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文化常识 第九章 宗法

古代文化常识 第九章 宗法

古代文化常识第九章宗法
1、宗法是以家族为中心,根据血统远近区分嫡庶亲疏的一种等级制度。

2、族,表示亲属关系。

九族指的是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这是同姓的族。

九族之外,还有所谓的三族。

称父族、母族、妻族为三族,是三种说法的其中之一。

3、“使武安侯在者,族矣”,这句话中的“族”是族诛的意思。

后世所谓诛九族,包括从高祖到玄孙的直系亲属,以及旁系亲属中的兄弟、堂兄弟等,这是专制时代最惨无人道的刑法。

4、周代贵族把始祖一下的同族男子逐代先后相承地分为“昭”“穆”两辈。

这是周代宗法和后世不同的一点。

周代贵族用“昭”“穆”区别父子两代,隔代的字辈相同。

5、古代宗法上有大宗、小宗之分。

嫡长子孙这一系是大宗,其余的子孙为小宗。

大宗比小宗为尊,嫡长子比其余诸子为尊。

嫡长子被认为是继承始祖的,称为宗子。

只有宗子才有主祭始祖的特权,继承更多的财产,受小宗的尊敬。

6、兄弟之子为从子,兄弟之女为从女,后来又称为侄儿侄女。

夫又称为婿,夫之父称为舅,又称为嫜,夫之母称为姑。

夫之父母连起来称为舅姑或姑嫜。

妇之父母与婿之父母相谓为婚姻,分开来说,妇之父为婚,婿之父为姻。

7、嫡庶之分,在宗法社会里是非常严格的。

正妻称为嫡妻,嫡妻生的儿子为嫡子。

妾生的儿子称为庶子。

这是一种区别。

长子为嫡子,非长子为众子,这又是一种区别。

正妻所生的长子才有承袭的资格。

妾所生的儿子即使年长,如果正妻有子,仍应由正妻的儿子承袭。

8、由于生者和死者亲属关系有亲疏远近的不同,丧服和居丧的期限也各有不同。

“五服”是指丧服的五个等级,分别是斩衰、齐衰、大功、小攻、缌麻。

9、在丧期中可看出重男轻女,妻子为丈夫居丧三年,丈夫为妻子居丧只有期年。

在丧服中可看出嫡庶区分很严,庶子为嫡母服丧三年,嫡子不为庶母服丧,后改为期年。

在丧服中表现了血统亲疏的等级。

习惯以五服以内为亲,五服以外为疏。

相关主题