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信用((货币银行学兰州商学院,刘选)兰州商学院

第二章信用((货币银行学兰州商学院,刘选)兰州商学院

★信用风险不仅造成债权人的损失,而且往往会引起连 锁反映,中断信用链条,破坏债权债务关系,动摇公 众信心,引发信用危机.
第二节 现代信用形式
一、直接信用与间接信用
信用媒介(credit medium):联系信用关系各 方的中介机构.
☆信用媒介通常作为独立的企业性经营单位运作. ☆在经济活动中,信用媒介主要角色是充当中介,一方面集
★在实物借贷和金属货币制度下,一般不会发生信用膨胀.
★在货币借贷和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供给部门可以通过 投放信用货币和扩大信贷规模来扩张其信用能力,往往 导致通货膨胀.
信用风险(credit risk )
违约风险,指债务人不能或不愿按时还本付息使债权人 受损的可能性.
★信用风险源于信用的特征.
★信用活动中始终存在着信用风险,人们只能设法控制 和降低信用风险,却难以完全消除它。
本章结构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 第二节 信用形式 第三节 信用与经济 第四节 信用与股份公司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一、信用(credit):的概念
信用就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基本特征 的借贷行为。信用的本质可从以下几个 方面分析和理解:
1.信用是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2.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 3.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1985-2002年中国银行信用规模
172624 180000
125555 117241
105844 94420 78681 66410 53333.8 40810.1
6271.7
160000 140000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1985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1.商业信用 2.银行信用 3.国家信用 4.消费信用 5.国际信用 6.民间信用
一、商业信用
是指企业间在商品交易过程中,以赊销 预付等形式相互提供的信用。(相互提 供的与商品交易向联系的信用形式)。
1、商业信用的特点:
借贷双方为企业 借贷的对象是商品资本 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动态一致 是直接信用
1997—2002年中国商业汇票发生 额
18000 16000
16139
14000 12000
11739
10000 8000 6000 4000
7445 5076 4450 3841
2000 15
0 1987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润滑生产和流通 的作用加速本周转的 作用20000 18000 16000 14000
16740.33
19079 15618
1302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237.21
3300.3 890.34
0
1981-85 1986-90 1991-95 19962000
2001
2002
发行额
期末余额
单位:亿元
背景资料:我国国家信用发展
★直接融资与直接信用的差异主要在于借贷的对 象,直接融资的借贷对象仅限于货币资金.
我国1995-2002年融资结构简图 单位:%
120 100 80 60 40 20
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
[1]
二、现代主要信用形式
按照借贷关系中 债权人和债务人的 不同,现代信用可分为以下几种主 要形式:
2、商业信用的作用
商业信用在规模上受到 限制
商业信用的方向受到限 制
商业信用的使用范围受 到限制
商业信用在管理和调解 上受到限制
3、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二、银行信用
由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 的信用。
1、银行信用的特点:
是一种间接信用 是以单一的货币形态来提供 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
本质 作用
高利贷信用和现代资本主义信用的比较
四、信用与货币的关系
货币因信用而扩展了其职能 货币因信用而发展了其形式
金属货币——不兑现信用货币
信用因货币而发展了其形式
实物信用——货币信用
信用因货币而扩展了其规模
信用的作用
信用膨胀(credit expansion):信用供给部门 向社会提供的信用量超出其真实基础与 客观需要量.
第二章 信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 重点掌握高利贷信用的特点。 2.了解掌握信用与货币的关系。 3.正确理解现代信用与经济的关系,重 点掌握现代信用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及其 可能以出现的泡沫经济问题。 4.掌握现代各种信用形式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信用与货币的关系 2、 信用的本质 3、 五大信用形式的特征 4、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 5、 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及信用工具
1949年12月30日,决定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于50年1-3月发行,总额3.02亿元。
为解决建设资金不足。
1954年共发行国内公债8.36亿元 1955年发行6.19亿元 1956年发行6.07亿元 1957年发行6.84亿元 1958年发行7.98亿元
聚资金形成债务,另一方面运用资金形成债权,并从中获 利. ☆区分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以是否通过信用媒介为标准.
直接融资(indirect financing ):
指没有金融中介机构介入的融资方式.
★直接融资是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特定的金融工具 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
★直接融资的工具主要是商业票据、股票、债券 等.
单位:亿元
2、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
互补互促的关系 市场用途的相互补充 银行信用对商业信用有支持
作用(如银行承兑汇票)
三、国家信用
以国家或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 形式;或者说是政府的借贷活动;
为何发行国库券?(短期资金不足) 为何发行国债?(财政赤字) 国债市场的发展有何好处?
改革以来中国的国家信用规模概况
二、信用关系的构成
债权人与债务人 时间的间隔 信用工具
三、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最早的信用活动——实物借贷(physical credit) 货币借贷(monetary credit):
高利贷信用(usurious loan):
本质 作用
现代资本主义信用(capitalism loa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