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肌腿缝合法及其技术
肌胞断裂和缺损是多发病,多由于损伤或病变所造成。
粘连和关节活动障碍是肌腿缝合术后主要的主要并发症,必须予以重视。
本文介绍常用的肌腱缝合法及其技术。
[适应证]
1.急性或旧性肌腿损伤和断裂或缺损。
2.开放性损伤肌脏断裂,凡在伤后8〜12小时以,污染不重,清创彻底,有完整健康皮狀覆盖,可一期缝合肌腿。
否则应延期或待伤口完全愈合后择期修复。
3.因肿瘤或其他病变需耍切断或部分切除的肌囉,应了,一期修复。
[术前准备]
1.肢体和病区的水肿、炎症,即使是轻度的,也应积极治疗,使之完全消退2〜3个月后手术。
2.局部的较大和较硬的瘢痕应先切除与皮瓣修复,保证肌腿周围有良好的血运和柔软的疏松组织床。
3.在肌脏缝合前,对其支配活动的关节僵硬应先治疗,给予理疗和主、彼动锻炼,使之恢复有较大的活动度,才能手术和收到肌腿缝合的效果。
4.缝合材料要选择反应小、拉力大、表面光滑的品种。
一般以0.25〜0. 30mm直径的软性不锈钢
丝为最佳,多用丁•抽出钢丝缝合。
受力不大或直径细的肌脏可用尼龙丝线缝合。
细丝线缝合有一定程度的组织反应,多用于Bunnell埋藏缝合,但丝线必须能承受1〜1. 5kg的拉力。
5.准备细长的直圆针作缝合肌她用。
[麻醉]
缝合肌脏手术应在无痛条件下进行,才能保证缝合质量和效果。
麻醉选择根据缝合肌她的部位决定。
上肢多用臂丛麻醉,下肢多用腰麻或硕膜外麻醉,儿童则用全麻。
[手术步骤]
(一)Bunnell埋藏缝合法(8字缝合)
适用于肌腿两断端直径相仿者。
1•体位、切口根据缝合肌脏的部位选择,要求肢体安放稳定,宜于手术显露。
切口宜稍长些。
2.肌脏近断端缝合先用止血钳夹住肌腿断端拉紧。
取30cm长丝线一条,两头穿细长直针。
在距断端1.5em处横贯肌腱进针,抽出使两侧线等长[图1(1)],然后紧靠出针点旁侧进针,斜向断端交叉而对称地穿过肌脏,如此交叉进针2〜3次,最后在止血钳近侧3mm处穿出[图1 (2)]。
继之用利刀沿止血钳近侧大部切开肌囉[图1(3)],翻转止血钳以显露断面,同上法进针,口腱断面两侧对称引出[图1⑷],切除肌腿残端,拉紧缝线[图1⑸]。
3
•肌脏远断端缝合
同上法先用止血钳夹住断端,沿钳的面大部切断肌睢,翻转止血钳,露
出断
面,调整肌脏轴线与近断端一致,在远断面选与近断面缝线点相对应的位置斜向交叉进针距断 面3mm 处引出[图1⑹],同样斜向交义对称贯穿缝合2〜3次,选一针横穿到另针近旁,最后将雎断 端切下[图1(7)] o
⑺远端脏交叉缝合,最后一针横贯
4. 拉紧缝线,对合肌胞先拉住一根缝线,另一手扶住远断端肌腿,将缝线拉直,以消除胞缝 线
的松弛。
再拉另一根缝线同样收紧,使肌脏断面密切相接[图1⑻(9)] o
⑸拉紧近断腿缝线
⑶切开断端 ⑷于近断面对称出针
⑹远断面对称部位进针
5
•结扎缝线
将相邻穿出的两根线结扎,使线结陷入脏表面。
线结是缝合的弱点,应该使之陷入脏
而受最低力[图1 00)] O
(10)结扎
图1 Bunnell®形对端埋藏缝合
6.缝合皮下及皮肤。
(二)Bunnel 1钢丝抽出缝合法
主要用于力较大的肌她断裂的缝合。
1.体位、切口同Bunnel 1埋藏缝合法。
2.肌囉近断端缝合同Bunnell埋藏缝合法。
惟在第一针横贯线转角处穿过一根15cm长的钢丝[图2(a)],对折拧旋数转,穿三角针从近旁皮狀引出,待肌睢愈合后用以抽出缝合肌脏的钢丝。
