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1.【2019届江苏徐州高三上期中】下列对联不适合悬挂在府衙的一项是A.看阶前草绿苔青无非生意听窗外鸭啼雀噪恐有冤民B.善恶施报,莫道竟无前世事利名争竞,须知总有下场时C.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D.但愿民安若堵何妨署冷如冰【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2.【2019届江苏高三百校大联考】下列诗句中与所描绘的古代运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月明人静漏声稀,千丝万缕相萦系②越女采莲江北岸,轻桡短棹随风便。
③数尺丝纶垂水中,银钩一甩荡无踪。
④眼中何有百步的,强干惯使千年柘。
A.①钓鱼②射箭③织布④划船B.①织布②射箭③钓鱼④划船C.①钓鱼②划船③织布④射箭D.①织布②划船③钓鱼④射箭【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理解和诗句中意境的感悟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看清题目要求,明确题目要求选什么,然后理解诗句具体含义,进而把握其意境。
本题要求选出“诗句中与所描绘的古代运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①句,“月明人静漏声稀,千丝万缕相萦系”出自宋朝无名氏的《九张机》,根据“千丝万缕相萦系”,对应的应该是“织布”,排除AC两项。
②句,“女采莲江北岸,轻桡短棹随风便”,出自北宋词人晏殊所作的一首词《渔家傲》,根据“轻桡”“短棹”可判断出所写的运动是划船。
排除B项。
③句,“数尺丝纶垂水中,银钩一甩荡无踪”出自明朝解缙的《无题》,根据“丝纶垂水中”“银钩一甩”可判断出该句所写的运动是“钓鱼”。
④句,“眼中何有百步的,强干惯使千年柘”,出自明代徐祯卿《观田魏二廷尉射歌》,其中“千年柘”是指弓箭,在结合“百步”,可以推断此句是写射箭。
故选D。
5.【2019届江苏海安高三上期中】开学以来,因语文老师的悉心帮助,许同学作文进步明显。
她想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之情,下列各句不适合...采用的一句是A.三尺讲台,两袖清风B.喜捧丹心培后裕,愿遣朱墨画春山。
C.春风化雨,诲人不倦。
D.授业解惑声声慢,析理传道步步高。
【答案】A【解析】奉献精神,C项,“春风化雨,诲人不倦”,以“春风化雨”来比喻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D项,“授业解惑声声慢,析理传道步步高”,“授业解惑”“析理传道”是评价教师的意义,“声声慢”“步步高”又暗含词牌名,这三项都适合用来表示对语文教师的感谢。
故选A项。
6.【2019届江苏淮海中学高三第二阶段测试】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以动衬静手法的一项是A.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B.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橫。
C.惊蝉移别柳,斗雀堕闲庭。
D.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以动衬静是写作的一种手法,是一种对比的方式。
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
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
D项运用的是比拟手法。
故选D。
10.【2019届江苏海安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月考】根据诗中描写的季节,下列诗句分类恰当..的一项是甲、春季乙、夏季丙、秋季①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②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③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④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⑤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⑥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A.甲:②③乙:①⑤丙:④⑥B.甲:②④乙:①⑥丙:③⑤C.甲:④⑥乙:②③丙:①⑤D.甲:④⑤乙:②⑥丙:①③【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理解与分析。
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分析季节。
①中,结合“芰荷”分析可知,为夏季;②中,在栽有万棵杏树的江边园林,一夜春风催花开,为春季;③中,结合“草低”分析,为秋季;④中,结合“燕草如碧丝”“秦桑”等分析,为春季;⑤中,结合“霜”分析,为秋季;⑥中,结合“小麦覆陇黄”分析,为夏季。
故选B。
11.【2019届江苏泰兴高三期中调研】根据下列四首诗的内容推断,作品不能反映南宋末年时代背景的是A.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B.时有沙禽惊客梦,厌听枥马龁空槽。
晓来细雨秋烟湿,意思三分是楚骚。
C.一夜春雷百蛰空,山家篱落起蛇虫。
无端蚯蚓争头角,触破莓苔气似虹。
D.飘蓬一叶落天涯,潮溅青纱日未斜。
好事官人无勾当,呼童上岸买青虾。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综合理解能力。
考生要注意结合对诗句的理解和对题干的把握来辨别诗歌所表示的时代背景。
选项A.是南宋词人谢枋得的《武夷山中》,诗意是:十年的岁月连回家的梦想都不曾有过,此时此刻我独立青峰之上面对着野水无涯。
山雨初停的时候,天地间一片寂寥的景象,我要经历多少岁月才能修炼成梅花那样的品格呢;选项B.《樟镇夜泊》是宋朝著名文学家艾可叔的代表作品之一。
艾可叔咸淳四年(1268)进士。
历任吉水县文学、新建县丞、西台中丞,官至御史中丞。
入元不仕。
以诗文著称;选项D.是南宋文天祥的诗句,写于南宋末年宋没落之际;选项C.是北宋词人王禹偁《春居杂兴》,所以写的不是南宋末年的时代背景。
故答案选C。
