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原理: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方法论: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
原理: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方法论:要坚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意识的能动作用
原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观能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要把坚持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实践决定原理
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方法论: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
原理:真理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和发展真理。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螺旋式的前进上升过程。
方法论:在实践中认识、发展和检验真理。
矛盾斗争性和统一性
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坚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普遍性
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矛盾特殊性
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方法论:要在矛盾特殊性中去概况矛盾的普遍性。
要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还要统筹兼顾解决好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
原理:矛盾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辩证否定观
原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方法论:要求树立创新意识,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原理: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密切关系变化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善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联系的普遍性
原理:联系是普遍的
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
原理:联系是客观的
方法论: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
原理: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
方法论:要把握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原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系统和要素关系
原理: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整体重要性
原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部分重要性
原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
原理:事物的发展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的发展趋势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不断克服前进路上的各种困难。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
原理:事物的发展状态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做好量的积累,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
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同时要树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两大规律矛盾运动
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方法论: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社会发展总趋势
原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方法论:正确认识社会历史的前进性和上升性,通过改革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和改革
原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方法论:要通过社会主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原理: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求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人生价值的实现
原理:人生的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对人民的贡献。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