3•肌睢远断端缝合将肌脏近断面引出的钢丝,经远断面相应点沿脏的轴线平行穿过2cm,然后口脏的浅面两侧穿出[图2(b)]。
⑼拉紧另一缝线,使断端紧贴
(b)
4•钮扣固定将缝好肌胧的针线顺其缝合睢的方向从远端的皮肤上引出,穿过多层小纱布垫和钮扣的扣眼[图2(c)],拉紧钢丝,使近断端腿移向远端,断面密切对合,再将钮扣反向圧紧,拧紧钢丝固定。
用细丝线缝合腿膜数针[图2(d)]。
图2 Bunnell钢丝抽出缝合法
5.缝合按层缝合皮下及皮肤。
(三)双十字缝合法
此法操作简单,节省时间,多用于断肢、断手再植,或病情需要尽快结束手术时。
1.体位、切口同Bunnel 1埋藏缝合术。
2.缝合肌腿用丝线先在近端肌腿上距断面0.5〜lcm左右处口浅面唾I'贯穿缝合,将线越过断而,在远端肌雎等同距离处的侧面応位贯穿缝合;回至近端蹩的侧面横穿缝合,再在远端脏的深面作垂直贯穿缝合,口浅面引出[图3(1)], 2线在胞呈十字。
图3双十字缝合法
3•拉紧对合逐步收紧丝线,使腱断面紧密对合,结扎丝线,线结陷入胞[图3(2)]。
4 •缝合按层缝合
(四)鱼口式缝合法
此法适用于肌腿两侧断端直径相差较大者。
1 •体位、切口同Bunnel 1埋藏缝合法。
2.脏断端修整将粗她断端作V形切除呈鱼「I状,深0.5cm左右。
在细腿断端缝扎一根牵引线[图4(1)]。
3•穿过肌脏先用尖刃刀尖在W V 口底部中央斜刺由脏背侧穿出,用蚊钳夹住刀尖[图4 ⑵],随刀片退出而穿出V 口,分开扩大形成隧道适能容纳细腱,然后,夹住细睢牵引线拉出隧道[图
4(3)⑷]。
在距隧道口近侧0. 5cm处另作一隧道横贯粗腱,将细腱再自此拉过[图4(5)]。
4•缝合固定将细腱拉紧到需要力后在两隧道的中段各褥式缝合两针固定两胞,在粗腿外切除外露的细睢残端,塞入粗腱,缝合胞膜一针,保持表面光滑。
最后,将鱼口上下两片缝在细蹩上[图
4⑹]。
图4鱼口式彈缝合法
5.缝合按层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
(五)kessler缝合法
从断端面进针,约5mm出针,横行穿过肌脏后,再从纵形穿出肌脏。
对侧方法同上。
从断端
5mm
处横穿肌腱,在斜穿肌腱。
1 •分离、钳夹、缝合肌脏时,应尽量注意无创技术。
通过隧道的肌脏残端耍埋入胞,断端对合耍紧密,缝线、线结均应陷入脏表面,尽量减少外露,以保持胞表面的光滑度和减少粘连。
(七)津下缝合
(八)m岛缝合法
2.肌腿周围应有良好的血运和疏松柔软的组织包绕,不能与骨相贴。
瘢痕应「全部切除,皮肤缺损要用全厚皮瓣修复,不可游离植皮。
3.8字缝合肌腿时,注意避免在交义点穿过缝线而影响抽紧缝线。
2根线应位于肌脏的各半,或同时2针交义缝合[图5(1)]。
4.肌腱两断端的缝线点必须相对应,还须注意轴向对合,避免応经,才能保持腱吻合口的严密对位。
断端进出针可用蚊钳先夹住断端,沿钳壁大部切断肌腱,旋转蚊钳以显露断面后即可从容操作:也可先切除残端,引出一针线,用左手牵引该线,用中指抵住肌腱固定,然后缝第2针[图5(2)]。
5.伤口要彻底止血,这是防止肌腱粘连发生的重要措施,必要时也可置胶皮片引流,24〜48小时后取岀。
[术后处理]
1•术后固左肢体、指(趾)保持于肌腱松弛的位置。
2.术后2周拆皮肤缝线,用Bunnell钢丝抽出缝合法者,6周后抽出钢丝,抽出时要固左好近端肌腱,以免损伤断端愈合。
3.术后3周开始轻度活动关节,6周后即可正常功能锻炼。
过早活动可造成肌腱断面分离或断裂,过晚活动易发生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