12.【2019届江苏如皋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月考】下列诗句所描述的风俗,不属于古代年俗的一项是()A.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B.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C.当年恶梦惊唐王,秦琼敬德守门旁。
D.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答案】B【解析】间旧时风俗,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贴门神。
D项,灶君:又称灶王爷、灶神,中国民间传说灶神每年腊月二十三晚,上天汇报,正月初四日返回人间。
故选B。
13.【2019届江苏盐城、南京第一次模拟】下列诗句中的加点词,表示“成年”意思的一项是()A.常思剑浦越清尘,豆蔻..花红十二春。
(唐·陈陶)B.丈人博陵王名家,怜我总角..称才华。
(唐·李商隐)C.束发..名场历百艰,荷恩早许出清班。
(宋·曹勋)D.富家生女才及笄..,阿官门前筑新堤。
(宋·林光朝)【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选项A.豆蔻:指少女十三、四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选项B.总角: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
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
后代称儿童时代。
选项C.束发:指青少年。
清朝以前汉族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
束发常指男子十五岁。
选项D.及笄: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故答案选D。
【点睛】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14.【2019届江苏省盐城高三上期中】下列诗句所描述的风俗,不属于古代年俗的一项是()A.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B.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C.当年恶梦惊唐王,秦琼敬德守门旁。
D.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A项,屠苏:一种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风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项,春社:最为古老的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之一,在商、西周时期,是男女幽会的狂欢节日,而后来则主要用于祭祀土地神,以祈丰收。
春社的时间一般为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约在春分前后。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C项,秦琼敬德:门神。
民间旧时风俗,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贴门神。
D项,灶君:又称灶王爷、灶神,中国民间传说灶神每年腊月二十三晚,上天汇报,正月初四日返回人间。
故选B。
15.【2019届江苏扬州高三上期中】下列各诗句中,“霜”字的含义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一朵妖红翠欲流,春光回照雪霜羞。
C.西风吹老梧桐树,仍送新霜两鬓来。
D.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
【答案】C【解析】【点睛】考查诗歌的练字,即赏析某字的妙处。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解答该题,首先读懂该句诗写的内容,细细揣摩该字用来表现的对象是什么,该字能表现其什么特点,有什么效果。
答题步骤:第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意境;第三、点出该字有无修辞,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第四、点明效果。
16.【2019届江苏扬州高三上期中】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是经过孔子整理的六部先秦古籍。
)B.孤舟此日轻为别,尺素..何时远见存?(尺素:古代通常用长一尺的绢帛书写文章,故称这种短笺为尺素,也借指书信。
)C.江令白头归故国,多情合赋黍离..篇。
(黍离:黍,一种农作物;离,繁茂的样子。
黍离多描绘草木茂盛的景象,抒发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D.一日京华定交契,十年太学..论诗书。
(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始设于汉武帝时。
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子监。
)【答案】C【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
C项,“黍离多描绘草木茂盛的景象,抒发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理解有误。
后人多用“黍离”形容苍凉荒芜的景象,抒发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之情。
故选C项。
16.【2019届江苏阜宁中学高三上第一次学情调研】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运用不得体的一项是()A.感谢春,春风拂面的温暖;感谢夏,七月流火....的热情;感谢秋,硕果飘香的喜悦;感谢冬,大雪纷飞的浪漫。
感谢四季,感谢生活,感谢生命中有你!B.代表着祖国传统医学的杏林..文化,不能不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文化现象,它植根于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理想的永不止息的追求。
C.《西游记》第五十九回:“尊府牛魔王,当初曾与老孙结义,乃七兄弟之亲。
今闻公主是牛大哥令正..,安得不以嫂嫂称之!”D.蒂姆·斯库恩斯相信制片人们将会不断尝试超越前辈,他以刚刚杀青..的《冰冻星球》为例对这股野心进行了生动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