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2021版中考化学三模考试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2017·渠县模拟) 自然界的下列过程或现象中,伴随着化学变化的是()A . 北极冰川融化B . 高原水土流失C . 地下煤炭形成D . 天上雨雪转换2. (2分)下列对氧气性质的叙述,错误的()A . 氧气可以燃烧B . 氧气在低温高压下能变成液体或固体C .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D .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3. (2分)(2017·内江模拟)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 . 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rB . 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 . 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D .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954. (2分)在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里属于乳浊液的是A . 牛奶B . 生理盐水C . 眼药水D . 白酒5. (2分)(2018·乌拉特前旗模拟) 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及俗名不完全一致的是()A . NaCl 氯化钠食盐B . CaO 氧化钙熟石灰C . Na2CO3 碳酸钠纯碱D . NaOH 氢氧化钠烧碱6. (2分) (2015九上·康定期末)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 . 加热液体B . 点燃酒精灯C . 蒸发食盐水D . 检查装置气密性7. (2分)(2017·泰兴模拟) 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性质也完全相同B .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C . 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D . 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隔8. (2分)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将其架空,燃烧才能更旺。
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A .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 .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 .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 .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9. (2分) (2017九下·扶沟期中) 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下列做法与建设“美好家园”要求不相符的是()A . 研究废水净化技术,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B . 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C . 大力提倡使用农药和化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D . 减少化石能源的开采,更多试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10. (2分)(2018·衡阳)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 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B . 电解水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C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D . 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11. (2分)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 验满B . 收集C . 滴加液体D . 量筒读数12. (2分)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会发生变质的是()A . 食盐B . 浓盐酸C . 浓硫酸D . 氢氧化钠13. (2分) (2015九上·博白期末) 如图是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错误的是()A . 烘干的木炭粉末与CuO粉末须混合均匀B . 实验时,大试管中红色粉末变黑C . 该反应中CuO中的氧被C夺去D . 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14. (2分) (2018九上·成都期中) 如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 . 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 . 水电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1C . 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D . 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15. (2分)(2017·重庆模拟) 下列对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A . 某固体中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CO32﹣;B . 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C . 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D . 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有Cl﹣16. (2分)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A . 用铅笔芯和导线连接在一起做导电实验B . 在蜡烛火焰上方放个冷碟,碟上出现黑色粉末,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C . 将蔗糖放在冷水与热水中溶解证明分子运动速度与温度的关系D . 用矿泉水和干燥木炭验证木炭的吸附性17. (2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 .18. (2分)(2017·广东)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向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Na2CO3溶液呈碱性B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NaOH和盐酸不反应C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某瓶气体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CO2D把MnO2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快速产生气泡MnO2能增加O2的产量A . AB . BC . CD . D19. (2分)(2017·西城模拟) 下表是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其中呈碱性的是()物质肥皂水蔗糖水食醋柠檬汁pH10.27.0 3.3 2.0A . 肥皂水B . 蔗糖水C . 食醋D . 柠檬汁20. (2分)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如图4:下列各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的是A . 铜和硝酸钠溶液B . 铁和稀盐酸C . 锌和氯化钾溶液D . 银和稀硫酸二、实验题 (共3题;共3分)21. (1分)燃烧是生活中常常见到的现象,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
