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2018)第一条为规范就业补助资金管理,提高就业补助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就业补助资金促进就业创业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社〔2017〕164号)、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皖政〔2017〕111号)、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社〔2017〕1893号)、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马鞍山市技工大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马政〔2017〕74号)等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结合我市就业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就业补助资金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由本级财政部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以下简称人社部门)管理,通过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用于促进就业创业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应遵循的原则:1.注重普惠,重点倾斜。
落实国家普惠性的就业创业政策,重点支持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创业,促进各类劳动者公平就业,推动协同发展。
2.奖补结合,激励相容。
优化机制设计,奖补结合,充分发挥政策执行部门、政策对象等积极性。
3.易于操作,精准效能。
提高政策可操作性和精准性,加强监督与控制,以绩效导向、结果导向强化就业补助资金管理。
第二章就业资金来源和使用范围第四条就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一)上级财政补助;(二)本级财政预算安排;(三)利息收入;(四)经市、县(区)政府同意从其他渠道筹措的资金。
第五条市、县(区)财政要根据就业状况和工作目标,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专项资金,并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就业资金的投入。
市财政局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全市就业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核。
第六条市、县(区)财政、人社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加强资金预决算管理,增强资金使用的计划性,量入为出、以收定支,严格执行专户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七条就业补助资金支出类别:(一)对个人和单位的补贴。
主要用于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创业补贴、就业见习补贴、求职创业补贴,以及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其他支出;(二)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补助。
主要用于就业创业服务补助、高技能人才培养补助,以及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其他支出。
第八条就业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包括: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创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就业见习补贴、校园招聘会补贴、求职创业补贴、创业扶持补贴、社会资本孵化基地补贴、就业创业服务补助、高技能人才培养补助,以及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其他支出。
第九条就业补助资金不得用于以下支出:(一)办公用房建设支出;(二)职工宿舍建设支出;(三)购置交通工具支出;(四)发放工作人员津贴补贴支出;(五)三公经费支出;(六)普惠金融项下创业担保贷款(原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及补充创业担保贷款基金相关支出;(七)部门预算已安排支出;(八)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支出。
个人、单位按照本细则申领获得的补贴资金,具体用途可由申请人或申请单位确定。
第三章职业培训补贴第十条职业培训1.补贴范围。
对贫困家庭子女、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含技工院校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以下简称五类人员)参加就业技能培训、企业开展新录用人员岗前培训、企业开展在岗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企业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技能提升培训、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和培训机构与企业开展定向或订单式就业技能培训,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2.补贴标准。
(一)就业技能培训。
五类人员参加就业技能培训,自主选择公共职业训练基地或由各级人社部门协议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的培训机构,原则上个人先行付费,在培训合格后按规定申领培训补贴。
补贴标准按照《马鞍山市技能培训工种目录和补贴标准》执行。
就业困难人员在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免费参加技能培训期间,可按每人每天不高于10元给予生活费补贴。
公共职业训练基地由市人社部门认定并向社会公布。
协议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的培训机构由各级人社部门从依法设立的培训机构中,依据其培训能力和培训实绩等相关因素择优确定。
(二)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培训。
企业对签订12个月以上劳动合同的新录用人员,在劳动合同签订之日起6个月内组织岗位技能培训的,可向所在地人社部门申请一次性培训补贴。
中央、省属企业向市人社部门申请培训补贴。
培训补贴标准为人均800元。
(三)企业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
企业组织在岗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可向所在地人社部门申请培训补贴。
补贴标准按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后取得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分别给予人均1000、2000、3500、5000元的补贴。
企业职工利用业余时间自行参加培训并获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按上述标准向所在地人社部门申请职业培训补贴。
企业组织职工参加经人社部门批准举办的职业技能竞赛,职工晋升国家职业资格的,由竞赛主办方统一到所辖地人社部门,按上述标准申领技能提升培训补贴。
(四)定向或订单式就业技能培训。
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和培训机构与企业签订培训就业合作协议,开展定向或订单式就业技能培训,根据培训学员实际到合作企业就业人数,申请定向或订单式就业技能培训补贴。
补贴标准按照《马鞍山市技能培训工种目录和补贴标准》执行。
新型学徒制培训标准另行制定。
第十一条工学一体就业就学1.补贴范围。
