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
高三语文学科参考答案201812
一 10分
1.(5分)⑴金石可镂荀子⑵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2.(5分)⑴(2分) D ⑵(3分)选B 3分,选A或C 1分
二 70分
(一)16分
3.(2分)B
4.(2分)答案示例:消除地域(或城市)之间的差异
5.(3分)选A 3分,选B 1分
6.(4分)答案示例:承载了思南公馆文化符码的公众号,与公馆实体空间的项目活动互为呼应,生成了人与城市对话的新型关系,城市文脉借由新媒体与大众生活实践的交互而延续。
7.(5分)答案示例一:本文先以思南露天博物馆案例,阐释新媒体再现城市文化、联结大众生活实践并借此延续城市文脉的功能,再补充新媒体将不断创生生活实践,思南公馆的个案将成为常态,理由能够服众。
答案示例二:本文先以思南露天博物馆案例,阐释新媒体再现城市文化、联结大众生活实践并借此延续城市文脉的功能,但个例不能完全说服公众,预期由新媒体创生的新型社会实践有待于时间来检验,理由不完全能服众。
(二)15分
8.(4分)答案示例:先用排比句强化“我”急盼脚步声的心情,再用“想听见”“哪怕”“准备”等语意连贯且具口语化的词语,情境化地展现了“我”等女儿时专注、细密的心思。
9.(4分)答案示例:文章由期待女儿“脚步声”起笔,引发女儿成长及“我”的人生“脚步”、实现生命价值与离家的矛盾等联想,由实而虚的行文贴合夜等“女儿”所思所想的情境,写出了父亲的“丰富”。
10.(3分)答案示例:第⑦段揣想女儿与我隔门对视,与上文窗口看不到亲人形成对比,展现父母子女安好带给人质朴的幸福感;第○11段“开”“拉”两句实写女儿到家,表现“我”内心的踏实与喜悦。
11.(4分)答案示例:结尾段扣题,揭示了为人父母的本性:为了儿女安好这一“单调”的心愿,甘愿承受辛劳与分离的煎熬,以及与儿女成长相伴而来的细腻而丰富的思虑和甘苦享受,言简意丰且意味深长。
(三)8分
12.(1分)B
13.(2分)C
14.(5分)答案示例:先以“无梧桐”自谦,将门人赞喻为凤凰,希望他振翅高飞;又提醒他去江西后善自择居,不与乌哺类卑俗之人交往,并叮嘱他不忘游学为科举的梦想,最后举杯祝福他异日折桂。
句句用喻,含蓄又形象地表达了师长对门人的赞誉、叮咛和期望。
(四)18分
15.(2分)⑴听从、采取某种方式⑵到
16.(2分)⑴ A ⑵ D
17.(2分) B
18.(6分)答案示例:我放了你们,让你们做事谋生,(你们的收入)除了供给(家人)吃穿以外,都用来补偿官府,约好一定的期限还足欠款,可以吗?
19.(2分)C
20.(4分)答案示例:苏颂送契丹使者夜宿,他遇火不避,处骚乱不惊,君王有怀疑他主动奏报,被神宗称道,说明苏颂虑事周全,应对沉着。
(五)13分
21.(1分) C
22.(3分)选D 3分,选A 或B 2分
23.(1分) A
24.(4分)答案示例:前者生动刻画出贤相为国计民生而焦虑、时刻准备上朝答对的神态,后者刻画了奸相为一己之利而烦忧那种装模作样的神态,表达了作者鲜明的褒贬。
25.(4分)答案示例:第④段先总结宰相所思所为对于治国安民的重要性,再补充了尸位素餐、明哲保身的庸相不可取,体现行文及阐述的缜密周全。
三 70分
26.参照2018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卷(63—70分)基准分67分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
二类卷(52—62分)基准分57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分)基准分45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8分)基准分29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脱离题意。
文理不通。
不足400字。
说明:(1)未写题目扣2分。
(2)错别字1个扣l分,至多扣3分。
(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
(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整洁美观,酌情加l—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