(提示:假设蜡烛中不含氧元素)硫的燃烧蜡烛的燃烧铁丝的燃烧(1)上述三个实验的共同点是________(填序号);①都有光或火焰产生②都放热③生成物都为固体④都是化合反应⑤都是氧化反应⑥生成物都是氧化物(2)硫燃烧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3)铁丝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4)从化学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分析,氧气从上述反应中具有氧化性的原因是——________。
(5) (提出问题1)只有氧气才能支持燃烧吗?(提示: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设计实验一) ‘向盛有Na的硬质玻璃管中通入纯净、干燥的CO2,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中刚好出现浑浊时,点燃酒精灯,同时继续缓缓通入CO2,Na剧烈燃烧,产生白烟,燃烧结束后玻璃管中有黑色颗粒和白色固体生成。
(得出结论)二氧化碳________(“能”或“不熊”)支持燃烧。
(6) (提出问题2)黑色颗粒和白色物质是什么?(探究活动)探究黑色颗粒的成分(猜想与假设)同学们猜想黑色颗粒成分可能是________。
(7) (设计并进行实验二)实验过程,观察到黑色颗粒逐渐减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实验二证明同学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8)【探究活动】探究白色物质的成分(猜想与假设)同学们对白色物质的成分做出以下猜想:Ⅰ是碳酸钠;Ⅱ是氢氧化钠你认为猜想________(填序号)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通过实验证明,另一猜想正确。
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得出结论)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2. (1分)(2019·道外模拟) 1941年,侯德榜(如图)向氨水(NH3·H2O)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再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NaCl使其溶解,结果发现在常温下析出一种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析出的白色固体是什么?[进行猜想]①NH4Cl;②(NH4)2CO3;③NH4HCO3;④Na2CO3;⑤NaHCO3[收集证据]佐证一:设计实验,检验析出的白色固体是上述猜想中的哪一种物质?首先向白色固体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并微热,没有察觉到________现象,说明不是铵盐。
当检验是哪种钠盐时,做对比实验。
取过量的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析出的白色粉末三种物质,分别装在相同的三个气球中,再将瘪气球系紧在装有等量的盐酸的试管口上,并做如下实验(如图)B和C产生的气体体积相等,该气体是________,则侯德榜实验中,析出的白色粉末的是________。
佐证二:查找上述五种物质在常温下的溶解度资料是:①NH4Cl②(NH4)2CO3③NH4HCO3④Na2CO3⑤NaHCO337.2g100g21.7g21.5g9.6g通过溶解度分析判断,析出的白色固体与上述实验判断的物质相同。
[反思交流]①.通过溶解度判断析出的物质也是(3)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②在化肥中没有碳酸铵,原因之一是碳酸铵在空气中,吸收某些成分会变成碳酸氢铵。
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③侯德榜实验析出一种白色固体,过滤出固体,得到滤液。
要检验滤液中含有Cl-和CO32- ,你检验的方法是________。
23. (1分) (2019九上·吉林月考) 某校同学选用下列装置制备二氧化碳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室里可用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①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②组装完整的制取装置,除选择上图中的a、b、c、h、n、i外,还应选择上图所给仪器中的________。
(2)该校同学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取来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将小花的一半用水喷湿,放入集气瓶中,如右图所示,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____。
(3)若选用与制取二氧化碳相同的发生装置制备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4)若有12.5克石灰石,其中含碳酸钙质量分数为80%,则可制取二氧化碳________克。
三、填空题 (共1题;共1分)24. (1分)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图1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________ (填“1”或“2”).(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________ .(3)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图2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 (填字母序号).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②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四、流程题 (共1题;共1分)25. (1分)(2017·玄武模拟)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铜与浓硫酸反应后残余清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提出了下列实验方案:【查阅资料】Cu+2H2SO4(浓) Cu SO4+SO2+2H2O【实验设计】甲方案:将残余清液与足量BaCl2溶液反应,称量生成的BaSO4质量.乙方案:将残余清液与足量锌粒反应,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分析交流】(1)铜与浓硫酸反应中即使铜过量也不能将硫酸完全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2)甲方案是否可行?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3)【实验探究】小王同学选用图2中的部分实验装置进行了乙方案的实验:①你认为图1中最简易的装置及其连接顺序是:________;②实验开始时,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轻轻打开其活塞,过一会儿后残余清液就不能顺利滴入锥形瓶.其原因是________;③某学生想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并检验其纯度,应选择图2中的集气装置________(填“A”或“B”).(4)小张同学用如图3所示装置进行了乙方案的实验:①连接仪器,检查此装置气密性.下列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是________(填序号);A.连接仪器后,向水准管中注水,直至左右两边管内形成稳定高度差.B.向水准管内注水,连接好左侧装置,抬高水准管,左右两边液面始终相平.②实验中残余清液与锌粒混合后的现象是锌粒逐渐溶解、________产生大量气泡,放出热量.③反应完毕后,每间隔1分钟读取气体体积、气体体积逐渐减小,直至体积不变.气体体积逐渐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排除仪器和实验操作的影响因素).④若实验中测得残余清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下列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a.装置漏气b.读取数据时水准管的水面高于量气管的水面c.未待冷却就读取量气管读数.五、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1分)26. (1分)(2019·碑林模拟) 小刚在化学实验室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