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土力学(819)考试试题(含答案)

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土力学(819)考试试题(含答案)

三、简答题
1. 影响基底压力分布的因素有哪些?简述将基底压力视为直线分布 的理由。 答:试验和理论都证明,基底压力的分布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基础的 形状、平面尺寸、刚度、埋深、基础上作用荷载的大小及性质、地基 土的性质等。精确的确定基底压力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根据弹性 力学中的圣维南原理,基础下与底面距离大于基底尺寸的土中应力分 布主要取决于荷载合力的大小和作用点位置,基本上不受基底压力分 布形式的影响,为了使计算简便,基底压力可以近似的按直线分布的 图形计算。
成都理工大学 2016 年土力学(819)考试试题
成都理工大学 2016 年土力学(819)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库伦定律:将土的抗剪强度表示为剪切面上法向应力的函数,即 τ=c+σtanφ,式中 c、φ分别为粘聚力和内摩擦角,该关系式即为 库伦定律。 2. 土的固结度:地基在某一时刻 t 的固结沉降量与地基最终沉降量 之比。 3. 临塑荷载:地基中即将出现塑性区但还未出现塑性区时对应的基 底压力,即相应于塑性区的最大深度等于零时所对应的基底压力。 4. 主动土压力:挡土墙受到墙后填土的作用产生离开填土方向的位 移,当位移量足够大,墙后填土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墙背上的 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 5. 砂土液化:当饱和松砂受到动荷载作用,由于孔隙水来不及排出, 孔隙水压力不断增加,就有可能使有效应力降到零,因而使砂土像流 体那样完全失去抗剪强度。
6
成都理工大学 2016 年土力学(819)考试试题
σ=0.5(σ1+σ3)+0.5(σ1-σ3)cos2αf=340KPa σ’=σ-μ=160KPa 抗剪强度τf=σ’tanψ’+ c’=161KPa 由于剪应力在这个面上τmax=0.5(σ1-σ3)=140KPa 可见在αf=45°的平面上的剪应力小于这个面上的抗剪强度,故试样 不会在此面上破坏。
土体剪切破坏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45°-φ/2 。 3. 某柱下方形基础边长 2m,埋深 d=1.5m,柱传给基础的竖向力 F=800KN,地下水位在地表下 0.5m 处,则基底压力等于 220KPa 。 4. 某薄层天然地基,土的孔隙比为 0.8,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其压缩 稳定后的孔隙比为 0.6,若地基压缩层厚度为 3m,则该建筑物的最终 沉降量等于 0.333m 。 5. 影响无黏性土坡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 内摩擦角 和 坡角 。 6. 饱和土的渗透固结是土中孔隙水压力消散与 有效应力 相应增长 的过程。 7. 达西定律只适用于 层流 的情况,而反映土的透水性的强弱的指 标称之为土的 渗透系数 。
3
成都理工大学 2016 年土力学(819)考试试题
加载速率。试验方法和加载速率不同,特别在不同试验排水条件下, 得到的抗剪强度数值是不同的。 4. 典型的地基载荷试验 P-S 曲线可以将土体的变形分成顺序发生的 三个阶段,简述这三个阶段的特征。
答: 采用荷载 P 和沉降 S 的关系曲线说明,如图所示,从荷载开始施加至 地基发生破坏,地基的变形经过了三个阶段:①压缩阶段。相应于 P-S 曲线的 oa 部分,由于荷载较小,地基主要产生压密变形,荷载 与沉降关系接近于直线,此时土体中各点的剪应力均小于抗剪强度, 地基处于弹性平衡状态。②剪切阶段。相应于 P-S 曲线的 ab 部分, 当荷载增加到超过 a 点压力时,荷载与沉降之间成曲线关系,此时土 中局部范围内产生剪切破坏,即出现塑性变形区。随着荷载增加,剪 切破坏区逐渐扩大。③破坏阶段。相应于 P-S 曲线的 bc 部分,在这 个阶段塑性区已经发展形成已连续的滑动面,荷载略有增加沉降种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的异同点。 答:论述要点:①说明传统的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的基 本原理。②说明传统的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的分层方法;压缩层确定 方法与沉降量求解计算公式。