教代会是校务公开工作的载体,校务公开工作是对教代会
制度的丰富和延伸。 • 1999年3月,原中国教育工会下发了《关于推进校务公开
• 四是在形式方面,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 一些地方实行教代会的星级评估,建立教职工代表向教代
• 五是填补了事业单位民主管理没有专门法规的空 白,推动了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建设的深入 发展。
(一)文件规定发展到法律法规,法律地位 不断提高。(一)
• 1978年10月教育部颁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 (试行草案)》,明确提出“在党委领导下定期举行师生 员工代表大会”的要求。
• 1979年,教育工会恢复组织活动后,在辽宁、陕西、上海 部分高等院校开展建立教代会制度的试点工作。
• 2010年8月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 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 领导学校的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和 教职工代表大会”,“领导教职工代表大会,支 持教职工代表大会正确行使职权,在参与学校的 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等 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由文件规定发展到法律法规,法律地 位不断提高。 (四)
《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 定》解读
• 一、颁布实施《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的意 义
• 二、教代会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 三、教代会建设的成效和经验 • 四、《规定》的制度创新 • 五、 对学习宣传贯彻实施《规定》的几点思考
一、颁布实施《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 的意义
• 经商中华全国总工会同意,教育部第32号部长令 决定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学校教职工代表大 会规定》,具有重大的意义:
• 一是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 的现代学校制度。
• 二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 学生代表大会建设,发挥群众团体的作用。
• 三是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 制度,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 四是依法管理民办教育。落实民办学校教职工参与民主管 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用范围日益扩大 。
• 一是在广度方面,由高等学校向各级各类学校推 广。
• 目前,全国公办学校教代会建制率超过98%,民办 学校的建制率达到40%。广东省东莞市部分镇街民 办学校教代会的建制率达到100%。
• 全国普通高校教代会建制率达到100%,一些地方 的中小学校也高达100%。
• 学校教代会制度已成教职工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 理的基本形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