对经人社、教育、财政部门备案的工学一体学员,毕业后在合作企业实际就业并与合作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分别给予企业和职业院校一次性工学一体就业就学补贴。
2.补贴标准。
工学一体就业就学。
根据工学一体学员毕业后在合作企业实际就业并与合作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人数,按每人1500元补贴标准分别给予企业和职业院校工学一体就业就学补贴。
第四章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第十二条补贴范围。
对初次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五类人员,给予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公共职业训练基地组织就业困难人员开展免费技能鉴定的,按照职业技能鉴定合格人数和相应补贴标准申请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对企业新录用人员参加岗前技能培训后组织职业技能鉴定,可向所在地人社部门申请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第十三条补贴标准。
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补贴200元,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补贴150元。
第五章创业培训补贴第十四条创业培训补贴1.补贴范围。
对有创业意愿和创业培训需求、勇于投身创业实践的城乡各类劳动者和毕业前一年度的在校大学生(包括休学创业的大学生)参加创业培训给予培训补贴。
2.补贴标准。
创办企业培训1000元/人,改善企业培训、创业模拟实训、网创培训1300元/人(其中300元支付后台服务单位)。
每位劳动者只能享受一次同类别培训补贴。
第十五条创业后续服务补贴1.补贴范围。
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实训基地),对有创业意愿和创业培训需求、勇于投身创业实践的城乡各类劳动者和毕业前一年度的在校大学生(包括休学创业的大学生)开展创业培训,可按规定申请创业培训补贴。
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对创业培训学员开展后续服务的,根据后续扶持成功创业的学员人数,给予创业服务指导中心一次性后续服务补贴。
2.补贴标准。
各级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应对参加创业培训(创办企业培训、创业模拟实训)合格学员提供不少于6个月的后续服务,学员经后续扶持并在1年内成功创业的,根据企业创业人数,按照每人300元的标准给予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创业后续服务补贴。
第六章社会保险补贴第十六条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1.补贴范围。
对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含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劳动者)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以及申请灵活就业并参加个人社会保险的,可以享受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
2.补贴标准。
对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按其为就业困难人员实际缴纳的五项社会保险给予补贴(不包括就业困难人员个人应缴纳的部分)。
对与贫困劳动者签订6个月以上劳务协议的,按每人200元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奖励。
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并以个人身份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定额社会保险补贴,其中: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贴每人每月250元(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就业困难人员职工养老保险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300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补贴每人每月60元。
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时年龄为准)。
第十七条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1.补贴范围。
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的小微企业、新兴业态企业,以及离校1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并以个人身份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以享受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
(小微企业、新兴业态企业界定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2.补贴标准。
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并与之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且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小微企业、新兴业态企业,按其为高校毕业生实际缴纳的五项社会保险费给予补贴(不包括个人应缴纳的部分),补贴期限不超过12个月。
离校1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并以个人身份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定额社会保险补贴,其中: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贴每人每月250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补贴每人每月60元,补贴期限不超过24个月。
第十八条员工制家庭服务业社会保险补贴1.补贴范围。
符合条件的员工制家庭服务企业,可以享受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
员工制家庭服务企业是指与家政服务员建立劳动关系,并将其派遣到家庭提供家政服务的企业。
员工制家庭服务企业由本级人社部门认定。
2.补贴标准。
符合条件的员工制家庭服务企业与员工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交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其为员工实际缴纳的五项社会保险费给予不低于50%的补贴(不包括个人应缴纳的部分)。
员工制家庭服务企业社会保险补贴,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员工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员工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时年龄为准)。
第十九条新创业失败人员社会保险补贴1.补贴范围。
初次创业的劳动者,所创企业工商登记注册满1年不满3年且为法定代表人或主要出资人,企业注销后登记失业并以个人身份缴纳社会保险费6个月以上的,经核定后给予一次性补贴。
2.补贴标准。
申请者所创企业纳税总额的50%、最高不超过1万元,补贴资金用于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第七章公益性岗位补贴第二十条补贴范围。
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的人员范围为就业困难人员(含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劳动者),重点是大龄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