③说明规范推荐的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 所提出的三个问题:地基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地基沉降计算深度的新 标准;地基沉降经验系数。④规范推荐的沉降计算公式表达与说明。 ⑤两种方法的相同点:都采用侧限条件下的地基土压缩性指标,对地 基分层线性化后进行沉降计算,计算原理相同;若沉降计算深度相同, 则两种方法繁简程度相同。⑥两种方法的不同点:前者按附加应力计 算,后者按附加应力图的面积计算;前者按应力比法确定压缩层厚度, 后者按变形比法确定压缩层厚度,后者采用了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对计 算值进行修正。 2. 论述土坡稳定性计算的关键问题及影响土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答:论述要点:①土坡稳定性计算的关键问题围绕下述三个问题论述: 正确的计算参数,准确的地质剖面与合理的潜在滑动面。②影响土坡
7
二、填空题
1. 已知某种土的密度为 1.8g/cm3,土的相对密度为 2.70,土的含水 量为 18.0%,则每立方米土体中气体的体积为 0.16m3 。 2. 挡土墙后土体处于朗肯主动土压力状态时,土体剪切破坏面与竖 直面的夹角为 45°-φ/2 ;当墙后土体处于朗肯被动土压力状态时,
1
成都理工大学 2016 年土力学(819)考试试题
2
成都理工大学 2016 年土力学(819)考试试题
2. 简述有效应力原理,并分析在对饱和黏性土样施加各向相等的压 力后,土样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应力的变化过程。 答:土骨架传递的应力称为有效应力,饱和土中任意点的总应力σ总 是等于有效应力σ’加上孔隙水压力 u,即σ=σ’+u 为有效应力原 理的表达式。对土施加各向等压力σ的一瞬间,土样中的水来不及排 出,由于认为水和土粒不可压缩,土体积不变,则土中有效应力 σ’=0,压力σ全部由水来承担,所以土中孔隙水压力(超孔隙水压 力)u=σ;施加压力后,随着时间的增长,孔隙水在超孔隙水压力的 作用下经土孔隙逐渐排出,使原来由孔隙水承担的外力逐渐转嫁给土 骨架,使有效应力逐渐增大,有效应力σ’ =σ-u,此过程中,土体 产生压缩,孔隙水压力相应消减,此时 u<σ;待到施加压力的时间 足够长久后,有效应力增大到等于此施加的压力σ’=σ,而孔隙水 压力完全消散,u=0,土体不再排水,渗透固结完成。 3. 简述影响土体抗剪强度的主要因素。 答:①土粒的矿物成分、颗粒形状与级配。颗粒越粗,表面越粗糙, 其内摩擦角越大;黏土矿物成分不同,土粒表面的结合水膜和电分子 力则不同,内聚力也就不同;胶结物质可使内聚力增大。②土的原始 密度。原始密度越大,土粒间的表面摩擦力和咬合力越大,即内摩擦 角越大;同时,密度越大,土粒紧密接触,土内聚力也越大。③土的 含水量。当含水量增加时,水分在土粒表面形成润滑剂,使内摩擦角 减小;含水量增加也使结合水膜变厚,则粒间电分子力减弱,内聚力 降低。④土的结构。土的结构受扰动,则内聚力降低。⑤试验方法和
4
成都理工大学 2016 年土力学(819)考试试题
剧增加,地基丧失稳定。相应于地基土中应力状态的三个阶段,有两 个界限荷载:前一个相当于从压缩阶段过度到剪切阶段的界限荷载 Pcr,称为临塑荷载,它是 P-S 曲线上 a 点对应的荷载;后一个相当 于从剪切阶段过度到破坏阶段的界限荷载 Pu,称为极限荷载,它是 P-S 曲线上 b 点对应的荷载。
5
成都理工大学 2016 年土力学(819)考试试题
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论述:a.土坡作用力发生变 化;b.土体抗剪强度的降低;c.地下水变化;d.静水压力的作用;e. 因坡脚开挖导致土坡高度和坡脚增大的问题。
五、计算题
某正常固结饱和黏土试样在三轴试验中,围压σ3=200KPa,破坏时主 应 力 差 σ 1- σ 3=280KPa , 由 固 结 不 排 水 试 验 测 得 孔 隙 水 压 力 μ =180KPa,有效内摩擦角ψ’=30°,有效粘聚力 c’=69KPa。试计算: ①破坏面上的法向应力和剪应力,以及试样中的最大剪应力。 破坏面与最大主应力作用面的夹角αf=45°+ψ’/2=60° σ1=(σ1-σ3)+σ3=480KPa 破坏面上的正应力σ=0.5(σ1+σ3)+0.5(σ1-σ3)cos2αf=270KPa 剪应力τ=0.5(σ1-σ3)sin2αf =121KPa τmax=0.5(σ1-σ3)=140KPa 此时,作用方向与最大主应力作用面成 45°。 ②破坏面为什么不是发生在最大剪应力作用面上的理由。 αf=60°的平面上: σ’=σ-μ=90KPa 抗剪强度τf=σ’tanψ’+ c’=121KPa 可见在αf=60°的平面上的剪应力等于这个面上的抗剪强度,故试样 会在此面上破坏。 αf=45°的平面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